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東 昂靜
摘要: 在教育少先隊員時,需要注意改變浮于表面的儀式,需要在儀式中融入足夠的少先隊精神。目前,我國的少先隊教育缺乏良好的“儀式感”教育,導致少先隊員不明白自身的“身份價值”,也就是說少先隊員不清楚自身具備的榮譽感、自豪感和使命感。要重塑少先隊員的“身份價值”,首先要讓隊員在禮儀文化儀式中感受到榮譽感。其次,學校應該組織少先隊員在這些外在的儀式感中體會身為少先隊員的自豪感。最后,學校和老師應該讓學生在儀式感中體會到自身肩負的責任和使命,規(guī)范化自身的思想品德和行為。
關鍵詞: 少先隊員? 儀式感? 身份價值
一、少先隊員“身份價值”的失落及原因
由于種種原因,少先隊員“身份價值”的喪失不再是個人的零星表現(xiàn),而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例如,大多數(shù)少先隊員輕而易舉地使用紅領巾,在相關儀式上心不在焉,發(fā)現(xiàn)少先隊員的活動無聊乏味等。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年齡增長(或?qū)W術壓力)導致的正規(guī)教育的無聊之外,還有其他更深更普遍的原因嗎?我認為缺乏儀式感應該是這種“身份價值”喪失的核心原因。《小王子》中有一句諺語:“儀式會讓我覺得有一天,有一刻是不同的?!边@顯示了儀式的重要性。儀式感是兒童精神成長和發(fā)展不可或缺的要素。通過儀式感,少先隊員的精神價值得以提升,身份價值得以發(fā)展,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自身榮譽感、身為少先隊員的優(yōu)越感以及自身肩負的使命感,從而讓孩子們規(guī)范化自身的行為,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然而,教育實踐中的種種弊端導致了我國禮儀教育中的種種問題,從而逐漸喪失了少先隊員的“身份價值”。
(一)儀式感的缺失導致少先隊員遺忘了自己的“身份價值”
在大多數(shù)學校里,少先隊輔導員通常扮演幾個角色,不僅每天上課,還負責學生在校期間的管理,保證學生的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但是每個人都具備特定量的能量,少先隊員自身的意識懶散以及周圍人群的不支持直接導致這項工作被忽略,少先隊員的角色被認為是不必要的儀式,從而遭到直接簡化或刪除。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團隊成員缺乏儀式教育,以及缺乏對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所特有的榮耀和自豪感的認識。
(二)儀式感的粗陋導致少先隊員缺乏對于“身份價值”的認識
大多數(shù)輔導員和教師都知道禮儀教育是不到一隊的活動不同于學校其他活動的標志,所以他們在組織教學和教育方面的活動時十分重視禮儀活動的部分。但是經(jīng)過研究表明,大多數(shù)禮儀都是浮于表面,沒有特定的意義和價值。比如少先隊員需要每天都將紅領巾佩戴好,但是總是存在一部分同學不想要佩戴。在這個時候,我們的輔導員大部分時間都視而不見,這讓孩子們覺得紅圍巾可以戴或不可以戴,因為不可能產(chǎn)生任何自豪感。正是因為這種粗陋而非精致的儀式,少先隊員失去了榮譽感和自豪感,從而大大降低了他們的“身份價值”。
(三)儀式感的自由化導致少先隊員不能正確認識“身份價值”
一些輔導員不重視少先隊的整體儀式感。有的輔導員甚至認為少先隊員的儀式感是上個世紀的產(chǎn)物,不能一味地堅持舊思想,需要進行改變。例如,有些地方要求表現(xiàn)不好的孩子戴上“綠色圍巾”。有些地方認為這三個條紋不再代表最大的獎勵,而這五個條紋出現(xiàn)了。這些偶然的變化使鮮少隊的儀式不再莊嚴肅穆,而是荒謬可笑。自然,這種儀式不能激發(fā)團隊成員的榮譽和自豪感。
(四)對于“身份價值”的曲解導致孩子們不能規(guī)范化自身的行為
一些輔導員說,現(xiàn)在的孩子不喜歡少先隊員的風格,覺得很守舊,跟不上潮流。他們認為孩子們的思想有問題,但是這些輔導員們并不會進行反思,孩子們并沒有對于少先隊員有任何的認知,他們也沒有從儀式或者內(nèi)容方面普及少先隊員的相關內(nèi)容。另一方面,存在一些特殊的場合需要學生佩戴紅領巾,但也只是幾個小時,學生們并不明白佩戴紅領巾這個儀式背后的感受,孩子們只會認為是學校和老師強制自己佩戴。從長遠來看,孩子們會誤解自己的身份價值,把它當成一個角色扮演,從而不能學習到少先隊員的精神,也就不能建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對于少先隊員的榮譽感、自身的自豪感和肩負的使命感,孩子們根本從未涉及。
