李杰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不光要使學生理解語言的使用,還要起到促進小學生詞匯積累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鼓勵學生掌握語言積累的方法,是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思考的,文章就老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的語言積累進行一些研究。
關鍵詞:語文教學;語言;積累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換句話說,閱讀對語文知識的積累很重要,但是背誦書本比較困難。可是這種困難是可以被解決的,如果教師在某種意義上講授閱讀,那么這樣的閱讀積累會讓學生感到高興。欣賞和閱讀優(yōu)秀的作品可以拓寬語言積累的范圍,豐富學生的情緒。使用更高級的語言,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積累。
一、朗誦,語言積累的基礎
語言積累的基本方法是誦讀。誦讀不僅可以使學生記住和鞏固當天的學習成果,還可以增強他們的語言意識,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朗誦積累這一方法,許多教師都知道并且經(jīng)常使用它。一般學校都會有早讀時間,學生會在課堂上大聲讀書,早上走在走廊上可以聽到每個教室的朗讀聲音,這就是老師安排閱讀內(nèi)容的效果。但是,教師應該注意提醒學生,朗讀不是閉上眼睛裝沉醉,也不是比哪位同學的聲音更大。朗讀的關鍵應該是有目的地閱讀和朗誦。教師可以通過布置課文或者詩歌的背誦任務,提高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使學生的背誦效率提高。教師還可以運用各種考試方法來激勵學生主動背誦,同時提高學生自己的積累。
檢查背誦的方式多種多樣,例如,學習完一個單元后,教師可以列舉整個單元的內(nèi)容,將要背誦的內(nèi)容分別寫在一個紙條上并放在一個盒子里,而學生的名字則寫在另一個盒子里。檢查朗讀時,隨機抽取兩個紙盒中的兩張紙條,被抽到的學生就去背誦紙條規(guī)定的內(nèi)容。這種檢查活動要勾起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為了在課堂上表現(xiàn)更好,學生的準備活動在課下就會開始,而且學生會準備得非常徹底,這樣學生的閱讀效果會變得更加好。小學生喜歡通過游戲的方式學習,喜歡在玩耍時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學習會更高效。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啟發(fā)學生的智慧,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達到閱讀積累的目的。
二、運用,語言積累的升華
語言積累的目的是使用,同時使用可以促進語言的積累。我們理解的積累是單純的背誦默寫,但積累不是停滯于紙張的活動。高水平的積累是利用積累的知識來輔助學習和生活中的交流和表達。因此,更好地表達自己是積累的最終目的。模仿是小學生對語言主要的使用,提高積累,并將教材的語言轉(zhuǎn)化為實際用途。課本中使用的描述方法,教師不光要幫助學生品嘗那些描述方法的效果,還要教學生學會如何用這種技術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教師教學生根據(jù)作者所描述的語言和句型,在完整閱讀的基礎上,寫自己的家鄉(xiāng)的特質(zhì),或者描述學校場景,學生可以用文字來真實地描述他們的生活場景并表達他們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學會使用課文中的描寫方法,用詞來形容眼前景色,這種模仿需要適當?shù)恼Z言組織。這個學生模仿寫作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積累的過程,教師還可以選擇段落或句子,讓學生模仿寫作,逐漸由易到難,從而增強學生表達的能力。
總而言之,不論是漢語教學的性質(zhì)還是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都必須改革傳統(tǒng)的漢語教學模式,加強語言的積累。如果我們的小學教師能夠堅持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積累,那么這對于幫助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和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日常學習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語言和人物的積累,給予學生更多積累語言和寫作的習慣的機會,并提高語言積累的質(zhì)量。增加和生活有關的語言材料和學習資源,提供學生實踐的機會。積累是小學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方面,同時也是學習語言的基礎。然而,積累的方法不單單是指記憶和聽寫,還可以積累單詞和句子進行欣賞,并在使用過程中使積累升華,以形成學生自己的表達能力。教材是我們首先研究的材料。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積累,為學生的語言知識積累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還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適當進行一些課外活動,豐富語言知識,提高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倩倩.基于課堂實錄分析小學文言文教學——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刊),2018(2):27-29.
[2]張碧霞.讀中學寫 以寫促讀——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jié)合”指導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