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萍
摘 要:閱讀教學活動的開設,能讓學生的語文知識輸入能力增大,進而讓學生通過閱讀累計更多的知識,理解更多的字詞的使用方法,在拜讀名篇佳作過程中,能讓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有所提高。本文主要概述了初中語文閱讀中自主學習策略的有效探究方式。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自主閱讀 策略 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8-0102-01
開設閱讀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有新的理解與認知,通過閱讀學生能涉獵更多的知識,也能不斷地強化自身的文字能力,進而能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從而能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1 教學設計中自主原則的體現(xiàn)
閱讀教學效率提升的有效方式是制定周密的教學方案,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研究的過程中,先要轉(zhuǎn)變灌輸式教學模式對學生思維意識和學習模式的不良影響,鼓勵學生在自主研究中主動地獲取知識,而不是教師被動的灌輸知識,這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設計教學方案,主要是將原有的教師講解式教學改為學生接受式教學方案,教師需深挖教材內(nèi)容,結(jié)合學生能力,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交流和互動,討論問題,進而深化問題。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童年的朋友》這課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通過講解的方式讓學生簡單了解課文內(nèi)容,并帶領(lǐng)學生逐段分析段意,提煉出每段的精髓和細節(jié),為學生進行細致講解,學生在本堂課結(jié)束后確實能有所收獲,但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體現(xiàn)不多,且與課程改革中重視學生主體學習地位的原則背道而馳。因此,教師應從教學設計入手,將教學活動設計為自主探究教學方法,用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第一,教師在教學時先要為學生設計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在課前主動了解課文內(nèi)容,并讓學生對作者有簡單的了解,對高爾基的生平有一定的認知,可以鼓勵學生課下閱讀高爾基的作品,使學生能更好的把握高爾基不同時期作品的特點,這對課文學習有積極影響。另外,教師可以開設自主預習,讓學生在課前獨立解決生詞和生字部分,將重點詞匯標注出來,讓學生課下直接查閱詞典和字典了解每個詞匯的含義,使學生的詞匯量得到較好的累計。第二,小組討論教學方式的開設,將是將學生分成幾個討論小組,并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判斷高爾基外祖母的性格,了解這是什么樣的朋友,給童年時期的高爾基留有何種印象。其實設計該教學方式的目的是讓學生根據(jù)課內(nèi)知識的學習,拓展到課外內(nèi)容上,不斷地吸取課外知識,使學生了解知識在課外,這樣能改變學生以往全部依靠教師講解的被動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尋知識的能力[1]。
2 創(chuàng)設情境加強教學
情境教學的創(chuàng)設能夠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教學情境當中,教師能夠高效展開教學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活動當中,加強閱讀教學開展的有效性。尤其針對教材文本當中不易理解的部分內(nèi)容,教師在情境教學當中能夠?qū)⑵渥鰹橹攸c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將會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對這些段落進行重點學習,更好地理解相關(guān)內(nèi)容。同時,教師需要鼓勵學生,讓學生將自己在學習當中所遇到的困惑表達出來,將這些問題與教師和同學一起進行討論,進行有效地解決。
例如,在學習《十三歲的機遇》相關(guān)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并以此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學校開學時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自己考入北大時的情境。之后結(jié)合文章當中的內(nèi)容鼓勵學生,讓學生體會進入大學時的激動心情。同時向?qū)W生展示一些大學生活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去體會大學的氛圍。將那種充滿了自由并且生機勃勃的狀態(tài)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這種心情進行體會,從而感悟作者在文中提到的“我沒有忘記我的誓言”這句話所包含的感情與意義。利用這種情境教學的方式,可以為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作者的情感當中。教師在向?qū)W生展示北大的環(huán)境的同時,還需要重點展示北大歷史文化的內(nèi)容,讓學生講述自己心中的北大是什么樣的。在教師的帶動下,讓學生開始想象,以課外當中的介紹方式為基礎(chǔ),向其他同學講述自己想象的內(nèi)容。通過這種情境,能夠更加有效的、準確地對學生進行指導,還能夠有效把握作者的心聲,加強學生的感悟[2]。
3 引導學生形成閱讀和記錄的習慣
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需要做好讀書筆記,有效地提高閱讀效果。課外閱讀的有效開展需要學生進行良好的自我約束,需要學生以做筆記的方式加強閱讀效果,從而在閱讀過程中形成完整的思路,讓學生能夠在復習的過程中有所參照。通過記錄的方式,能夠有效地加強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印象,能夠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這對與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以及閱讀能力都有非常好的幫助。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在深入閱讀的過程中便能夠鍛煉思維能力,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但同樣的,在這一過程中思維的活動是非常零散且混亂的,非常容易遺忘,無法將閱讀當中得到的知識點轉(zhuǎn)化為自己的知識,因此需要將這些想法落實到紙面上。
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背影》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完成筆錄,將文章的整個脈絡總結(jié)出來。有些學生將會記錄下來自己的感悟,有些學生將會摘錄好的句子和用詞。這種學生記錄感悟的過程中中,將會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體會閱讀的樂趣,并對閱讀產(chǎn)生更大的興趣。
4 結(jié)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選擇適合學生的語文教學方法,這樣能更好的激發(fā)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使學生使用科學的學習方式,不斷地強化自身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曾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自主學習策略初探[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6(11):22-23.
[2] 王春雷,諸大建.初中語文自主學習閱讀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09):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