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婷
文本是主體感悟的語言材料,對文本語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讀來完成。文言文教學更是如此,教者需要樹立“讀為主線,以讀為本”的基本理念,引導學生在有目的、有層次、有實效、多樣式的讀中,達到“言”“文”和鳴,情感的共振。下面以《陋室銘》為例,談?wù)勎以诮虒W活動中的一點體驗與思考。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全文區(qū)區(qū)八十一字,卻運用了對比、白描、隱寓、用典、借代、類比等多種手法,并且文章在音律上講求押韻,韻律感極強,讀來金石擲地又自然流暢,一曲既終,猶余音繞梁,讓人回味無窮。所以,選擇用“讀”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感知“言”的優(yōu)美,“文”的內(nèi)涵,我認為對學生文言素養(yǎng)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一、吟讀課文,初步感知
吟讀特指放聲朗讀。吟讀的目標定位在于字音、停頓、節(jié)奏等方面朗讀的基本要求,這是全文學習的基礎(chǔ)和前奏。正如朱熹所說:“務(wù)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讀一字,不可少讀一字,不可多讀一字,不可倒讀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讀數(shù)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 走好這一步,學生的學習情緒就容易調(diào)動起來。
當然,在進行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可以采取多種吟讀方式,我在實際操作時是這樣做的:學生自由吟讀課文,將讀不準的字圈畫出來,借助注解和工具書解決;教師范讀,引領(lǐng)學生關(guān)注重點字詞的讀音,如德馨、鴻儒、調(diào)素琴、案牘等;學生大聲齊讀課文,鞏固拼音認讀的學習成果,并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要求學生讀通、讀出節(jié)奏;去除標點和節(jié)奏輔助線吟讀,讓本文成為真正的“古文”,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閱讀體驗,邊讀邊思,如同自己身處陋室之中,既得了“言”又得了“文”。
二、說讀課文,整體梳理
說讀就是設(shè)情境、讀原文。目的是強化學生對文本中重點詞句的理解與掌握。我在進行這一環(huán)節(jié)時要求學生以導游的身份來介紹劉禹錫的“陋室”,突顯陋室的特點。比如,學生代表當導游,其他學生當游客,學生代表說:“游客朋友們,此刻我們來到的是一千多年前著名唐朝文學家劉禹錫先生曾居住過的‘陋室,大家覺得這間屋子是不是看起來很簡陋???可當時的劉禹錫呀,卻不這么認為呢,大家可知道他曾怎樣描述眼前的這間屋子嗎?”生說:“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睅熣f:“何陋之有?”等。在學生互動介紹的過程中適時點撥學生理解一些重點字詞的意思,如“名”“斯”“鴻儒”“白丁”“調(diào)素琴”“絲竹”“案牘”“勞形”“何陋之有”,等等。
當然,說讀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自說自讀,也可以互說互讀;可以結(jié)對說讀,也可以小組說讀;可以原文與譯文對應(yīng)說讀,也可以上下句銜接說讀。通過這種形式,可以讓學生在說讀的互動活動中培養(yǎng)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進一步加強對文本中“言”“文”的感知。
三、想讀課文,體會情操
想讀就是在誦讀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與想象,盡可能地把自己置身于文本描繪的畫面中,試圖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和情思。聯(lián)想與想象就如古文學習的雙翼,它們能幫助學生走入作者心靈的深處,將自己的情感與作者的
情意融為一體,形成心靈的合奏與精神的共鳴。
如,當師生共同誦讀到“斯是陋室”這句時,教師不妨提出這樣的疑問,課文開頭是“斯是陋室”,最后又說“何陋之有”,前后是否矛盾?學生找出文中能解答這一問題的語句,教師重點幫助學生理解表示“陋室不陋”的句子,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運用對偶寫自然環(huán)境清幽雅致,這是寫室中之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運用對偶和對比寫交往人物不俗,這是寫室中人);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從正面寫,實寫,寫出生活高雅脫俗,這是寫室中之事);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從反面寫,虛寫,表現(xiàn)作者不慕富貴,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四、美讀課文,提升感悟
美讀就是結(jié)合自己的審美體驗,在誦讀中尋找文中美的感悟點。美讀就是欣賞及再現(xiàn)文本之美,這是學生情感與作者情意相融的體現(xiàn)。在誦讀中,學生只有將自己的情感體驗帶入文本,才能在讀中會意,讀中悟情,也才能讀出文本的美。
《陋室銘》是篇經(jīng)典美文,它美在音韻、美在語言、美在情感。那么,如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感受它的美呢?我是通過幾個問題來實現(xiàn)的:
1.我認為_________________(句子),寫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操。
2.我喜歡___________(句子),因為它使用了________修辭,寫出了___________。
3.我認為課文(作者)想要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過這類方式美讀課文,并鼓勵學生暢談對美的感受和體驗,這樣,既讓學生達到了對“言”“文”更深層次的體悟,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情趣,更使得語文課堂充滿了無限的生命力。
吟讀正音節(jié)(字音、節(jié)奏),說讀梳字句,想讀體情操,美讀會內(nèi)涵。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來引導學生學文、品文、悟情;通過“讀”這條主線,帶領(lǐng)學生進入一個“言”“文”和鳴的語文妙境,何樂而不為呢?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城西實驗學校(2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