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玉萍
【摘 要】 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而且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本文著重探討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高層次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希望通過正確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自主性在教學中不斷提高,打造一個積極有效的教學課堂。
【關鍵詞】 新課程改革;小學語文;自主學習
在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面臨巨大的學習壓力,導致教學氛圍緊張。基于這種情況,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在新時代背景下,突破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習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建設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1.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必須打破常規(gu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積極參與語文教學。這就要求教師用不同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作為一名高年級學生,他們形成了一定的個性,具有較強的自尊心和勝利心態(tài)。這需要教師放下自己的姿態(tài),用大哥哥和姐姐的形象聯(lián)系學生,讓學生認識并接受教師,愿意與教師溝通,以便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是通過問題探索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問題介紹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并且迫切想要知道答案。這樣,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可以更積極地解決問題,積極主動地探索和學習知識點。
2. 建立有效的評估機制
在日常語言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肯定學生的進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總而言之,語文教師應該建立健全評估體系。具體而言,在評估過程中,不應該將考試成績作為評估的唯一標準,應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和教學需要,從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實踐過程和最終成果等多方面出發(fā)進行全面的評估,讓學生的各個方面都能得到最真實的評論。
3. 有計劃地來進行語文教學
在教學中,由于每個班級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語文教師有必要采用適合班級的教學方式來實施每節(jié)課的教學。例如,我班的學生閱讀分析理解這方面成績較差,那么教師就應該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除了課堂教給學生更多的分析和理解方式以外,還允許學生閱讀報紙和課外書籍,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除了通過課文的聽說訓練,還可以日記和作文相結合,培養(yǎng)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
4. 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情境的建設
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語文需要保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有良好的學習語言情境。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與他人保持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這就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自己的學習能力,以確保學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日常生活進行學習。
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背景下,學生個人語言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自學能力建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現(xiàn)代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能夠構建學生的自我探究學習意識,構建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模式,以及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形成,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進一步培養(yǎng),這將使學生在未來能夠更好地運用自主學習能力,對各個方面知識進行深入的學習理解。
【參考文獻】
[1] 于洪敏.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活動體現(xiàn)[J]. 亞太教育,2016(36).
[2] 安燕燕. 淺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其培養(yǎng)[J].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