二、重塑少先隊員“身份價值”的有效策略
少先隊員的“身份價值”主要就是要培養(yǎng)少先隊員產(chǎn)生對于自身是少先隊員的榮譽感、自豪感以及肩負的使命感。在“團隊中所有孩子”的背景下,少先隊員的榮譽和驕傲并不是讓學生之間進行任何的比較,而是讓學生體會到自己身為一名少先隊員的榮譽和驕傲。少先隊員的使命感主要就是認同組織的價值觀和愿意使用自己的最大努力奉獻組織的意識。正是這三種榮譽感、自豪感和使命感支撐著少先隊員的“身份價值”框架。因此,只有讓孩子們認識到身為少先隊員的榮譽感、自豪感和使命感,少先隊的“身份價值”才能得到充分體現(xiàn)。
(一)在儀式感中感悟身為少先隊員的榮譽感
少先隊用于具備自身文化和精神的發(fā)展理念,這也使得少先隊和其他的組織存在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在教育孩子們了解和學習文化禮儀時,首先需要教育孩子們學習少先隊員的發(fā)展歷史和最終的發(fā)展實名,并逐漸引導孩子們建立一種我是少先隊員的意識,從而在不斷的學習中培養(yǎng)他們的榮譽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1.禮儀標志的感染
少先隊員所具備的紅領巾、隊旗等都具備獨特的內(nèi)在含義。比如紅領巾就代表這個孩子是一名合格的少先隊員,是我國國旗的一角,代表了我國的紅色革命。少先隊員的小干部象征著責任和使命。在開展與少先隊員有關的活動時,我們應該將這些禮儀標志都表現(xiàn)出來,不僅僅是表面的形式,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從孩子們進入少先隊的那一刻起,就讓他們感受到作為少先隊員的榮譽感。從每天佩戴紅領巾、從國旗上退旗、每個隊的儀式以及每個隊隊長的標志開始,孩子們被嚴格要求以標準化的方式表達禮儀。
2.儀式化活動的熏陶
少先隊員學會禮儀的基本規(guī)則后,他們不僅應該知道,而且應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時,少先隊員活動的價值就能得到體現(xiàn)。我們應該讓團隊成員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禮儀之美。例如,從團隊參賽開始,中隊將根據(jù)團隊成員佩戴紅領巾的方式、堅持清潔紅領巾的習慣養(yǎng)成以及佩戴紅領巾的持久度。通過評價和選拔,調(diào)動了團隊成員的積極性,不斷提醒他們是一個可敬的少先隊員。同樣,“尋找最美的”系列活動也可以用于少先隊員的其他儀式中,這樣隊員們就可以通過評估努力朝著自己的目標做得更好。
(二)在儀式感中培養(yǎng)孩子們的自豪感
存在主義精神治療師弗蘭克認為,人最終是自主的。這意味著孩子是否能識別作為少先隊員的身份取決于孩子本身。所以在少先隊的活動中,我們應該讓孩子充分認可儀式感。
1.開放少先隊陣地
少先隊活動的主要場所就是學校的少先隊活動教室,也可以說這是少先隊員門在學校溫馨港灣。一般情況下,學校只有少數(shù)大隊成員可以進入少先隊活動室。沒有少先隊活動時就會關閉活動室。雖然這樣做可以方便學校管理,但是也導致很多的少先隊員不能真切地看到少先隊員們之間的交流。為了讓更多的球員真正把球隊房間當成他們的第二個家,我們可以為初級選手開展“團隊室一日游”、“小團隊室設計師”、“我在團隊室值班”等一系列活動,確保每位選手都能進入團隊室,參與團隊室的日常管理活動,真正體驗“我是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從而相互影響建立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
2.創(chuàng)新少先隊活動
少先隊員不能只停留在一個角落,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例如,學校是社會的縮影。我們經(jīng)常把周圍發(fā)生的事情作為交流的話題,讓團隊成員關注當前的事件,自己選擇話題。通過與其他團隊成員的討論和交流,我們了解哪種方法是正確的,哪種方法是錯誤的。通過他們選擇的話題,運動員們體驗到了作為少先隊員的責任感。在一周的固定時間,每個團隊的成員聚在一起,圍繞團隊選擇的主題進行熱烈的討論。例如,一些團隊每天看到許多車輛停在學校門口,他們就“家長是否可以在學校門口停車”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討論。通過交流,隊員們發(fā)現(xiàn)自己可以完全站在學校的立場上去解決問題,真正把自己作為了學校的一分子,做到了少先隊員使命感的基本要求。
