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平 Text by An Ping
3月的沈陽,飄起小雨,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記者來到了位于太原北街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zhàn)區(qū)陸軍政治工作部文工團,在三樓會議室,見到了團長黃曉娟:高高的個子,蓬松的短發(fā),笑容可掬,比照片中還要年輕許多。
一
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藝術,黃曉娟說自己從小學到初中,一直都是班級的文藝委員,11歲在阜新市群眾藝術館學習舞蹈,課余時間還幫助小伙伴們編舞。有一次學校組織演出,她編排了舞蹈《草原英雄小姐妹》,因為沒有服裝,就和同學們一起動手把白紗布剪成條,再染上顏色做成了小彩裙。后來,因演出大獲成功,她一下子成了“校園小明星”。小學還沒畢業(yè),她就被中學文藝隊選中,經常到全市各地演出,當年主演的韻白劇《一條破棉絮》還獲得了阜新市文藝演出一等獎。
1976年,阜新市文工團學員班招生,14歲的黃曉娟得知消息后,決定放棄考高中、上大學,而選擇報考學員班。她不顧班主任和姑姑的勸說,瞞著出差在外的母親,執(zhí)意讓學校文藝隊的老師領著自己去報了名。從此,黃曉娟每天在排練場內開始了艱苦的訓練,冬練三九,夏練三伏。1978年,團里在排演大型東北地方戲《小二黑結婚》時,主演小芹的演員突然生病,嗓子啞得發(fā)不出聲來。救場如救火,平時勤學苦練的黃曉娟臨時上場,以扎實的基本功和出色的演技贏得了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從此,她飾演的“小芹形象”深深地印到了阜新老百姓的心中,也奠定了自己在阜新藝術界的地位。之后,黃曉娟又主演了《碧海恩仇》《我肯嫁給他》《姑娘跟我走》等劇目,演技愈發(fā)成熟,開始在省內文藝界嶄露頭角。
電視劇《上陣父子兵》劇照
電視劇《媽媽的羅曼史》劇照
真正讓黃曉娟在東北三省走紅的是神話劇二人轉《畫中人》。那是1983年,遼寧省曲協(xié)組織曲藝節(jié)優(yōu)秀劇目調演,黃曉娟有幸得到了遼寧省曲協(xié)馬力秘書長的指導。她將中國民族舞蹈的元素融入角色,又在服飾上大膽創(chuàng)新,把二人轉用的八角手絹改為四角,既可裝飾,又能作道具,舞動起來,翩翩欲飛,仙氣十足。最后,《畫中人》獲得了全國新曲書(目)大獎賽5個二等獎。
1990年,黃曉娟走上了央視春晚的舞臺,小品《相親》火爆全國,她一下子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大明星。談到這次央視春晚首秀,黃曉娟說最應該感謝的就是春晚導演黃一鶴。因為原定《相親》中馬丫的角色是另一位演員,后來這位演員感到角色不適合自己,于是黃一鶴導演力挺黃曉娟出演,果然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嚴格的彩排后,小品《相親》在春晚舞臺上大放異彩,全國觀眾力捧,獲得了“星光杯”我最喜愛的春節(jié)晚會節(jié)目戲劇類一等獎。此后,黃曉娟又多次參加央視春晚、央視元旦相聲小品晚會、央視元宵晚會、遼視春晚、湖南衛(wèi)視元宵晚會等央視和地方臺演出,真正成了聞名全國的大明星,還先后到日本、馬來西亞和香港、澳門等地巡回演出,演藝事業(yè)達到了巔峰。
小品《一條大河》劇照
但是在2001年,出于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與熱愛,黃曉娟決定特招入伍,成為了沈陽軍區(qū)政治部話劇團的一名演員。在沒有商演,沒有勞務費的軍營,黃曉娟每次為淳樸的戰(zhàn)士們演出,還沒有開口,臺下就已經掌聲雷動。有一次,一名戰(zhàn)士因為值勤不能看演出,黃曉娟就去專門為他唱了一首歌,戰(zhàn)士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同行的領導動情地對她說,“你不是為他一個人在演出,他的背后站著十三億中國人?!蹦且豢?,黃曉娟明白了作為一名中國軍人的真正含義,也知道了自己的舞臺到底有多大。
