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英
【摘要】目的 探究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中,應用人性化護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將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選擇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和觀察組(人性化護理),并在護理后觀察兩組效果。結果 觀察組舒適度、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在無差異的基礎上觀察組焦慮情況改善更佳,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 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中,應用人性化護理模式的效果良好。
【關鍵詞】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人性化護理模式;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1..01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是子宮肌瘤治療的一種重要方法,可對患者起到較好的療效[1],但隨著治療技術的進步和完善,臨床治療同時對患者護理要求也隨之提高,故本次我們針對人性化護理模式在該手術中的應用情況做出分析報道,詳情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選擇80例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0例,年齡27~56歲,平均年齡為(36.21±2.03)歲,23例經產婦、17例初產婦;觀察組40例,年齡27~55歲,平均年齡為(36.47±2.11)歲,24例經產婦、16例初產婦;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均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人性化護理,即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開展個體情況的評估,并了解患者的職業(yè)、家庭情況、文化程度、個人愛好等特點,護理人員則按照患者的情況對其進行疾病相關健康知識的介紹,保證通俗易懂且患者能夠理解;此后按照患者的個人心理狀態(tài)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同時根據個人體質對患者進行飲食方面的指導和建議,但應該始終以改善患者情況為原則進行干預,并在手術后密切觀察、耐心詢問患者是否有疼痛等不適感,必要時按照醫(yī)囑對患者用藥干預。
1.3 觀察指標
在護理后觀察兩組效果。(1)焦慮評價: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情況實施評價,分值越低表示患者情況越好;(2)舒適度、滿意度評價:采用我院自制量表,對患者舒適度、滿意度進行評價,其均以10分作為滿分,得分越高越好。統(tǒng)計兩組患者情況并作出對比分析。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軟件為SPSS 21.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評分為(9.25±0.31)分,舒適度評分為(8.98±0.45)分,均高于對照組的滿意度評分(8.17±0.36)分,舒適度評分為(7.24±0.31)分;且兩組焦慮情況在無差異的基礎上,分組護理后觀察組改善更佳,見表1。
3 討 論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人性化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結果可見:觀察組舒適度、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在無差異的基礎上觀察組焦慮情況改善更佳,組間差異顯著(P<0.05)。而觀察組護理效果好于對照組的機制在于:人性化護理在開展的過程中始終遵循以人為本原則,將認為關懷和干預融入到專業(yè)的各項操作中,以患者作為個體和主體,從人文角度出發(fā)對其進行有效、科學的干預[2];使得患者在接受護理的過程中感受到被關懷,同時不斷受到來自外界的鼓勵和安慰,進而使其心理壓力減輕,并改善自身的不良情緒,最終使得自身的健康認知在此過程中得到提升[3],此后可在科學的基礎上和醫(yī)護人員配合,遵醫(yī)行為的改善則利于自身各項情況的恢復,最終使得患者獲得較為舒適、滿意的體驗,提高其對于護理的滿意度[4-5]。
綜上所述,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中,應用人性化護理模式的效果良好,具有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金普.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患者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中機體應激反應及預后的影響[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7,26(09): 1704-1705.
[2] 王麗華,陳風青.舒適護理在改善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治療認知度與效能感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09):8-9.
[3] 陳 敏.延續(xù)護理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病人性生活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6,14(13):1392-1394.
[4] 王桂芳.實施手術室護理路徑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5,53(29):125-127.
[5] 石啟彩,劉鳳俠,季 文,孫動梅.延續(xù)護理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性生活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24):18-20.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