(三)在儀式感中體會身為少先隊員的使命感和品德
心理學家認為,兒童自身的情感會直接影響他們的整體發(fā)展。如果孩子們的情感體驗都是偏向正面的,那么他們就會更加準確客觀地描述自己,并對自己提出正確的要求。
1.在儀式教育中關注兒童的積極情感體驗
少先隊儀式不僅僅是表面的幾個動作而已,它具備著獨特的精神和意義,所以我們需要讓學生了解這些儀式感背后的含義,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教育少先隊員時,少先隊的光榮歷史是非常典型的選材。向隊員們講解少先隊的歷史可以讓他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少先隊儀式感背后的意義。因此,我們每個少先隊員在舉行這些儀式時都應該充滿榮耀和自豪。
2.在榜樣教育中關注兒童的積極情感體驗
榜樣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兒童普遍喜歡追逐英雄的腳步。少先隊員的教育離不開榜樣,但是我們也發(fā)現(xiàn)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之前的很多榜樣已經(jīng)不能滿足現(xiàn)代孩子對于榜樣的需求。就像李源潮同志講的:“時代在不斷地發(fā)展和進步。榜樣教育應該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加入更多新鮮的元素,創(chuàng)造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榜樣。關鍵是要有能夠說服、跟隨和模仿幼兒的新模式,也就是說,適合當代年輕人的模式?!憋@然,我們不僅要幫孩子們樹立少先隊員中的榜樣力量,還需要讓少先隊員和榜樣之間進行親密的溝通,把榜樣變成孩子們?nèi)粘I钪袑W習的偶像,保證榜樣力量的感染力。共同認同最能激發(fā)心理認同,所以我們應該圍繞少先隊員尋找新的榜樣。榜樣越近,它就越能發(fā)揮主導作用,讓孩子們向周圍的少先隊員學習,了解少先隊員的精神和思想。在少先隊員這個大集體中,只有當他們有自己的崇拜者時,隊員們才能更好地融入集體,并認識到他們在集體中的地位。
三、結(jié)語
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發(fā)展離不開少先隊員,少先隊員是繼承我國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的最終人選。所以我們需要及時地讓孩子們明白少先隊員的內(nèi)在含義和價值,明白身為少先隊員的榮譽感和使命感,讓孩子們愿意為優(yōu)秀少先隊員的目標而努力奮斗,從而規(guī)范化孩子們的思想和行為。
參考文獻:
[1]黃永福.少先隊員思想道德教育探究[J].甘肅教育,2019(14):32.
[2]李肖肖.少先隊活動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J].林區(qū)教學,2019(7):9 10.
[3].讓紅領巾成為每個孩子人生路上的精神坐標[J].中國共青團,2019(7):47.
[4]文輝. 少先隊活動的道德教育意蘊及其實現(xiàn)[D].湖南師范大學,2018.
[5]謝朋濤. 區(qū)域文化資源在少先隊活動中的運用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8.
[6]高湘濤. 少先隊員作為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的社會記憶形成研究[D].新鄉(xiāng):河南師范大學,2018.
[7]余文婷. 加強小先隊員歸屬感的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8.
[8]李倩.儀式感:重塑少先隊員的“身份價值”[J].中小學德育,2016(11):57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