二
2006年,黃曉娟開始擔任沈陽軍區(qū)政治部文工團副團長,主抓戲劇工作。原來的前進話劇團被精簡整編,僅保留了一個隊,只剩下10名演員。為了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黃曉娟萌生了排演一部話劇的想法,得到了文工團黨委和上級機關的大力支持。一沒人才,二缺經費,在10年沒有排演過話劇的情況下,黃曉娟帶領大家一切從頭開始,找劇本,找導演,選演員,人物造型,服裝設計……大年初六,講述東北抗聯(lián)戰(zhàn)士在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和嚴峻的斗爭形勢下與日寇浴血奮戰(zhàn)故事的三幕話劇《風雪漫過那座山》進入排練階段。演員們全部重裝上陣,狗皮帽子、棉大衣、大棉靴子、各式武器,一招一式,一絲不茍。一個多月的不間斷排演,黃曉娟的腰椎間盤突出病犯了,七個主演有六個患感冒,但是沒有一個人告假,大家經常是拔下點滴管,又沖上排練場;所有演職人員吃盒飯,沒有任何補貼,裝臺卸臺也由演員自己完成。一次從外地運來兩大車舞臺置景,到達時已經是晚上10點多,黃曉娟帶領全體演職人員一齊上陣卸車,收工之時已經是凌晨3點。回首那段往事,黃曉娟說,我們全團那時候就是在用抗聯(lián)精神演繹抗聯(lián)。就是在這種條件下,《風雪漫過那座山》再創(chuàng)話劇輝煌,鑄就了沈陽軍區(qū)話劇史上的一座巍峨高山——在第九屆全軍文藝會演上獲得了優(yōu)秀劇目獎,黃曉娟飾演的女一號方梅獲特別貢獻獎,11位演員有10人獲獎,另外還獲得了導演獎、舞美設計、燈光設計等十幾個獎項。在國家大劇院全軍新劇目節(jié)展演中,為解放軍軍委和總部首長、首都群眾演出兩場,受到駐京媒體的廣泛關注與好評。
在某部演出中
在黃曉娟的帶動下,文工團創(chuàng)作了一個又一個精品力作。她曾經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帶領全團加班加點完成了舞劇《偵察英雄楊子榮》、曲藝小品晚會《強軍新歌》和《沈陽軍區(qū)勤廉兼優(yōu)領導干部標兵頒獎典禮》三臺大型晚會。其中,舞劇《偵察英雄楊子榮》被總政治部列為重點扶持劇目,曲藝小品晚會獲得優(yōu)秀劇目獎等20多個單項獎,黃曉娟本人也再次獲得特別貢獻獎?!渡蜿栜妳^(qū)勤廉兼優(yōu)領導干部標兵頒獎典禮》晚會面向沈陽軍區(qū)直播,共有數十萬指戰(zhàn)員觀看,獲得各級領導和部隊官兵的高度贊譽。
三
在黃曉娟的藝術人生里,不僅有小品和話劇,更有電視劇。第一次拍電視劇是在1987年,彼時的中國,電視機還遠未普及。黃曉娟說,當時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電視劇,適逢長影到阜新去拍一部短劇《進入角色》,內容是宣傳阜新市的消防官兵,對表演一無所知的她,被選中飾演女一號,有一組鏡頭至今還記憶猶新:因為對摩托車有著與生俱來的恐懼,她戴上頭盔,還戴著20世紀80年代最流行的“大蛤蟆”鏡,馬尾頭上系著大紅綾子,膽戰(zhàn)心驚地坐上了“男朋友”的摩托車,在阜新市內縱橫馳騁。在街心公園,她和“男朋友”手拉手,東奔西跑,左顧右盼,也不知道攝影機鏡頭在哪兒,“男朋友”領著往哪兒跑,她就跟著往哪兒跑,最后電視劇是怎么拍完的,她也不知道。30多年過去了,現(xiàn)在她還記得一個場景是大家在舞廳里,熱火朝天地跳迪斯科,那是當年最流行的狂歡式青年集體舞,自由奔放,情感宣泄,霓虹燈閃爍,青春在燃燒,突然燈光一暗,超負荷用電使得電路短路引發(fā)了大火……
