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徐揚 李祥耀
摘要:《水滸傳》中兵器種類繁多,具有強烈的生活化氣息,其科技含量也非常高。小說著力刻畫這些兵器,可以折射人物性格、渲染故事氛圍、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增強作品可讀性,有時還可增添故事的神異色彩。
關鍵詞:《水滸傳》;兵器;文本意義
一、《水滸傳》中兵器的基本特征
宋代是冷兵器發(fā)展史上的巔峰時期,兩宋以降,兵器種類未有太大變化。據(jù)北宋《武經總要》記載,這一時期的兵器不僅種類齊全,分工明確,甚至出現(xiàn)了火藥兵器。《水滸傳》中提到的兵器,種類繁多,生活化特征明顯,科技含量高。
(一)種類繁多
《水滸傳》中出現(xiàn)的各項兵器,大致有如下幾種:
長柄刀,是用于砍殺的長柄兵器,刀身由金屬制成,刀柄為硬木,其后端安有鐵質的鐏。在《水滸傳》中出現(xiàn)的所有兵器里,著墨最多,也最出彩。
宋代是槍發(fā)展的巔峰期,宋代中央禁軍和地方廂軍平時也多用槍操練、實戰(zhàn)。《武經總要》中提到過的多種宋代鐵槍也大多在《水滸傳》中出現(xiàn),種類及為繁復。
棍是一件簡單的打擊兵器,用堅硬的木材制作而成。一般一米五左右,分為棍身、棍把、棍梢,北宋時期又稱“棒”?!端疂G傳》中出現(xiàn)的棍棒類兵器非常多,主要有哨棒、水火棍、狼牙棒。
斧是古代一種以劈、砍為主要攻擊手段的長兵器,一面鋒刃寬大,一面平直。隨著宋代冶鐵技術的提高,斧的威力得到極大地提升,揮舞起來甚至可以擊碎弓箭射不透的重甲,廣泛出現(xiàn)于步兵對抗騎兵的實例中。
《水滸傳》還出現(xiàn)了一些雜式長兵器,在制式和材料上非常有特色,多為好漢的獨門武器。比如禪杖、狼牙棒、丈八蛇矛、叉、方天畫戟、槊等。
另有一些雜式短兵器,如短鞭。短鞭的形狀和劍相似,大多用金屬所制。其顯著特征是全身呈竹節(jié)狀,由上至下由細變粗,頂端尖銳。使用者多為力大的猛將。
軟兵器在《水滸傳》中出現(xiàn)的不多,大致有軟鞭、套索、流星錘、匕首等。軟鞭與上文硬鞭相對,大多指若干鐵節(jié)、棒棍組合而成的一種軟兵器,使用時多以抽打為主。套索的樣式十分簡單,主要是皮、麻、索類編織而成的。一頭將繩子系成一個圓圈,戰(zhàn)場上用以偷襲敵將為主。
《武經總要》成書于北宋慶歷四年,已較詳細地記載了當時的大批火器,如火藥箭、火毬、蒺藜火毬、霹靂火毬、煙毬、鐵嘴火鷂、竹火鷂等?!端疂G傳》中,凌振所用即為各式管狀火器。
(二)強烈的生活化特征
《水滸傳》中的兵器不僅種類豐富,還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和真實感。與《三國演義》相比較,這個特點尤為明顯。
就主要人物而言,《三國演義》主要涉及的是貴族階層和士族階層,如:曹操、呂布、關羽等?!度龂萘x》中,文臣不外乎佩劍,武將的兵器也著墨不多。以關羽的青龍偃月刀為例,所謂的“八十一斤”自然只是編寫故事的夸大,其象征意義大于實用價值。
