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摘 要】我們每學習一種知識,都是為了應用。語文的學以致用顯得有點抽象,其實和人們學習數(shù)學和從事研究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應用,即學以致用。同樣學習、會用的人大有作為,不會用的人往往大大遜色。既然學習是為了應用,那么教師的教學使命就不單單在于教學生學,還要教學生學會用。
【關鍵詞】語文教學;詞匯運用;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8)11-0163-01
一、教會學生用好“詞”
語文教學是母語教學,教學中必須重視積累?!疤┥讲蛔屚寥?,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揭示了積累的重要性,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更直接的強調(diào)了積累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應該讓學生積累一些好的詞匯,語文七色光中也有很多要求學生會背的好詞,但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只是讓學生背會而已,對于這些好詞怎樣理解,怎樣使用,學生卻知之甚少[1],也就是說學生不能學以致用。要做到讓學生不僅會背,還要會用,就要求老師在學以致用上下功夫了。
步驟一:講解詞匯
要學會用詞先要理解詞匯。小學語文的詞匯教學往往只注重記憶,不注重理解,這對學會用詞大無裨益。教師在教學中應將所學詞匯進行詳盡地講解,讓學生理解、弄懂詞匯的意思,這是學會用詞的前提。
步驟二:用詞造句
學生弄懂了詞的意思,下一步就要學會用詞說話。會用詞說話了,詞才能學到手。教師要在這上面多用時間和耐心,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用詞說話的機會。如學生可以用詞說一句話,可以說短句,也可以說長句,這樣學生在造句的不斷糾錯改錯中才能學會使用詞匯。
二、教會學生用好“句”
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讓學生積累一些好句,如古詩詞、格言、名言、警句等,不僅僅是為了積累,更是為了在平時的語言交流和作文時應用,因此教師一定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使用的機會,做到學以致用[2]。例如在寫春天的作文時,學生背過《春雨的顏色》,教師可指導學生將春雨的色彩、春雨下的動物、植物的描寫這些句子拿來適當引用,稍加修改,變成自己的句子。《豐碑》一課的結(jié)束句寫得特別好,在寫人的作文里,我們就可以借用。
三、教會學生用好“文”
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們學習了很多好文章,好的文章有好的寫法,構(gòu)思好、選材好、立意好等等,我們不妨借用,根據(jù)自己所寫作文的內(nèi)容,借用所學文章的某一方面,例如《春雨的顏色》一文,構(gòu)思特別巧妙,那么我們在寫秋景的作文時,也可以用這種構(gòu)思方法寫,秋天是金色的,稻田是金色的,麥浪是金色的等,秋天是彩色的,森林是彩色的,樹葉有的綠,有的黃,有的紅,有的紫等。天窗的立意好,透過小小的天窗,寫出童年的天真與樂趣,我們在寫童年趣事時也可這樣立意,用童年給我?guī)須g樂的某樣東西,聯(lián)系這些東西產(chǎn)生的故事,巧妙而新穎。
四、恰當?shù)匾?/p>
學生們在學習中背誦了好多古詩,在寫作中使用可為文章大增光彩。教師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在語言交流和作文中學會使用。遙望興凱湖,我們可以用“日出‘湖花紅勝火,春來‘湖水綠如藍”來描寫興凱湖的美麗景色等這樣的引用,既描寫了景物又增添了作文的色彩,一舉兩得。
總之,學了就要會用,用了才沒有白學。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還要注重用的教學,使學生的所“學”在“用”的時候大放光彩。
【參考文獻】
[1]陳先嶺.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15(25).
[2]熊遠春.淺談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積累點滴[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旬刊,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