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jié),品讀長篇紀實文學《梁家河》,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是一次思想的升華,我為習近平總書記的奮斗經歷和偉大情懷深深地震撼和感動,增添了當好排頭兵、建功新時代的信心和力量。
1969—1975年,不滿16歲的習近平從北京來到陜西延安梁家河插隊當農民,在那里度過了7年知青歲月。在梁家河這個小村莊,他接受艱苦生活的磨練,過了“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實現(xiàn)了脫胎換骨式的成長,從“城里娃”變成“村里娃”、從“小知青”成為“帶頭人”。梁家河的山山卯卯留下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堅實足跡,梁家河的家家戶戶留下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牽掛。習近平總書記說:“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p>
讀懂《梁家河》,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習近平回憶起在延安的插隊歲月時說:“陜北高原給了我一個信念,也可以說是注定了我人生的軌跡。經過了陜北這一人生課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會了我做什么?!痹诋斈觋儽必汃さ狞S土地上,習近平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yè)成敗。當代電氣化青年的理想就是要實現(xiàn)中國夢電化夢,電氣化青年的信念就是要與企業(yè)同進步共發(fā)展。電氣化青年一定要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要把遠大理想同本職工作統(tǒng)一起來,干一行、愛一行、學一行、精一行,爭做青年崗位能手,爭當軌道交通建設事業(yè)的排頭兵。
讀懂《梁家河》,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一心為民的偉大情懷。在擔任梁家河村黨支部書記時,看到鄉(xiāng)親們十分貧困,經常幾個月吃不到一塊肉,習近平就帶領鄉(xiāng)親們發(fā)展生產,期盼著讓鄉(xiāng)親們飽餐一頓肉,并且經常吃上肉。看到鄉(xiāng)親們燒柴困難,習近平就一路風塵到四川取經,攻克技術難關,建成陜西省第一口沼氣池。梁家河普及沼氣后,他又謀劃著給村里人辦更多的事兒,先后辦起鐵業(yè)社、縫紉社、代銷點、磨坊、菜園、深水井和掃盲班。
習近平始終與人民同甘共苦,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始終與人民一起奮斗。電氣化青年,要深刻理解總書記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執(zhí)政黨奮斗目標的綿綿深情,自覺地為黨分憂,自覺地為企擔責,自覺地與職工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建設幸福企業(yè)的生動實踐中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讀懂《梁家河》,就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歲月,是一部可歌可泣、催人奮進的青春壯歌。在逆境中,他沒有自暴自棄、怨天尤人,而是一面進行著他的農民化實踐,一面在書中汲取著精神、思想上的營養(yǎng),思考著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在吃不飽、穿不暖的艱苦生活中,他沒有等靠要、慵懶散,而是團結帶領群眾苦干實干加巧干,用自己的雙手努力改變貧窮落后的村莊面貌。
電氣化青年,生逢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投身鐵路電氣化建設和城鐵建設的主戰(zhàn)場,有著寶貴的機遇、廣闊的舞臺,要倍加珍惜青春時光,倍加珍惜發(fā)展環(huán)境,矢志錘煉實干苦干的優(yōu)良作風,傳承好“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中國中鐵企業(yè)精神和“促創(chuàng)干,爭一流”的電氣化精神,在腳踏實地、開拓進取中創(chuàng)造出無愧于新時代的工作業(yè)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