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妮娜
[摘要]目的:評價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利弊。方法:20①16年2月~2017年2月,以普外科擇期手術患者入組,根據(jù)患者意愿、入院順序進行分組。選擇快速外科康復護理的對象87例,納入觀察組,常規(guī)護理對象115例,對比康復效率指標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下床活動時間、首次排便時間、經(jīng)口進食恢復時間、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可明顯提高患者的康復效率及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護理滿意度
手術是一種創(chuàng)傷性的治療方法,加之患者應激水平高,麻醉影響,還可能出現(xiàn)感染等并發(fā)癥,特別是胃腸道手術患者,腸道功能恢復慢,易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住院時間相對更長。近年來,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發(fā)展迅速。提倡個體化的腸道準備、早期康復,為患者恢復創(chuàng)造條件。但有報道顯示,快速外科康復護理與大眾認識存在差異,部分患者可能因此有沉重的心理負擔,與此同時,早期腸內(nèi)營養(yǎng)支持,也可能引起胃腸道癥狀。本次研究采用對比分析,以2016年2月~ 2017年2月,普外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評價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的利弊。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2016年2月~2017年2月,以普外科擇期手術患者入組。納入標準:①擇期手術;②標準術式;③胃腸道手術,主要為腸梗阻、胃潰瘍等;④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拒絕參與研究;②合并其他重大疾病;③腫瘤姑息治療者;④身體狀況較差;⑤急診手術。根據(jù)患者意愿、入院順序進行分組。選擇快速外科康復護理對象87例,納入觀察組,其中男50例、女37例,年齡(51.3±7.2)歲。手術類型:腹腔鏡手術34例、開放手術53例。麻醉類型:阻滯麻醉24例,全麻53例。選擇常規(guī)護理對象115例,納入對照組,其中男70例、女45例,年齡(52.7±6.1)歲。手術類型:腹腔鏡手術48例、開放手術67例。麻醉類型:阻滯麻醉34例,全麻81例。兩組對象年齡、性別、手術類型、麻醉類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術前2-4日入院,常規(guī)處理。護士做好術前檢查等工作,遵醫(yī)囑用藥控制血糖、血壓,至達標。落實術前宣教,沐浴,排空大小便,禁水食12h,術前灌腸2次。術后:半坐臥位,注意保暖,早期靜脈營養(yǎng)支持,待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后,進行腸內(nèi)營養(yǎng)支持,定時翻身,防止皮膚壓紅。建立微信群,做好隨訪復查工作。
1.2.2 觀察組 執(zhí)行快速康復外科護理,主要內(nèi)容。
(1)術前:①有效溝通,包括患者擔心的手術安全性、切除效果、住院并發(fā)癥等問題。②簽署《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知情同意書》,就該護理利弊,進行宣教,減輕患者的顧慮,增強治療信心。②進行認知一行為干預,強調(diào)護理配合、情緒控制、遵醫(yī)囑、自我管理的重要性。③采用營養(yǎng)風險篩查(NRS2002)量表篩查,對評分>3分者,給予術前營養(yǎng)支持。④提前告知麻醉醫(yī)師,實施快速康復外科方案。⑤個體化的腸道準備,縮短禁水食時間,條件合適術前2h口服300ml脈動,或術前1-2日口服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2000ml,盡量不進行機械性腸道準備,⑥術前晚做好腸道清潔。⑦盡量不常規(guī)留置胃管。
(2)術后:①術后遵醫(yī)囑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維持患者自控鎮(zhèn)痛治療。運用多模式鎮(zhèn)痛,減輕術后疼痛。積極尋找疼痛的原因,對癥處理,控制疼痛,如腹腔鏡患者術后早期低流量吸氧以利于二氧化碳排出、交替坐臥位、穴位按摩減輕腹脹從而減輕切口脹痛等,將VAS疼痛評分控制在0-2分左右,疼痛頻率應保持在1-2次/日。②術后做好與患者的交流,指導患者開展自護工作。③盡早下床活動,進行無痛康復訓練,床上可開展交替臥位訓練、縮肛訓練等,揉拿足三里、合谷等穴位,減少吞氣,以利于減輕腹脹。④做好惡心、水電解質酸堿失衡的預防,限制液體輸入。⑤早期腸內(nèi)營養(yǎng)支持,術后24h便可進食勻漿膳,必要時開展免疫營養(yǎng)支持。⑥早期進行翻身訓練,每組20次,1日3-5次。⑦鼓勵早期拔管,引流量在200ml/d,即拔除引流管。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下床活動時間、首次排便時間、經(jīng)口進食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患者滿意度(康復速度40分、癥狀控制40分、護理安排時間20分,分值越高,滿意度越高)。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計算,時間指標、滿意度評分服從正態(tài)分布采用(Mean±SD)符號(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下床活動時間、首次排便時間、經(jīng)口進食恢復時間、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3 討論
Meta分析顯示,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有助于降低結直腸癌等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的住院時間、并發(fā)癥風險[l]。本次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縮短了1-2日,患者對康復速度等護理內(nèi)容的滿意度評分顯著上升。住院時間的縮短,可能與患者乏力等癥狀得到控制,胃腸道功能恢復更好有關??焖倏祻屠砟钪性S多護理內(nèi)容被證實患者可從中獲益,如術前口服水電解質,有助于降低術中低體溫發(fā)生風險,而低體溫與患者術后腹脹等并發(fā)癥關系密切,對于老年人而言,低體溫還與壓瘡、心血管疾病關系密切,這些都不利于患者恢復[2]。早期腸內(nèi)營養(yǎng)支持的循證證據(jù)也較多,其可明顯縮短住院時間,改善免疫、營養(yǎng)狀態(tài)。當然需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對象都能夠完成快速康復護理中的所有護理項目,需重視快速康復護理的個體化。
小結: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可提高患者的康復效率以及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宋美璇.快速康復外科在老年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手術應用療效的薈萃分析[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5,32(24):3960-3966.
[2]江志偉,黎介壽.規(guī)范化開展加速康復外科幾個關鍵問題[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6,36(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