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湘豫 駱婧婷 黃嘉欣
摘要:任何一種語言中皆存在著兩性差異和相通的成分,為研究漢語中性別差異的表現(xiàn),本文選擇熟語作為研究語料,借助標記理論,概括熟語中詞量詞序和兩性要求的差異現(xiàn)象。無論是自我發(fā)展、家庭或是社會中的兩性角色,都存在著差異化的要求,那些專門指代女性的熟語大多會帶上女性標記,而指代男性的熟語則有一部分無性別標記。兩性要求上,性別標記的不對稱現(xiàn)象折射出了傳統(tǒng)文化下男女的個人發(fā)展、家庭地位和社會處境的不平等,女性群體苦于傳統(tǒng)思想強加給她們的精神束縛,男性則能在相對自由強勢的氛圍下生活,并實現(xiàn)個人發(fā)展。
關(guān)鍵詞:熟語;性別標記;不對稱
與兩性相關(guān)的熟語中詞義褒貶的不對稱現(xiàn)象,我們也可以將其劃分為三個大方面看待,一是個人才貌,二是婚喪嫁娶,三是社會角色,這三個大方向較詳盡地概括了兩性在自我、社會和他人視角下的不同,將在下文中進行詳細探討。
一、個人品貌
在熟語中更多的是對于女性的刻板印象,例如:“女子無才便是德”,“女人頭發(fā)長,見識短”,“婦人家,見識淺”,這種刻板印象是男權(quán)社會特有的,在男權(quán)社會中對女性的贊揚則是“累死十個莊稼漢,抵不上一個精明媳婦”,“婆娘討得強,勝過半年糧”,集中注意在女性持家的才能上,而并不是女性的自我發(fā)展上。
這一種種褒貶的評價體系自然不適用于男性,熟語關(guān)于男性的個人品貌,大多是這樣的:大丈夫當背暗投明、大丈夫相時而動、大丈夫恩怨分明、大丈夫斗智不斗力、大丈夫當機立斷、巧舟艄公善借八面風(fēng)、好漢識好漢、人中有張飛,馬中有玉追,這些熟語塑造了一個智慧果敢、勇猛無畏的男性形象,這是男權(quán)背景下女性所無法成就的,所以帶上了男性標記。
在婚姻生活中男性對女性的樣貌要求有了不一樣的見解,這與他們認為過于貌美的女子可能會招惹禍端的想法有關(guān),“紅顏禍水”是歷史悠久的一種看法,所以在婚戀關(guān)系中發(fā)展出“丑陋夫人閨中寶,美貌佳人惹禍端”,“丑婦男人家中寶”,“老婆長相丑,保你活到九十九”的觀念。
二、婚姻嫁娶
在傳統(tǒng)社會中,“十七十八,女大當嫁”,女性到適嫁年齡如再不出嫁,甚至延誤幾年,便會有指責的聲音,例如“一個家中,老母豬養(yǎng)得,老姑娘養(yǎng)不得”,連父母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想法,例如“女大不可留,留來留去留成仇”,“女大不中留”,認為女性遲遲不嫁,浪費家庭資源,不利于家庭和睦。對于男性的婚娶雖也有年齡要求,“丈夫生而愿為之有室”,但并不會有如此多的指責。
在婚姻的要求上對女性更為嚴苛,從年齡、長相、品德上,男性的娶妻要求細致而嚴格,年齡上,“女大一,不成妻”,“寧肯男大十,不肯女大一”,“女大五,賽老母”,“八十老婆不言嫁。妻大兩,黃金日日長”,“妻大三,黃金積如山。女大兩,黃金長;女大三,抱金磚”;長相上,“丑丑做夫人”,“丑婦家中寶”,“丑妻近地家中寶”,“丑陋夫人閨中寶,美貌佳人惹禍端”,“吃飯少一口,睡覺不蒙首;老婆長相丑,保你活到九十九”,“莫圖顏色好,丑婦家中寶;休嫌官不要,夫妻直到老”,“吃飯少一口,睡覺不蒙首;老婆長相丑,保你活到九十九”,“娶個老婆丑,活到九十九”,“家有三件寶,丑妻薄田破棉襖”,“好看的媳婦敗了家,娶了個美人丟了媽”,“美妻美女累其夫”,“娶妻在德不在色”;品德上,多指寡婦的貞潔,“好馬不配二鞍,貞女不嫁二夫”,“家無犯法之男,門無再嫁之女”,”烈女不更二夫”,“活是陳家的人,死是陳家的鬼”,“一女不吃兩家茶”。
