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開亞 淮陰工學院
輪滑是一項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憑借其娛樂、健身、競技等優(yōu)勢特征贏得了廣大青少年的一致青睞。伴隨輪滑運動的不斷推廣,眾多高校紛紛對輪滑展開了教學?,F(xiàn)階段,輪滑運動在高校教學實踐中面臨各式各樣的問題,對學生參與熱情造成了極大削弱,更對輪滑運動在高校的推廣造成不利影響[1]。分層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將其運用于高校輪滑教學中,可促進收獲良好的教學成效。由此可見,對分層教學法在高校輪滑教學中的運用開展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當前高校輪滑教學開展現(xiàn)狀,主要表現(xiàn)為:1)訓練場地有限,硬件條件難以滿足教學需求。現(xiàn)階段,一些高校均未有專業(yè)的輪滑訓練場地,教師不得不在籃球、排球等場地授課。2)教學設計不合理,難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一方面,教學內(nèi)容偏少,難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因為輪滑運動速度快,對學生身體素質(zhì)存在一定要求,為了保護學生身體不受傷害,大多選擇一些簡單的教學內(nèi)容,對學生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率偏低?,F(xiàn)階段,高校輪滑教學多采用示范講解的教學方法,一些學生無法對瞬間轉變的動作形成明確認識,難以有效掌握相關動作要領,進而造成教學效率不高。
在開展分層教學之前,依托摸底測評,結合學生身體素質(zhì)、學習能力、基本功等指標,再以學生自身意愿為前提,將班級學生劃分成I、II、III三個層次[2]。因為是對學生進行隱形分層,所以不對學生分層情況進行公開,學生對應所處層次僅由教師掌握,進而達到保護學生自尊心的目的。其中,層次I——學生具備良好的輪滑基礎,身體素質(zhì)佳,學習能力強,教師一教便會。層次II——學生具備一定的輪滑基礎,身體素質(zhì)一般,但經(jīng)由教師的講解及自身認真學習,可較為迅速地掌握教師教授的內(nèi)容。層次III——學生之前沒有接觸過輪滑,身體素質(zhì)較差,學習能力不足,需要教師機械能反復教授,學生自身反復訓練方可勉強掌握所學內(nèi)容。
對于教學目標的建立,應當遵循層次性、階段性、適度性原則。并按照高校輪滑課程的教學大綱,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及實際需求,推進對高校輪滑教學目標的分層建立。層次I教學目標——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引入多元豐富、綜合性強的教學內(nèi)容。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層次II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并適度保證教學內(nèi)容的難度。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自主意識,促進學生自身知識的遷移,不斷進取提高自我。層次III教學目標——以教學大綱為中心,不加大教學難度,注重對學生進行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將輪滑教學內(nèi)容劃分成三大部分,即為必學部分、必選部分以及自選部分,其中,必學部分是輪滑的基本知識、技能,是每一位學生所必須學習掌握的教學內(nèi)容;必選部分則是輪滑升級技能,各層次學習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一項或多項技能展開學習;自選部分是存在一定難度的輪滑技能,是為層次II、層次III學生所設置的,學生既可以選擇多項技能展開學習,也可以一項也不選。分層教學主要按下述步驟展開:1)引入輪滑新技能;2)開展統(tǒng)一教授;3)由不同層次學生提出問題;4)學生開展分層練習;5)為不同層次學生提供針對教學輔導,即為對層次I學生鼓勵他們多花時間自學、自練;對層次II學生注重講解、示范;對層次III學生則要精講、多示范,并鼓勵他們多加練習;6)開展統(tǒng)一的教學總結;7)做適當?shù)恼n堂延伸[3]。
分層教學法在高校輪滑教學中的運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同樣可劃分為必選動作考核和自選動作考核,其中,必選動作考核要求每一位學生均必須開展測試;自選動作考核則依據(jù)不同難度水平將考核動作劃分成層次I、II、III,由各層次學生自主選擇。通過該種考核模式,可提高學生對輪滑學習的成就感,進而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輪滑的主觀能動性。
總而言之,通過引入分層教學法,可有效體現(xiàn)高校輪滑教學中教學主導性、學生主體性的地位,使學生可開展有效針對的學習訓練,并依托一系列升級機制,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營造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及學習氛圍。因而,高校輪滑教學人員必須革新自身思想觀念,加強對當前高校輪滑教學開展現(xiàn)狀的深入分析,注重推進各式各樣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組合,積極促進高校輪滑教學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