而《水滸傳》中,大部分好漢出身低微,有農民、漁民、獵戶、中下級鄉(xiāng)紳,不入流的小官僚等等。如阮氏兄弟慣使?jié)O叉,第十九回中“阮小五見放箭來,拿著樺楸,翻筋斗鉆下水里去?!鲍C戶出身的解珍解寶慣使獵叉,農民出身的陶宗旺使得一把鐵鍬;鐵匠出身的湯隆慣使鐵錘,曹正使得是平時殺豬用的尖刀,沒羽箭張清“憑一石子而敵眾”。這些兵器相較《三國演義》更具有生活氣息,好漢們將生活中用慣了的器具稍加改造,便成殺敵利器。
人物的級地位不同,造成了平民階級與貴族階級使用的兵器產生差異。《水滸傳》中的兵器琳瑯滿目,不勝枚舉,同時樣式多變復雜,這些都得益于它強烈的生活化特征。
(三)科技含量高
“宋代處于冷、熱兵器并用的開始時期。此時冷兵器已發(fā)展成熟,到達其頂峰?!盵1]P3宋朝的兵器水平取得這樣的成就,與科技的發(fā)展有密切關系。得益于此,兵器制造業(yè)的鑄造技術、冶煉技術都有了顯著的提升。根據(jù)《夢溪筆談》記載,北宋鐵產量激增,甚至錢幣也用鐵制造。如:“青堂羌善鍛甲,鐵色青黑,瑩徹可鑒筆發(fā),以麝皮為絤旅之,柔薄而韌……去之五十步,強弩射之,不能入。嘗有一矢貫扎,乃是中其鉆空;為鉆空所刮,鐵皆反卷,其堅如此。凡鍛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鍛之,比元厚三分減二乃成?!^之‘瘊子甲”。[2]P102宋人將流傳下來的冷鍛法廣泛運用,鍛造出輕便堅固的“瘊子甲”。其制作工藝、成品質量,科技含量都很高?!端疂G傳》中兵器種類如此之多,與當時高超的鍛造工藝密不可分。
二、《水滸傳》中兵器的文本價值
(一)折射人物性格
俗語說:“劍走輕靈,刀行厚重?!庇脛φ?,氣質上剛柔相濟、吞吐自如,動作上飄灑輕快,矯健優(yōu)美;舞刀者,刀法上勇猛快速,猛烈剽悍??梢钥吹剑曃湔邔Ρ鞯倪x擇往往折射了此人的性格特點。在戰(zhàn)爭題材作品中,兵器的描寫對塑造人物、突出形象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端疂G傳》在這一點上表現(xiàn)得尤為出色。
且看第三回,魯智深來到鐵匠鋪前,欲打造一條禪杖、一口戒刀,且禪杖須有百斤重。鐵匠駭曰:“便是關王刀,也只有八十一斤?!濒斨巧畋憬乖甑溃骸鞍潮悴患瓣P王,也只是個人。”幾番問答,他才依著鐵匠給打了一條六十二斤重的水墨禪杖。簡短的對話中,作者對制造禪杖的原料、重量、價錢都一一交代清楚,只為折射魯智深的天生神力。魯智深對關王的不屑,又突出了他非凡的英雄氣概。這條禪杖與魯智深出生入死,救林沖、刺太守、戰(zhàn)官兵、斗方臘,儼然成為魯智深的化身。
(二)渲染故事氛圍
《水滸傳》中打打斗場景極多,或驚心動魄,或激昂慷慨,或飛沙走石,或鬼魅危悚,情節(jié)各異,氛圍不同。渲染故事氛圍的手法很多,著力刻畫兵器亦是其中一類。
如四十回,諸好漢共劫江州法場:“只見東邊那伙弄蛇的丐者,身邊都掣出尖刀,看著士兵便殺;西邊那伙使槍棒的,大發(fā)喊聲,只顧亂殺將來,一派殺倒士兵獄卒;南邊那伙挑擔的腳夫,掄起扁擔,橫七豎八,都打翻了土兵和那看的人;北邊那伙客人,都跳下車來,推過車子,攔住了人。兩個客商鉆將入來,一個背了宋江,一個背了戴宗。其余的人,也有取出弓箭來射的,也有取出石子來打的,也有取出標槍來標的……”[3]P648這段文字并沒有直接敘說劫法場時的緊張、激烈、混亂氛圍,但通過對兵器的描寫就間接達到此一效果,現(xiàn)場尖刀、槍、棒、扁擔、弓箭、石子、標槍,各式武器不斷翻飛,刻畫的氛圍自已生動逼真、躍然紙上。
