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芳
【故事梗概】本課教學內容為Zip得知Zoom明天將學習游泳,便自告奮勇要教Zoom。但他發(fā)現(xiàn)Zoom是看著電視學游泳的,就用狗尾草disturb,撓Zoom癢癢,然后鼓勵Zoom到游泳池學游泳,通過手把手教授,Zoom說:It’s easy,而 Zip 則告訴他:We should always remember:Learn by doing.教材如下圖:
【案例】教師在教學伊始出示了學生熟悉的Zip和Zoom的圖片,并問學生:What’s he/she like?學生紛紛說出:Zip:small,clever...;Zoom:fat,foodie...通過一堂課文本學習后,教師又問學生:How do you think of Zoom/Zip?學生自然概括本文中兩個人物的性格:Zip:helpful,strict...;Zoom:brave,hard working...分析性格之后,教師順理成章地問學生:How do you think of learn by doing?學生的回答非常精彩:When I learn to cook,I should learn by doing.When I learn to dance,I should learn by doing.
...
【評析】Story time板塊的設計者巧妙地將中西方文化知識滲透于和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趣味故事中,有利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及時了解中外文化的異同,初步培養(yǎng)文化意識。
因為語言除了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載體,它傳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著人類的文化,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性。英語是一門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在英語教育過程中,不僅應注意語言工具訓練,還要貫徹人文教育思想,將人文精神滲透到英語教學中,讓學生具有文學的感覺、藝術的感覺、美的感覺。案例中的教師通過Story time學習概括人物性格,這樣的教學思路在語文中比較常見,但是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屬于創(chuàng)新。這兩個角色是修訂版PEP教科書Story time板塊的主角,每一單元的Story time中,他們都給大家?guī)砼c本單元內容關聯(lián)的有意思的故事。學生對這兩個角色非常熟悉,并且通過三年的英語學習,已經了解性格。通過學生對他們固有性格的分析,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文本后對本文故事中的人物性格進行分析,看似簡單的人物性格分析。實際上卻是學生思考的過程,他們已經將“Learn by doing”這一情感文化目標內化于心。教師沒有突兀的說教,而是將情感文化目標悄悄埋進課堂教學的暗線之中,并且讓教學從環(huán)節(jié)上首尾呼應,也體現(xiàn)了教學的藝術性。
【案例】教師在呈現(xiàn)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先猜“What is Zoom going to do?”然后聽錄音,“He is going to learn how to swim.”接著又問學生:“If you want to learn how to swim,where should you go?”學生紛紛說出lake,river等地點。教師告訴學生:If you wantto go to the lake,river,you should go with yourparents.之后讓學生看圖:What is Zoom doing?Why he is watching TV?學生回答之后,教師追問:Does Zip agree?教師拿出一根狗尾巴草,去擾亂學生,學生馬上明白了disturb的含義。
之后師生圍繞課文對話進行表演。
Zoom:Please don’t disturb me.I’m learning to swim.
Zip:How can you learn to swim withoutgoingtoapool?課堂上,學生用狗尾巴草開心地disturb,惟妙惟肖地表演文中的對白,人人參與,活潑生動。
【評析】Story time板塊中的故事多是真實的生活情境,且采用了對話的敘述形式,非常適合學生表演。本課的Story time生詞很多,如:disturb,practice,afraid, remember, without,catch...如果教師平鋪直敘,為了解決生詞而開展教學,就失去了教學的趣味性。善于表演、樂于模仿、喜歡生動有趣的課堂活動是小學生最明顯的心理特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經過足夠的聽力和朗讀練習后,自然會想模仿故事中的情境。所以,案例中的教師適時滿足了學生的這種心理。
在表演故事的過程中,教師還特意帶上城里孩子很少見到的狗尾巴草,并且在之后的教學評價中將狗尾巴草作為獎品獎勵給學生,學生非常感興趣。將狗尾巴草作為道具后,學生表演時的表情、動作有了個性化演繹和發(fā)揮,他們在表演中享受到了英語學習的樂趣。
【案例】在操練環(huán)節(jié),教師拋出問題“Can he swim?”,然后出示教材最后一幅圖:Zoom:Oh,it’s easy.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理解故事“How does Zip teach Zoom?”,閱讀故事第 3、4、5 幅圖,畫出關鍵詞組:go to the swimmingpool,jumpin,catch it,practise,try。學生找到關鍵詞后,教師帶領學生跟讀這幅圖,表演操練難點句子。最后在整體看板書回顧故事的基礎上得出easy的原因 Learn by doing。值得一提的是,本課的板書設計能夠體現(xiàn)閱讀的思維導圖的特點(如下圖)。
教師將故事內容按照時間軸設計成思維導圖,讓學生在故事閱讀理解中發(fā)現(xiàn)Zoom在游泳這件事情上的前后喜人變化。通過直觀的板書,讓對話型Story time的邏輯關系一目了然,學生看著板書就能復述故事,閱讀的輸出有了一定的語言支架。
【評析】Story time屬于閱讀拓展任務,Story time板塊給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語言閱讀材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閱讀策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多數(shù)教師在Story time教學中忽略了閱讀教學,忽視了真實語言的學習和運用。低段的故事教學可以采用游戲、表演、活動等方式進行語言點的學習、語法知識的習得;而到了高段,故事教學其實更是一個趣味閱讀理解。所以案例中的教師準確抓住了這一點,在故事理解中抓住easy這個關鍵詞開展閱讀理解。同時將新單詞、詞組的處理融于故事情節(jié)中,不再另外設置情境專門訓練。讓學生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上下文和課文中的插圖猜測,或者進入角色演一演,感受英語的魅力,注重興趣的培養(yǎng),為閱讀教學掃除障礙。這樣的處理,既保留了故事教學的趣味性,也體現(xiàn)了故事教學的思維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修訂版PEP Story time板塊獨具特色,體現(xiàn)了教材設計者的創(chuàng)造性智慧,是一個趣味性教學板塊,既不是單詞、短語、語法的簡單加法,也不是各個板塊的疊加。執(zhí)教者應把課文作為學習語言材料的工具,做到在用中學、學中用,讓學生從Story time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并將這種樂趣延續(x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