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靈康
摘 要:短殺指擊球者主要利用前臂、手腕的力量,在盡可能高的擊球點上,快速突然地把球以比較陡直的飛行弧線下扣。其特點為動作幅度小、突然性強、球飛行路線短,常在攔截對方的平高球、推球和突擊進攻時使用。
關鍵詞:羽毛球 短殺技術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8-0-01
所謂短殺是指大力扣殺和劈殺之間的一種技術,是一種比大力扣殺輕,擊球點高且殺球線路短的一種技術。
通過在全國比賽中觀察省、市優(yōu)秀運動員來看,它是一種動作快、速度快、一致性強、威脅性較大的一種得分手段。
下面從幾個方面來談談它的特點及威力:
一、短殺的特點
短殺與大力扣殺相比,在技術上有它的獨到之處。其優(yōu)越性在于落點不長(相對比較難接),擊球點高,突然性強,整個動作可與平高球、吊球相似,所以頗具欺騙性。一般說來短殺的成功率較高,而旦自身的重心不易失去,連接下一拍比較有利。比如對付一個防守好,體力足且身材較高的男(女)運動員,如果一味采取對付,不僅難于攻死對方,而且容易造成自己前、后場連貫不好,同時又會因久攻不下而體力不支。進而造成進攻沒有威力導致失利。對于那些身材較高、重心較高的運動員來說,采取靈活的短殺進攻,加強控制網(wǎng)前更能奏效。因此,運用短殺技術,不僅是縮短殺球的距離,更重要的是給對方防守造成困難。
二、短殺進攻的威力
短殺技術動作的用力是小臂加手腕,球速快有一定的力量,容易直接給對手造成威脅。即使有判斷,也不太好應付,因為短殺的弧度是由上而下壓,球托朝下,當你見到球時,球已很快接近地面,沒有余地揮拍。即使能防,也只能擋或挑高球,平抽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自己會贏得時間,比較充分的準備接下一拍球,這樣一來會給進攻一方帶來很多的好處。這種短殺技術的運用在雙打中也有較好的效果。雙打進攻的站位是一前一后,或分邊雙壓,后場的隊員在連續(xù)大力扣殺后,對方就有可能出現(xiàn)回至中半場球的情況,當對方退至中、后半場防重殺時,采用突然性強的短殺,可能會效果更佳。它可以打亂對方的位置,給前場的隊員創(chuàng)造封網(wǎng)的機會。一般說短殺最佳擊球落位在離球網(wǎng)遠3-4米以內(nèi),也就是2米線的附近,這時的短殺下去迫使對方不能平抽反擊。即使球放過網(wǎng)來也比較容易被撲死。
另外短殺技術如能和重殺配合使用,那威脅就更大,其間短殺起了一個很好的橋梁作用。短殺的最好時機,應是球處在中后場(2/3場)的位置。
三、短殺的動作要領及訓練
短殺時多用后退單腳或雙腳起跳,手臂相對盡量伸直,球位稍靠前上方。起跳時要收縮腹肌,擴展胸,隨即提肩,手腕先松后緊,以肘關節(jié)為軸,用小臂閃動、手腕突然下壓擊球,使球急劇下落,根據(jù)來球的方向調(diào)整好拍面的角度和擊球速度。
從一種技術的分析來看,有優(yōu)點也有不足,二者相互制約,相輔相成。重殺的優(yōu)點是:可以運用全身的力量,爆發(fā)力強,球速快。但由于動作的幅度大,線路長,這是它的弱點。短殺除以上優(yōu)點外,也存有力量不太大,易被對方把球擊過來,有一拍球不能解決戰(zhàn)斗的弱點。因此,我認為短殺與重殺(長殺)在比賽中根據(jù)臨場變化及站位,防守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等等諸因素,應及時變換運用。二者的優(yōu)缺點可以相互彌補,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否則,只掌握或只運用一種殺球技術,會顯得技術單調(diào),戰(zhàn)術變化也受到限制,從而影響技術的全面發(fā)揮。
在訓練中一般我們采用多球的辦法:分邊進行單一的點殺上網(wǎng),每組40-60次×3-4組,兩邊交替訓練,同時注意前進和后退在節(jié)奏上的掌握(發(fā)球者)。反復多次進行往返訓練,達到熟練的目的。
再則采用一對二的強化訓練,結合好綜合性的球路(每次20'-40' )達到綜合實踐的目的。其他還可以采用一些單一或綜合的訓練,教練員應起到主導和創(chuàng)意的作用。短殺指擊球者主要利用前臂、手腕的力量,在盡可能高的擊球點上,快速突然地把球以比較陡直的飛行弧線下扣。其特點為動作幅度小、突然性強、球飛行路線短,常在攔截對方的平高球、推球和突擊進攻時使用。
四、短殺技術動作分解
1、接球前準備姿勢,集中注意力盯住球。在對手出球的瞬間判斷來球方向,右腳蹬地起動,帶動身體向來球方向轉體,后撤一步,呈擊球前的準備姿勢。
2、右腳蹬地向上發(fā)力起跳,手臂外旋后倒引拍,同時身體騰空在空中交叉轉體,準備擊球。
3、爭取較高擊球點,手臂內(nèi)旋向上揮動、發(fā)力。當揮動至最高點后,手肘后擺制動,小臂帶動手腕和手指發(fā)力,以正拍面點擊球托。擊球后,手臂伴有一定的制動,左腳落地支撐身體重心,蹬地向中場回位。
4、動作還原,呈接球前的準備姿勢,判斷對手下一拍的回球方向。
短殺技術和大力扣殺的區(qū)別在于擊球角度和力度。大力扣殺的擊球時間比較充裕,會借助全身的力量,舒展引拍,全力扣殺擊球,所產(chǎn)生的殺球力量重,速度快,且落點偏于中后場位置。
短殺技術常用于突擊進攻的隋形下,雙方一般處于控制與反控制中。當對手回球質(zhì)量不太高時,沒有較充裕的擊球時間,就要求起拍動作突然,引拍動作小,發(fā)力時間短,擊球點及擊球的角度比大力扣殺球時稍向后一些,且擊球線路較深(垂直),落點幾乎在中場位置。
因此,短殺球的發(fā)力靠的不是全身的力量,而是手腕和手指的力量。雖然相對于大力扣殺技術來說,力度較小,但是突擊性特別強,而且落點比較準。如果這個技術掌握好,再與拉吊技術結合,就可以形成威脅較大的拉吊突擊戰(zhàn)術打法。
總之,我認為短殺在整個基本技術中是一項行之有效的進攻技術,在戰(zhàn)術配合中也能起到它應有的積極作用,符合我國“快、準、狠、活”的技術風格和“以快為主,以攻為主,以我為主,靈活多變”的戰(zhàn)術風格。至于短殺為么什沒有被廣泛采用,那是因為不少人認為,短殺時站位離前場較近,可以用重殺而無需短殺。從目前防守技術不斷提高,又給新的進攻技術發(fā)展帶來了課題來看,我認為在整個訓練過程中除抓好常用的基本技術外,對新的短殺技術訓練應該加以重視。不斷研究它的利弊所在,又在實際比賽中大膽運用,同時通過實踐、總結、探討,使之不斷完善和發(fā)展,我認為這對我國羽毛球技術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精益求精是有推動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