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新聞里報道一處物業(yè)將通往天臺的鐵門都鎖死了,是擔心有人從天臺跳樓,物業(yè)不愿意承擔額外的責任,一鎖了事。通往天臺的路,本來是發(fā)生災難時逃生的路徑,可現(xiàn)在卻常常成了走向死亡的捷徑。
傍晚路過廣場,被一位裝扮成齊天大圣的賣唱人徹底“打倒”了。不僅他唱功了得,在我這個外行人看來,如同正版的原唱,更讓人淚奔的是他賣力的表演——身材矮小畸形的他,行動本來就不及常人自如,但他為了博取觀眾的青睞,奮力地做著齊天大圣式的翻滾動作。圍觀的群眾,掌聲一片,心甘情愿地你掏5元,他扔10元,我也畢恭畢敬地遞過去10元。明明是可以“靠身材”要錢的,他卻盡心盡力地用自己的手藝去討生活,沒有自貶身價,讓人敬重不已!
每一個努力活著的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案上的盆景里,吸水石旁邊植了一株小石荷葉。不知什么時候,石荷葉竟悄然長大,兩個纖細的藤蔓,居然有一尺多長,似乎是漫無目的地延伸著。不記得隔了多久,給紫砂盆續(xù)水的時候,發(fā)現(xiàn)盆壁兩枚指甲蓋大小的葉片,仔細一看,居然是藤蔓上滋生的小生命。比棉線還要細的細絲,成了生命索,源源不斷地輸送著養(yǎng)分,讓小石荷葉如此茁壯蔥蘢。我驚呆了,細若發(fā)絲,卻能滋生如此豐盈的生命!
生命的頑強足以讓人駐足凝望。春天去天堂寨旅游,刻骨銘心的不是奇峰險崖、怪石云海,也不是瀑布花草、原始植被,而是那一根根黝黑的、裸露在外面的根莖,那是生命創(chuàng)造出來的壯舉。
天堂寨上部為花崗巖體,下部為古老的變質巖。巖上淺淺的浮土,容不下粗壯的根系。我想,那些根莖肯定是用盡了全部的氣力,但它們面對的是堅硬的巖體,終究是不能破石扎根的。當一條路無路可走時,有兩種選擇——放棄或是換個方式?這些根系是聰明的,它們很快調整了求生的途徑,鉆不進石頭,就繞過石頭。仿佛需要越過茫茫的沙漠,戈壁灘的盡頭才是綠洲和水源。根系在巖石上摸索前進,最終深深扎入巨石下的泥土。
這就是我所看見的:虬枝古木下,錯綜盤旋的根。有的側根都有碗口那么粗,千瘡百孔地裸露在堅硬的巖石上,如同一條條粗黑的繩索,把生命牢牢地鎖定在巨石上。游人大多都習慣于仰望參天古木,驚嘆于原始森林的蒼翠蔥蘢,卻忽視了游走在巖石上的古莖。
生命的存在和表現(xiàn)各具情態(tài),一株小草,一棵大樹,還有盡力討生活的殘疾人,每個生命都很用力,值得仰視。我想起一句話:余生,很貴,別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