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艷玲
衣原體和支原體感染是造成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宮頸炎的主要因素。近幾年, 衣原體、支原體性宮頸炎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之前的臨床治療方式主要是使用抗生素類的藥物,如阿奇霉素, 但是病原菌對此藥物的抗性也越來越高, 導致臨床治療效果逐漸降低, 容易出現(xiàn)病情的復發(fā)。本文研究阿奇霉素聯(lián)合干擾素栓治療衣原體、支原體性宮頸炎的效果,同時分析不良反應,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4例衣原體、支原體性宮頸炎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2例。對照組患者中22例已婚, 10例未婚;年齡22~48歲, 平均年齡(32.4±5.8)歲;病程2~12年, 平均病程(5.2±2.9)年;18例已產婦, 14例未產婦。觀察組患者中,24例已婚, 8例未婚;年齡23~45歲, 平均年齡(32.4±5.7)歲;病程1~13年, 平均病程(5.2±2.8)年;19例已產婦, 13例未產婦。兩組患者年齡、病程、婚姻狀況、生產情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給予阿奇霉素聯(lián)合干擾素栓治療,仔細清洗患者陰部, 在陰道后穹窿部位給予干擾素, 放置的時間均在晚上睡覺之前, 使用次數(shù)為每2天1次, 另外再給予阿奇霉素進行治療, 250 mg/次, 2次/d[1]。對照組患者的治療使用藥物為阿奇霉素, 使用方法與觀察組相同。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禁止性生活及使用避孕工具, 在治療后使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后宮頸管分泌物[2], 并觀察患者臨床癥狀。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患者的臨床療效、總治療時間和宮頸衣原體、支原體檢查結果轉陰時間, 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顯效:檢測患者宮頸管分泌物, 沙眼衣原體(CT)和解脲支原體(UU)均呈現(xiàn)為陰性, 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減輕, 且檢測宮頸管分泌物,CT和UU兩項中其中一項呈現(xiàn)陰性;無效:患者均未達到以上標準, 且臨床癥狀無變化或者加重??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 顯效18例、有效13例、無效1例, 總有效率為96.9%;對照組患者中顯效12例、有效9例、無效11例, 總有效率為65.6%;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
2.2 兩組患者總治療時間和宮頸衣原體、支原體檢查結果轉陰時間比較 觀察組總治療時間(9.73±2.21)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3.54±2.67)d, 同時觀察組宮頸衣原體、支原體檢查結果轉陰時間(6.07±1.45)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9.85±2.18)d,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總治療時間和宮頸衣原體、支原體檢查結果轉陰時間比較( x-±s, d)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xiàn)陰道刺痛1例, 不良反應率為3.1%;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xiàn)3例下腹墜脹、3例陰道刺痛, 不良反應率為18.8%;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4.010, P<0.05)。
衣原體、支原體是導致人體感染的一種非常小的病原微生物, 會對女性的生殖系統(tǒng)產生極大危害。而最常見的侵犯位置則是子宮頸, 病情蔓延后還會造成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盆腔炎等癥狀[3]。在所有感染病原體中, 最為常見的有衣原體感染、支原體感染以及混合感染, 其中重點則是衣原體和支原體感染, 且衣原體與支原體在前期造成的炎癥在臨床中的治療較為困難, 且屬于非特異性炎癥;宮頸炎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白帶量增多、色澤黃稠[4], 同時患者還容易出現(xiàn)腰酸和腹部不適癥狀, 且宮頸分泌物顯示不正常, 若不能及時治療, 則會引發(fā)嚴重疾病, 如盆腔炎等, 嚴重者還會造成不孕[5]。阿奇霉素屬于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藥物, 在臨床的使用中較為常見, 能夠阻止細菌進行轉肽, 并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同時其在人體內存在較長的半衰期, 治療效果能夠維持長達48 h[6]。有些研究結果表明, 在治療宮頸炎中, 阿奇霉素聯(lián)合干擾素栓可以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增高患者陰道內的pH, 抑制病原體的生長[7-1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中, 顯效18例、有效13例、無效1例, 總有效率為96.9%;對照組患者中顯效12例、有效9例、無效11例, 總有效率為65.6%;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治療時間(9.73±2.21)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3.54±2.67)d, 同時觀察組宮頸衣原體、支原體檢查結果轉陰時間(6.07±1.45)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9.85±2.18)d,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8%,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治療衣原體、支原體性宮頸炎疾病中使用阿奇霉素聯(lián)合干擾素栓, 可有效提升治療效果, 并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可在臨床治療中使用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