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新教育實驗構建理想課堂有三重境界:第一層境界是有效落實教學框架,第二層境界是發(fā)掘知識這一偉大事物內在的魅力,第三層境界是知識、社會生活與師生的深刻共鳴。
新教育的閱讀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階梯閱讀和讀寫繪、整本書共讀已經成為耳熟能詳?shù)膶I(yè)術語。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一直努力引領孩子閱讀,努力向三重境界靠近。
小學三年級有一篇課文《可貴的沉默》,這篇課文講的是上課時老師從孩子們那里了解到所有的爸爸媽媽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們祝賀,而孩子們呢?知道自己爸爸媽媽生日的只有幾個,而且沒有一個孩子向自己的爸爸媽媽祝賀生日。強烈對比之下,孩子們沉默了。而老師則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孩子們懂得關心父母,并學會用行動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課后,適逢母親節(jié),孩子們寫了很多感恩信,就像課文中的孩子們一樣,學會感恩了。我很開心,我們的共讀達到了與孩子們生命的共鳴。
在這個單元教學之后,我們的班整本書共讀正好進入《綠野仙蹤》,整本書共讀也和我們的生命敘事劇的排練結合起來,竟然有好幾個孩子給我寫了申請書:我要申請稻草人的角色,因為我覺得我自己就是在尋找大腦的稻草人??吹胶⒆觽冞@樣寫,我意識到,孩子們是真的用自己的生活去體驗文本中的故事。
語文閱讀教學和整本書共讀呈現(xiàn)的孩子們的生命力,是在比較中凸顯出來的。我同樣在其他學校的讀書會里共讀了一些書,那些孩子在復述故事的時候非常流暢,但卻沒有一個孩子能夠以角色自居,體驗故事中的生命力量。反思自己閱讀教學和整本書閱讀的經歷得知,我們用一些很簡單的方法也可以達成三重境界。大道至簡,古人誠不欺我。
一是備課中的提問設計。在文本解讀中一定要找到人物和孩子的生命共鳴之處。方法是:根據(jù)故事提問題,你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你不喜歡哪個人?為什么?
二是學生閱讀過程中活動的設計。角色自居游戲很好玩。晨誦的時候我們進行角色自居,讀一本書,我們設計角色游戲,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也常常玩角色自居游戲,這是從語文教學中常用的分角色朗讀中演化而來,但是比分角色朗讀更有趣。比如在學習《七顆鉆石》時,我們就設計了一個角色自居的游戲,故事中的角色其實有四個:小女孩的媽媽、小狗、過路的人、小女孩。小女孩的扮演者就是主角,我們都來扮演她,但是這時候不允許用小女孩的話,只能用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來表演臺詞。果然在角色自居的過程中就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這個小女孩找到水之后自己不喝,反而給別人喝的行為提出了自己的質疑,為什么自己不喝一點點呢?這對于以往教學過程中孩子們按照教程來回答,甚至所有答案很統(tǒng)一的情況,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思考。
解決問題不只是一個答案。在語文課文的閱讀中和整本書的共讀中,我們會有很多奇妙的感受。比如這個故事的結尾是不是可以改變一下?比如發(fā)現(xiàn)這個困難是否還有另外一種解決方法?這時我們在閱讀中就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解決問題的游戲。
每一篇課文、每本書都可以設計出有趣的游戲,其中基本的方法就是書里是那樣說,但我可以這樣做。我們講故事的時候在一些關鍵的時候停下來,然后就請不同的同學來設計不同的后續(xù)故事。比如在學習《爭吵》這篇課文時,我就和孩子們一起玩吵架的游戲。先找出兩組不同的人,一個組首先按照課文的故事進行表演,另一個組按照不同的方法來爭吵。在游戲中,孩子們爭相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逆向的思維,也是我們語文學習中培養(yǎng)理解力的重要部分。方法很簡單,但包含著深刻的道理。
我們的閱讀終究是以人為主,其目的是滋潤人的心靈。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最終也是要達到以人為中心的思想的提升。
(作者系湖北省宜昌市枝江馬家店辦事處江口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