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沁 定西市安定區(qū)體育活動中心 魏曙光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
目前,隨著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貫徹實施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及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許多體育界人士對體育教學模式、內容等研究如火如荼,碩果累累,不僅極大地活躍了學校體育的學術思想,而且對體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起了很大的影響,同時也出現了“快樂體育”、“終身體育”、“綠色體育”、“智能體育”、“數字體育”、“創(chuàng)新體育”等一些非常之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可謂百花齊放。然而,這些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究竟對學校體育教育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相互間起著什么樣的作用,是我們要探討的話題。這里,結合20年的體育教學體會,就學校體育教育與終身體育的關系,談一談自己膚淺的認識。
學校體育學是研究與揭示學校體育工作基本規(guī)律,闡明學校體育的基本原理與方法的一門學科,是培養(yǎng)各級體育組織與實施學校體育工作所必須開設的一門專業(yè)基礎理論課程。所謂終身體育是指人們在一生中所進行的身體鍛煉和所受到的各種體育教育的總和,使身體健康、身心愉快、終生受益。
學校體育對終身體育的影響學校是一個長達十幾年的教育過程,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不同階段的體育教學具有各自的目標、任務和特點。相對于其它學科而言,學校體育更具有其特殊“使命”。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終身體育非常重要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無論學生在進入學校時的體質狀況如何,當他走出學校時,理應達到豐富的知識和強壯的體魄的完美的結合,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德、智、體全面發(fā)展。不僅如此,學校體育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培養(yǎng)的是國家經濟建設和科技發(fā)展所需的建設者和專業(yè)人才,與其他體力勞動者相比,他們更需要體育,更應成為終身體育的對象,而這部分人的體育素質與學校體育教學有直接關系。
終身體育是現代體育的思潮,是人們對現代生活方式的一種追求。實現終身體育目標的核心任務之一是使更多的人養(yǎng)成終身鍛煉身體的習慣。在當前的學校體育改革中,以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的體育教學,將成為學校體育的發(fā)展趨勢。終身體育教育思想要求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覺自愿地進行體育活動的意識、興趣、能力、習慣,也是促使學生在學校體育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活動能力,形成自覺地進行身體鍛煉的習慣,使學生意識到自己一生須按照個人意志,堅持不懈地參與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并且把參與體育活動的行為,變成一種伴隨一生的有目的的自覺反映。
學校體育是連接家庭體育和社會體育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學校體育對實施終身體育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近幾年來,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加深,目前,終身體育已成為我國學校體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重要趨勢。學校體育作為終身體育的基礎,主要是通過學校體育對終身體育所能產生的作用體現的。相互關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眾所周知,學校體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體育運動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的能力。三基的傳授是學生在掌握運動技能方面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根本保證,使學生掌握體育鍛煉的規(guī)律性,也能使學生的基本技術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發(fā)揮,更能使學生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
體育心理學指出:體育興趣是學生力求積極認識和優(yōu)先從事體育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它對運動參與有長期的定向作用和強化作用,在體育運動中,體育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它標志著一個人參加某種活動的積極性,是個人主觀能動性的一種體現。
終身體育意識一旦樹立,有助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培訓體育行為。自覺的終身體育意識可使學生走上社會后能根據主客觀條件的變化,自覺地調整運動手段、方法、時間等。從而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以保證自己體育愛好,鍛煉習慣的連續(xù)性,實現與終身體育的接軌。
學校體育是基礎,起著橋梁和紐帶作用,為終身體育創(chuàng)造必備條件;終身體育對學校體育具有反作用,推動學校體育的改革,促進學校體育的創(chuàng)新,二者互為作用、互為促進。掌握好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之間的相互關系,不僅是人們個體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體質的需要,更是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共同需要。終身體育思想指導下的學校體育,不僅對學校體育作用、目的以及對教師產生深刻的影響,同時也將對學校體育課程、體育教材產生深刻的影響。我們只有認真研究與探討終身體育教育觀下學校體育教育內容的更新,樹立終身體育教育觀,才能使學校體育成為實施終身體育教育全過程中的基礎階段。由此,掌握和處理好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的關系,己成為學校體育教學中研究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