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方群 黃偉 江西旅游商貿職業(yè)學院
心理技能是熟練運用心理技術活方法調節(jié)、控制自身心理過程和心理狀態(tài)的心理操作系統(tǒng)。“用以強化和維持競技狀態(tài)的根本技能”、“控制感情的強烈程度和喚醒水平的身心技能”與“追求卓越的過程中相對獨立的認知技能”構成了心理技能理論體系的三大支撐巨柱。對運動員心理技能的培養(yǎng),也主要從這三個方面當中找尋切入點,分類思考,逐一研判,終成行之有效的策略[1]。正處青春期的青少年選手,思想還不夠成熟,情緒自控能力還不夠強大,維持最佳比賽狀態(tài)、化解賽前焦慮、比賽中獨立思考果斷決策的能力都遠未純熟,進一步的培養(yǎng)也就很有必要。本文南京青奧會三人籃球項目為例,基于觀測訪談結果,探討青少年選手心理技能培養(yǎng)的策略和路徑。
南京青奧會(第二屆奧林匹克運動會3V3)于2014年8月18在 至2014年8月26日在五臺山體育中心籃球場舉行。該項目設男(女)子團體賽和個人賽共4項,共有20支代表隊,160名運動員。團體賽設金銀銅牌,分獎前三名;個人賽1金,1銀,2銅,分別授予前四名[2]。筆者有幸觀看了數場比賽,對張卓、付磊、焦海龍三名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表現印象相對深刻,賽后又得以同三位運動驕子面對面討論比賽細節(jié),從談話中,我們可以嗅出三位運動員心理技能現狀,并推知其訓練的方法。
緊張和焦慮是由于人們對陌生場景的過激反應,由于對新事物和新環(huán)境的底細不知道,不清楚,內心對即將發(fā)生的事情失去把握和控制,最終形成干預可能也是徒勞的無力感;加之對既定活動有著較高的期待值,這與現實的把控之間形成鮮明的反差,結果就必然出現焦慮。焦海龍在同筆者探討為何在比賽過程中總是能從容應對,絲毫不見緊張之感,原因在于他對此次比賽的目標定位有了較為清晰的認定,并且結合自身隊友和對手的實際,制定了相應的比賽計劃;還在比賽開始的起一天,親自去籃球場考察試煉了近一個小時,因此,對于即將到來的比賽,他是有一個相對充分的準備的。認清現實,就要了解青奧會的本質。青奧會秉持的是真奧運精神,是為了促進所有人的全面發(fā)展,是真正地以選手而不是金牌為中心的最接近奧林匹克精神的現代國際賽事。2014年南京青奧會延續(xù)這一核心理念,以“分享青春,共享未來為口號”,將“讓奧運走進青年,讓青年擁抱奧運”的申辦理念展現得淋漓盡致。青奧會不為獎牌,而是希望打破奧運會獎牌游戲異化趨勢,重新實現向奧林匹克精神的回歸。認清了這個現實,就不難對自己將在比賽中做什么,怎么做有了一個大概的方向和藍圖,也就不至于出現金牌壓力帶來的緊張和焦慮。
如上文所言,青奧會最主要的功用就是要以青少年運動員為載體,傳承文化,釋放創(chuàng)造力,建立良好的人際和國際關系,推進公平競爭,構件和諧世界。獎牌不過是副產品,核心目標是要促進奧林匹克精神的回歸和隔代傳承。處于民族獨立和民族自尊等背景或政治傾向的原因,上一代的奧運人更多的背負了國家和民族施加的金牌壓力,運動是手段,獎牌是終極目標,這導致奧林匹克精神漸喪,競賽本質日漸異化。付磊認為,在訓練中,我們是花了大力氣和精力來進行文化的教訓的。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現代文明的深入了解,讓我內心油然而生自豪感。也是因為胸中有數,因此我不會怯場??赡苷且驗槿绱耍斶x手并非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是否能夠贏得比賽,而是認為我自己是干的文化活,是要將文明的優(yōu)秀文化和對現代社會準則極其價值傾向傳播開去的時候,因為,注意力被轉移了,心理技能得以加高分,反而比賽成績能得到較大突破[3]。放松了,不緊繃,發(fā)揮效果自然也就上去了。
賽事結束后,筆者在同焦海龍的談話中,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他不止一次地對比賽時某些技術的運用細節(jié)和球權的處理決策表示遺憾和不滿意,而這些是它在前幾次比賽中都不同程度地犯過的錯誤。更要命的是,在犯同樣錯誤的時候,他總感覺自己有情緒快要時空的過激表現,比如用力砸球,向對手爆粗口等。優(yōu)秀的運動員在比賽結束之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埋頭睡大覺,而是立即靜下心來,向組織者索要相應的比賽資料,向教練員和心理輔導員征求意見,經過反復推敲,認真總結,不斷完善自己控制內心負面情緒的能力;同時推進對積極正面情緒的調用,以便于于為下一次比賽打好基礎。
可能有讀者會認為筆者的主張僅僅適用于青奧會,但實際上這種認識是大謬的。本質上,青奧會所主張的奧林匹克精神和青年的參與和創(chuàng)造,以及注重文化傳承,自我認識和友誼構建這些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體育競賽終極人文價值。因此,本篇對青少年心理技能培養(yǎng)所要依托的思路和理論導向,同樣適合奧運會等世界級比賽運動選手的訓練。督促他們少一點金牌壓力,多一些自我期許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