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剛
【摘 要】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個體自主、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關注全體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獲得。面向全體學生,就必須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實行分層教學策略,對學生、教學目標、練習題、評價進行分層,從而促進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提高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進而全面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 分層教學 學生素質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130
初中語文開展分層施教,即將學生、目標、作業(yè)、評價等整個教學進行分層,是貫徹新課程理念“因材施教”的具體舉措,也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更是有效解決傳統(tǒng)教學“齊步走”導致的“吃不飽”和“難消化”問題的有效途徑。
一、分層教學的定義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分別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和指導,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shù)姆謱硬呗院歪槍π越虒W中,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色和優(yōu)勢,挖掘潛力,得到最好的發(fā)展和提高。分層教學又稱分組教學、能力分組,它是將學生按照智力測驗分數(shù)和學業(yè)成績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組,教師根據不同班組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分層教學方式下,學生能接受到更適合自己基礎水平的教學,學習效果會更加理想。
二、初中語文分層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探索
(一)教學目標分層
在以往的教學中,無論學生基礎如何,教師都會設置單一的教學目標,對學生提出的要求也是統(tǒng)一的。分層教學法首先可以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進行分層化處理,例如在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分為三類,A類:最高教學目標;B類:中等教學目標;C類:基礎教學目標,要求所有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最低掌握C類目標,體現(xiàn)循序漸進的原則,完成基礎教學目標,突破最高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yǎng)基礎知識非常好的學習達到A類目標,基礎比較好的學生達到B類目標,基礎稍差的學生達到C類目標,這樣分層教學可以使學生能力適應自己所學的知識,讓基礎好的學生能夠多學知識,讓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掌握基礎目標知識,從而讓每位學生都有收獲,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二)教學策略分層
除了教學目標分層,根據學生的語文知識基礎也可以進行相應的分層:基礎非常好,悟性高,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歸為A類學生;基礎一般,接受能力一般,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可以歸為B類學生;基礎較差,學習興趣不高,接受能力差的學生歸為C類學生。有了明確的層次劃分之后,教師就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基礎來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例如在"木蘭詩"的教學中,第一課時的教學結束后,要求C類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所學內容的50%,B類學生掌握80%,而A類學生不僅掌握100%,還要為他們多加一些課外的拓展知識。在全部課時的教學結束后,要求C類學生能熟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即可;對于B類學生,要求能夠基本背誦全文,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掌握文中的修辭手法;而對于A類學生,不僅要熟練背誦全文,還要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靈活掌握和運用文中的修辭手法,并且能拓展教材內容,了解更多背景知識。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還應當引導學生互幫互助,讓A類學生帶動C類學生進行互相交流、影響,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對教學目標分層,促進教學有效提高
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要達到的預期效果,因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十分明顯,這就要求教學目標絕對不能一刀切,對學生進行分層后,應對教學目標有個總體的規(guī)劃分層。例如,教學《我的母親》一課時,對不同層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目標的分層。A層教學目標: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一下課文中寫了母親幾件事,并且在課文中找出相應語句;AA層教學目標:用自己的話進行概述,課文中除了寫母親對自己耐心的教導外,還用較多的筆墨描寫了母親與家人融洽相處的事情;AAA層教學目標:深刻體會母親對自己的教育,在她的教導下我度過了少年時代,母親給了我極大的影響。請用自己的話表達對這方面的感受和看法。對教學目標分層是個遞進的過程,A層是基礎知識層,針對的是學習成績一般,且不愛學習的學生。通過A層教學目標的考查,他們會感到語文課文學習并不是很難,同時教師再給予適時的積極評價,可較好地促進語文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AA層是技能層,針對的是學習成績尚可,成績處在中等水平的學生。通過AA層教學目標考查,可以較好地讓他們理解課文中的關鍵詞和句,對課文中心思想的深化分析有個整體的把握;AAA層是提升拔高層,針對的是語文學習成績十分優(yōu)秀,善于分析總結課文中心思想,且能夠根據初中生的實際發(fā)揮想象,能夠用自己的話較好地提升課文的思想實質。實踐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選擇符合自己的教學目標,這樣可以極大地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更好地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四)對練習分層,促進質量提升
練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佳方式,而對于語文能力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若統(tǒng)一練習題,如果題目較難,可能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會更加受益,而學困生則會對其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學生之間的成績差距會進一步拉大,不利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和掌握學生之間的語文成績差異,精心設計練習題,包括課堂練習題和課后練習題。
(五)對評價分層,促進“樂學”氛圍
對教學評價進行科學的設計,旨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增強自信心。例如,對學困生的教學評價,應在深入掌握學困生心理的基礎上進行,只要學生取得了一點點進步,就應及時給予激勵性的表揚,用和藹可親的話語消除其自卑心理,肯定成績的同時,鼓勵其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對中等生的教學評價應在激勵的同時,指出學習上的不足,引導其及時發(fā)現(xiàn)不足,進而積極地沿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從而取得更大的進步;對優(yōu)秀生應采取競爭性評價,只有在獲得十分突出成績時,才給予等同學困生的評價,一般情況下側重能力提高,既嚴格指出其不足,又給予適度鼓勵,避免其驕傲自滿。
總之,要全面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就必須采取差異化教學。老師應該根據初中生和教學內容的實際,對整個教學進行分層,讓每一名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并且都有所獲,逐步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進而讓每一個學生語文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柏奎枝.初中語文分層教學法的應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
[2]李琛琛.分層次教學方法初探[J].素質教育論壇,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