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程程
【摘 要】故事對于小學生而言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學過程中采用故事教學法可以引領(lǐng)學生走進課堂,融入生活。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故事教學法效果非常的顯著。本文就故事教學法的應用實踐,談談個人的觀點和認識,以供參考。
【關(guān)鍵詞】故事教學法;小學教學;道德與法治;研究
【中圖分類號】G4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8)11-0185-01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小學思想品德教材也發(fā)生了改變,從原來的《品德與生活》改成了現(xiàn)在的《道德與法治》,名稱變化意味著主題變化,教學內(nèi)容也做了相應的調(diào)整。面對新課改要求和教學內(nèi)容的變化,我們應當及時轉(zhuǎn)變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堅持人本原則,提高教學質(zhì)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故事教學法進行教學,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立足教材讀物給學生講故事
對于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材而言,既是教科書,也是連環(huán)畫冊。該教材中配有豐富的圖畫,結(jié)合簡潔文字來“講述”的小故事,從而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并且愛讀故事,從而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的豐富。上述教材資源若能在教學實踐中得以充分應用,則可以使課堂變得更加高效有趣,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切體會到故事的情感。比如,小學《道德與法治》中的“上學路上”一文教學過程中,有一個主題是“路上的溫暖”。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來看,配有一幅下雨圖畫,即下雨了,姥姥來接“我”放學;同時,還配有一句話,即“姥姥,您也別淋著”。借助這一圖畫來設計故事,學生通過圖畫可以懂得其中的意思,然后組織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給班里的其他學生講故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溫暖”。
二、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做文章
課堂教學實踐中,應當以教學內(nèi)容為基礎(chǔ),對教學活動進行優(yōu)化設計,同時也是全面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關(guān)鍵。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開展包括生活指導、生活實踐。其中,生活指導教學模式,即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將日常生活中的知識、小竅門等融入到課堂上,將生活哲理寓于其中。同時,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老師傳達的信息,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漸改正和規(guī)范個人的思想與行為,從而形成正確的生活理念和態(tài)度。對于生活實踐教學模式而言,實際上就是在課堂教學時,通過組織和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生活實踐來提高他們的生活技能與生活品質(zhì)。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善于發(fā)現(xiàn)和應用生活中的小故事來教育學生。比如,現(xiàn)在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為了拓寬學生的目光,我們可以將學生的視野引向課本以外,帶領(lǐng)學生到戶外感受春天之美。以個人教學實踐為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采用上述兩種方式的結(jié)合,帶領(lǐng)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同時,還引導學生去觀察和尋找春天大自然的方式,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更重要的是能夠促進學生獨自探索、發(fā)現(xiàn)大自然,這樣才能使他們真正感受春天帶來的快樂。戶外活動結(jié)束以后,讓學生以講故事的形式在班里給其他學生講述自己的體驗,教學效果非常的顯著,同時這也是故事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體現(xiàn)。
三、利用童話遷移帶動學生進入課本情境
在童話故事里,每個孩子都是故事中的一個人物,孩子們往往會憑著生命本能及知覺與童話中的人物進行對照。無論哪個年級的學生,只要有故事聽,就會非常專注。比如,《道德與法治》中的“我認識您了”一文教學過程中,主要教會孩子們?nèi)绾伪Wo自己的安全。對此,筆者建議采用童話故事的教學方法進行思維遷移,讓孩子們有更深切的體驗與認知。在設計童話故事時,可采用以下情境:(故弄玄虛,營造氣氛)噓! 大家聽到聲音了嗎?老師聽到有兩個壞人在說話,他們一個叫“張牙”,一個叫“舞爪”?!皬堁馈闭f: “哈哈,我最喜歡晚上了,只要天一黑我就跑出來看哪個小朋友不回家,然后把他摔倒在地,流血”;“舞爪”說: “呵呵,這算什么,我天天躲在學校門口,只要看到?jīng)]有家長來接的小朋友隨便跑出來,我就用好吃的將他騙走,讓他永遠見不到爸爸媽媽! ”。大家說,這兩個壞人能得逞嗎?遇到這些事情大家會怎么做?學生的回答是:“這兩個大壞蛋,太可惡了,我們以后要小心,不能讓他們得逞。由此可見,在童話世界里我們可以將故事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走進孩子們的內(nèi)心深處,幫助和指導他們。
總之,故事源于生活,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因此,將故事教學法引入《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