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恒 譚保林 李艷 黃百里 李杰 劉光安
[摘要]目的:探究運動對高血壓患者C-反應蛋白(CRP)影響的臨床研究。方法:隨機選取本院2015.1~2017.12收入72例高血壓患者作為本次觀察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例,對照組予以輕度運動,觀察組予以中度運動,對兩組運動后3、6、12個月CRP水平進行比較。結果:兩組運動后3個月血清CRP水平比較差異無意義(p>0.05),觀察組運動后6、12個月血清CRP水平比較差異有意義(P<0.05)。結論:對高血壓患者采取中、小強度運動,能夠有效降低患者CRP水平,能夠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突發(fā)事件的風險。
[關鍵詞]運動;高血壓;臨床研究;比較
隨著臨床上原發(fā)性高血壓發(fā)病機制不斷深入,目前認為高血壓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炎癥在其中參與著重要作用,高血壓能通過對血管損害刺激機體產生一系類免疫反應,促使患者肝細胞產生C一反應蛋白(CRP),作為臨床一類反應炎癥敏感指標的CRP高低與血壓聯(lián)系緊密,同時與患者高血壓嚴重程度有關[l]。超敏C一反應蛋白(hs-CRP)作為原發(fā)性高血壓預測因子,在高血壓發(fā)生以及發(fā)展過程中起著重要臨床作用。因此,血清hs-CRP能夠客觀反映出高血壓發(fā)展以及預后狀況,以及患者靶器官炎癥損害狀態(tài)。有研究表明,當患者達到一定運動量時,會起到一定降壓作用,提高患者后期生活質量[2]。本文就運動對高血壓患者CRP影響的臨床研究進行以下探究,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入在本院診療的高血壓患者中,隨機抽取72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并隨機抽取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例,納入標準:本次試驗所有患者均經過我院專業(yè)醫(yī)師確診;無嚴重心、肝、腎等嚴重原發(fā)疾??;治療依從性好,能配合臨床醫(yī)護人員治療;本次試驗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無精神異常、抑郁癥患者。排除標準:一般資料不全者;不愿參與本次研究者;言語、運動障礙者。對照組中男22例,女14例,年齡54-72歲,平均(65.8±2.4)歲,觀察組中男21例,女15例,年齡53~73歲,平均(64.7±3.1)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意義(P>0.05)。
1.2.1 運動方式所有患者試驗前測量血清CRP濃度,后期每3、6、12個月進行一次測量。對照組予以輕度運動量,患者每周從事輕到中等運動輕度不少于2.5小時,運動標準為:鍛煉過程中心跳加速,心率增加20%以上同時伴有出汗,但運動過程中心率應維持在70%,為運動過程中最大心率。同時以患者耐受不會感受到疲憊為宜。觀察組予以中度運動量,每周運動時間大于2.5h,運動過程中最大心率應維持在70%以上,運動量以患者耐受能力為主。本次試驗過程中所有參與對象、親友和鄰居合適運動情況以及生活方式,未達到要求者退出本次試驗。
1.2.2 檢測方式本次試驗過程中對所有患者采取ARISTO型特定蛋白分析儀,編號JYK44,深圳市國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生產許可編號20051067,ARISTO型特定蛋白分析儀專用試劑合。
1.3 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運動后3、6、12個月血清CRP水平進行比較。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運動后3個月血清CRP水平比較差異無意義(P>O.05),觀察組運動后6、12個月血清CRP水平比較差異有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兩組患者運動后3、6、12個月血清CRP水平比較n=36,
3 討論
高血壓作為一個全身血管慢性炎癥損害過程,引起我國心腦血管發(fā)病主要危險因素,心血管疾病一半以上死亡人數(shù)與高血壓患者有關。hs-CRP能反映高血壓患者局部炎癥的敏感標志物,由于高血壓發(fā)生過程中主要病理機制為血管痙攣、僵硬以及動脈粥樣硬化改變以及血管內皮損傷,會引起機體炎癥反應升高。從而刺激到機體產生hs-CRP,最終提高機體hs-CRP水平升高。有研究表明,對該類患者采取一定強度運動干預,能有效降低患者自身hs-CRP水平濃度,控制疾病進展[3]。
本文研究表明,對臨床高血壓患者采取中度運動強度患者CRP水平有效降低,與對照組比較,P<0.05。高血壓患者會由于自身疾病因素,不能進行大規(guī)模的鍛煉,所以鍛煉主要以中小型鍛煉為主。運動過程中以最大心率維持在70%為宜,大運動量過程中對患者疾病無更大益處。與此同時,臨床研究結果表明,有氧運動是鍛煉的主要選擇,運動強度以患者不感受到疲勞為主,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選擇每周運動量,對患者身體以及心理健康有益[4]。因此,對高血壓患者進行適當?shù)倪\動訓練可以預防或延緩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長期中小運動可以降低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hs-CRP濃度。長期運動下提高患者依從性和安全性,同時增強自身免疫力,改善患者預后[5]。
綜上所述,中小運動強度對血壓的控制、降低血清hs-CRP水平和降低高血壓并代謝綜合征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具有積極作用,從而能夠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突發(fā)事件的風險。
參考文獻
[1]陳祖森,鄭麗維.八段錦運動對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人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7,31(34):4323-4326.
[2]吳衛(wèi)東,張建軍,岳靜靜等.有氧運動對載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主動脈C反應蛋白表達水平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4,29(8):714-717.
[3]陳金良,劉征,張晶等.麝香保心丸對一次性力竭運動大鼠心肌損傷標記物和C反應蛋白的影響[J].中國實驗動物學報,2015,23(5):509-512.
[4]楊麗.益氣通腦方對腦卒中后下肢運動功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應蛋白、D-二聚體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5(15):1632-1634.
[5]羅恒.運動與高血壓及超敏C-反應蛋白的關系(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3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