(三)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在《水滸傳》前六十回,主要人物大多有自己獨立的故事單元。而這些獨立故事的中心線索大多都離不開兵器,以此推進情節(jié)的發(fā)展,使故事結構顯得更加飽滿。
以林沖為例。林沖本是八十萬禁軍總教頭,高衙內垂涎林妻,欲除林沖而后快。陸虞侯便設連環(huán)計陷害林沖,唆使小廝扮成賣刀的落魄漢。賣刀的“托”手持寶刀在街上游逛,瞬間便吸引了林沖的注意。他先是“猛地將刀拿來看”,隨即“大吃了一驚,”立刻和賣刀漢商量價錢。如愿得到寶刀后,林沖把這口刀翻來覆去地看了一晚,“夜間掛在壁上,未等天明,又去看那刀。”整日舞槍弄棒的林沖看見好刀自然全情投入,以致于忘了不能持刀入白虎堂的禁令,稀里糊涂進入對方布下的天羅地網(wǎng)。林沖買刀這個橋段,緊緊圍繞看刀、買刀、鑒刀、比刀而展開,將林沖誤入白虎堂一事完整清晰地展現(xiàn)出來,節(jié)奏緊湊,絲絲入扣。
(四)增強作品可讀性
《水滸傳》中千奇百怪的兵刃器械在作者的筆下展現(xiàn)出“活的靈魂”,它們將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動態(tài)化、立體化,使讀者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殺氣,增強了作品的可讀性。如第二回,史家莊中禁軍王教頭與史進比試棍藝,書中通過對棍的細致描寫,使場面更加激烈?!巴踹M道:‘恕無禮。去槍架上拿了一條棒在手里,來到空地,使個旗鼓。那后生看了一看,拿條棒滾將入來,徑奔王進。王進托地拖了棒便走,那后生掄著棒又趕入來。王進回身,把棒望空地里劈將下來。那后生見棒劈來,用棒來隔。王進卻不打下來,將棒一掣,卻望后生懷里直搠將來,只一繳,那后生的棒丟在一邊,撲地望后倒了。王進連忙撇了棒,向前扶住道:‘休怪,休怪?!盵3]P228此段將王進棍法精要展露得淋漓盡致。作者用“拖、劈、掣、搠、繳、撇”六字,勾勒出王進的沉穩(wěn)老練。他手中一條棍棒,在攻守進退之中各有不同拿法,這種類似電影蒙太奇般的動作描寫,讓讀者從動態(tài)的文字中去遐想現(xiàn)場精彩的過招,增強了行文的豐富性和可讀性。
(五)增添神異色彩
《水滸傳》諸好漢聚義梁山,堅信此舉乃順天應命。而入云龍公孫勝就是連接眾人與上天的“橋梁”,絕大部分鬼神之說都來自他的傳述。作為最鬼神莫測的好漢,有時不僅需要玄乎其玄的故事,還需要儀式性的宗教法器幫助他增添神秘色彩。如第九十六回,公孫勝對陣道士喬道清:“只見宋陣中一個先生,驟馬出陣,仗口松紋古定劍,口中念念有詞,喝聲道:‘疾!猛見半空里有許多黃袍神將,飛向北去,把那黑氣沖滅?!痹谶@里,木劍不是一件拼殺的兵器,而是法力的象征,增強了故事的神異色彩。
參考文獻:
[1]周榮,北宋冷兵器述論[D].西安:西北大學,2006.
[2]沈括,夢溪筆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3]施耐庵,羅貫中.水滸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