婚后對女性的要求也并未放松,“新媳婦坐在花轎里,左右都是任人擺布”,“臘月煮筍羹,大人道便是”,“打不死的婆娘,曬不死的辣椒”,“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婦人家出嫁從夫”,“妻跟夫走,水隨溝流”,“丈夫是頂在妻子頭上的天”,“人若無妻,如屋無梁”,這些皆反映了女性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地位。
婚姻嫁娶中對男性也有要求。年齡上,“男大兩,黃金日日長,男大三,銀錢堆成山”,“大女婿給饅頭,小女婿給拳頭”;相貌上,“男子無丑相”,“在里不在表”,“男人四十一枝花”;品德上,幾乎沒有要求,對男性極為寬容,若女性不符男性的婚姻想象,“七出”條例可以幫助男性“擺脫”婚姻,而女性只能在不幸的婚姻里逆來順受。
三、社會角色
男性在傳統(tǒng)社會的角色十分豐富,他們是社會的主要生產(chǎn)力,也是權(quán)力階層的完全組成部分,相比之下,女性只有家庭角色和倫理角色兩種身份,例如:“有明白兒子,不如有明白媳婦”,“癡雞母抱鴨兒,癡家母養(yǎng)外孫”,“打在兒身,疼在娘心”,“從小離娘,到大話長”,不難看出,無論是母親還是兒媳的角色,女性都很難走出家庭。
在以男性為主要勞動力的社會中,男性幾乎可以從事所有的職業(yè),階級社會等級森嚴,在權(quán)力階級保證階級利益的同時,他們也喪失了一部分選擇職業(yè)的自由,君王、丞相、將軍、世族,這些社會角色大多都是世襲而來,例如:“促織瞿瞿叫,宣德皇帝要”,“大將軍怕讖語”,“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公子登筵,不醉則飽;武夫臨陣,不死則傷”,“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不立兩縣令,不坐兩少尹”,“大官不要錢,不如旱歸田”,“小官不索錢,兒女無姻緣”。
男性有選擇自己上司和領(lǐng)導(dǎo)的自由,例如,“良鳥戀舊林,良臣懷故主”,“良臣擇主而事,良禽擇木而棲”,相比女性在婚姻中不能選擇配偶和家庭成員的不自由,男性在傳統(tǒng)社會實在是特權(quán)階級,像君王、丞相、將軍、世族這種政治角色稱謂,如果不特意加上女性標記,一般情況下都是自帶男性標記的,當指女性時,需要在稱謂上加“女”字,例如“女皇帝”、“女丞相”、“女將軍”。這就是社會語言學(xué)中的男性無標記性別,女性有標記性別。
男女在熟語中體現(xiàn)了不同的性別特征,但是存在著一個共通點,即存在著許多不對稱現(xiàn)象,整體而言,表示男性的成語熟語是無標記的,褒義的,適用范圍廣;表示女性的詞語是有標記的,貶義的,使用范圍窄。熟語不管是詞量詞序還是詞義中兩性要求上,皆存在不對稱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了傳統(tǒng)社會對女性的歧視,經(jīng)濟文化、政治上女性長期處于附屬地位,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社會分工角色和倫理角色不同、經(jīng)濟地位差異、封建思想愚昧封閉導(dǎo)致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女性地位逐漸提高,社會中大多數(shù)人們已經(jīng)把“男女平等”的觀念作為一種常識。除了熟語中性別標記的不對稱現(xiàn)象,語言中還有許多性別差異的表現(xiàn)值得我們深思和探索。
參考文獻:
[1]錢進.成語和熟語性別差異的文化透視[J].語言與翻譯,2003,74(2):54-57.
[2]徐宗才,應(yīng)俊玲.熟語詞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4:546.
[3]沈家煊.不對稱和標記論[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