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中可以和優(yōu)秀的人物為伴,思想共舞。(—月亮姐姐)
在書中,不僅有眼前,更有詩和遠方。(白巖松)
閱讀是要讓真正的陽光住在心里。(歐陽夏丹)
這是中央電視臺關于閱讀的公益廣告中幾名著名主持人的話,概括了閱讀的精神引領作用。閱讀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有人甚至說,沒有閱讀習慣和興趣的孩子,長大后成為一個卓越的人可能性幾乎為零!隨著新高考改革的鋪開,“得語文者得天下”的論斷日益受人追捧。
一、積極營造閱讀文化氛圍
閱讀文化氛圍的營造,首先在于學校領導者能否真正認識到能閱讀、會閱讀對于教育的真正價值。在此意識的指引下,校長才有可能更加重視閱讀、重視閱讀氛圍的營造、閱讀場所的建設、閱讀活動的推進等等。閱讀氛圍的營造,學校要設置有感召力的標語、圖片、雕塑;班級要設置有推動力的圖書角、展示臺。學校要構建宣傳欄、廣播站等立體的閱讀網絡;教師要當好學生閱讀的示范者、激勵者和引導者。學校要把全校師生閱讀的推動放到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來理解和落實。當前,好多學校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yè)倦怠嚴重,教師浮躁心理日益上升。借高考改革東風,在全校上下大力營造閱讀氛圍,促進教師思想升華、靈魂凈化、專業(yè)提升,不失為一條解決之道。只有讓教師愛讀,才能讓教師真正體悟閱讀的好處,才能讓教師帶領學生去閱讀。
二、大膽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模式
當前好多中小學在執(zhí)行課程設置時思維僵化或是急功近利,語文課程體現(xiàn)在課表上只有語文課;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教教材的現(xiàn)象仍十分突出。過去很多學校每周專門設置了兩節(jié)作文課,把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相對分開,體現(xiàn)對作文教學的重視,避免了部分教師一味進行閱讀教學和語基教學,對學生作文的提高有很大幫助。隨著高考指揮棒的改革,語文教師要順應時代潮流,大力倡導課外閱讀。唯有如此,學生才能掌握更豐富、更有韻味、更有技巧、更有內涵的語言;才能對文化有更深更全面的理解和吸收;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思維的發(fā)展和審美鑒賞的提升。
筆者曾訪問過美國多所中小學。我所到訪的一個學區(qū),小學語文課稱為Language Arts(語言藝術),包括閱讀和寫作。美國沒有統(tǒng)一的畢業(yè)考試和高考,也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教師的學科教學只是依據(jù)各州制訂的課程學習標準來組織,教師教學內容取舍、教學方法的選擇的靈活度很大。Language Arts課上,教師會利用自己找來的讀本教學。而教室四周的書櫥里,則有很多不同的讀物。一節(jié)三年級閱讀課,老師讓學生全班學生圍坐(或是趴、躺等)在自己周圍,很放松地聽讀——老師一邊讀,一邊提出各種疑問,更多的則是讓學生想象后面會發(fā)生什么。我想,閱讀的興趣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提高起來的。初中雖然實行的是走班教學,但是學校仍然安排有固定的閱讀課,負責的老師和教授英語的老師不是同一人。由此我想,我們能不能放開手腳、對教材進行大膽取舍留出更多的時間引導學生去進行更廣泛的課外閱讀呢?甚至我們能不能適當減少語文課的節(jié)數(shù)而專門設置閱讀課呢?當然,最要緊的是要切實改變單一的、枯燥的條分縷析式的串講,讓美文欣賞不再是殘忍切割和過度挖掘。
三、系統(tǒng)構建課外閱讀空間
要讓閱讀成為愛好、成為習慣,課外、校外閱讀必須成為常態(tài)。學校和老師要當好推動者、促進者、激勵者和指導者。學校的閱覽室、班級的圖書角能讓教師把握學生在校的閱讀情況,這只能是一個引子。為了讓閱讀延伸到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許多學校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湖北宜昌某校長期堅持指導學生閱讀,碩果累累,為高一級學校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學生。他們在學生入校之初即給學生們確定閱讀目標,通過舉辦“閱讀節(jié)”、開辦“閱讀存折”、積累“閱讀幣”等讓學生感興趣的激勵活動、手段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閱讀,讓學生在校讀、在家讀,每天有固定時間讀,真正讓閱讀成為了一種生活習慣。山東棗莊某校將閱讀評比延伸到學生家中。學校要求每個學生家里至少要有一個書架、條件稍好點的要有書櫥、條件很好的家庭要求給孩子設書房,通過評比來促進構建學生課外閱讀的良好空間。筆者也訪問過美國的社區(qū)圖書館,那里環(huán)境優(yōu)雅,設施先進,管理人性化,距離學校也很近。因為美國學生放學時間較早(一般下午三點二十就統(tǒng)一放學了),所以社區(qū)圖書館成了許多學生放學必去的地方之一,一到放學時間,學生們就三五成群地來到圖書館,或看書或瀏覽網頁。所以充分利用社會公共資源促進閱讀也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必要方面,當然這跟社會服務系統(tǒng)有關,許多地方條件并不成熟。總而言之,我們要通過多種手段來積極構建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的閱讀空間,讓學生有好書讀、有時間讀、有空間讀。
朱耀明,湖北云夢實驗外國語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