1989年,黃曉娟參加了遼寧電視臺單本劇《過了這個村》的拍攝。她說,這部電視劇是一部戲中戲,由張惠中導演,劇情是下鄉(xiāng)插隊的干部到老百姓家吃飯,老百姓把最好吃的飯菜都端了出來,可還是覺得不能表達自己的情感。電視劇中的老百姓一家,住在有100多年歷史的老土坯房里,生活艱苦,插隊干部堅持交伙食費:三毛錢和半斤糧票。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拍攝劇組卻大吃大喝,浪費糧食,通過戲里戲外的對比,這部反腐正劇表現(xiàn)出了非常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當年就獲得了建國40周年電視短劇優(yōu)秀單本劇獎和第十屆全國優(yōu)秀電視劇“飛天獎”單本劇二等獎。此后,黃曉娟又拍了《女人的村莊》《女人當官》《馬迭爾旅館的槍聲》《邰忠利》《紅妝》《上陣父子兵》《女人進城》等電視劇,在銀幕上塑造了很多經典的人物形象。
黃曉娟下部隊演出與官兵合影
拉場戲《理發(fā)》劇照
拉場戲《一票之差》劇照
對于神秘的軍隊電視劇制作,黃曉娟說軍隊沒有資金方面的投入,就是發(fā)揮軍隊電視劇制作中心的資源優(yōu)勢,比如協(xié)調電視劇拍攝時槍支彈藥、大炮、一些重大拍攝場地的使用,還有戰(zhàn)士和群眾演員的挑選,等等。有一次哈爾濱一家影視公司拍攝《馬迭爾旅館的槍聲》,因為要使用旅順軍管區(qū)里一座日俄時期的老建筑,影視公司無法協(xié)調。這時候他們與軍隊電視劇制作中心合作,黃曉娟成功協(xié)調了拍攝場地的使用,還不收取任何費用。拍攝《上陣父子兵》時還涉及到了“調兵”——劇中的國軍、日軍士兵都由戰(zhàn)士來扮演,調動士兵參與電視劇拍攝是非常大的事情,調動一兵一卒都要層層審批,而且影視公司拍攝電視劇基本上都有很大的隨意性,沒有細致周密的安排,而部隊的要求又很嚴格,時間地點絲毫不能馬虎,這些縝密細致的工作都是“全軍優(yōu)秀制片人”黃曉娟親自協(xié)調處理的。
黃曉娟因曲藝而成名,心中始終懷有曲藝情結。說起曲藝,她還時?;貞浧甬斈曜约涸诎吧娇萍即髮W教表演時的難忘經歷:那是大學里的第一批曲藝生,田連元老師教評書,王平老師教相聲,崔凱老師教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出來的那批大學生都很優(yōu)秀,后來還有兩個學生留校任了教;那個時候,學曲藝還是很有前途的,天津有曲校,馮鞏老師在中戲還有個大專班。談及未來,正面臨退出軍隊文工團的黃曉娟說,下一步打算從事藝術教育事業(yè),這是她一直都鐘愛的事業(yè),在合適的時候,自己也會開班授課,講講曲藝表演,人生如藝正當時,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培養(yǎng)愛好曲藝的孩子身上。
40多年來,黃曉娟從一名普通的文藝工作者,成長為享譽全國的軍旅藝術家,上百個舞臺作品,數十部影視劇,獲得過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全軍優(yōu)秀文藝工作者、全國中青年優(yōu)秀曲藝家、全軍優(yōu)秀制片人、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等殊榮,先后榮立二等功4次,三等功3次,并當選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曲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獲得過無數的榮譽和掌聲。但是她說,“我就是一個普通人,認識我的人,都說我是一個特別接地氣兒的演員。我永遠都會保持自己的風格,無論到什么時候,我就是我,善良地對待別人,善良地對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