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春富
摘 要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只有以學生為主,教學才有實效性,利用家庭資源和學校資源培養(yǎng)學習興趣。
關鍵詞 家庭;學校;資源;興趣;自主;樂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7-0217-02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謂“樂之”就是興趣愛好。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薄疤觳懦鲎郧趭^”又似乎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但是勤奮如果沒有濃厚的興趣作為后盾,學習就是被動的枯燥的,也是不能長久的。只有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入了迷,有了濃厚的興趣,那么他學習才是積極的、主動的、輕松愉快的。興趣和愛好對學生的學習起著巨大的推動和內驅作用,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所以說興趣是課堂教學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探索求知的動力,也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精神源泉。小學學生正處在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時期,求知欲望廣泛但沒有長久性和持久性的時期。因此作為小學科學教師從科學課的起始年級就注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課的愛好和興趣,變苦學為樂學。根據(jù)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探究,家校資源結合來激發(fā)學習科學課的興趣不失可行之路?,F(xiàn)淺談幾點體會:
一、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
羅曼·羅蘭曾經(jīng)說過:“要播撒陽光在別人的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蓖瑯?,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教師首先必須要具有與子相關的豐富的知識、素材、情感。教師只有博覽群書,深挖教材,不斷研究課標與教學說明,把握知識要點,體會感情空間,理清教材思路,融會貫通,選準知識興趣的爆發(fā)點,激起學生的探究的興趣。現(xiàn)代的教學,尤其科學課的教學應該以“學”為中心,學導融合,關鍵在“學”。學生接受知識的渠道是多元,不同的知識,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方法。這樣才會有新意,才能調動他們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最現(xiàn)實的重要因素。
小學科學課對學生來說,每節(jié)課內容都很新鮮。他們非常想知道這節(jié)課是什么?都有哪些有趣的新鮮的東西?但是怎樣學習科學,以及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等等問題,并不是學生所關心的問題。課堂上一個好的演示實驗具有直觀性、啟發(fā)性、現(xiàn)實性。對學生來說更具有吸引力,更具有激發(fā)他們探究知識的強烈興趣,啟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捉住學生這種強烈的求知心理,做個小演示:用手吸紙也就是用手在空氣中頂著紙不停地運動。紙就不掉下來了。另外一個是“噴霧顯字”——事先用毛筆蘸酚酞溶液在白紙上寫上“科學”兩個字,待干后,用裝有稀氫氧化鈉溶液的噴霧器向紙上噴霧,在“白紙”上顯示出科學這兩個鮮紅的打字。簡單的小小實驗就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強烈的好奇心,激發(fā)出學生探究的的興趣。小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是一節(jié)課一節(jié)課培養(yǎng)出來的,更是年復一年累積沉淀的精華。
二、重視科學課獨特試驗資源,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興趣
學習最根本的途徑是學習的主體自己的活動。也就是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學為中心”讓學生有充足的學習時間和學習空間,能全面的有深度的參與學習過程。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白自己要講什么,不講什么。實驗中講清注意事項,講清規(guī)則。然后放手讓學生去做。讓學生在實驗中去發(fā)現(xiàn),去體會,教師不要急著指導。讓他們體驗實驗的樂趣和失敗的教訓。學生自己試驗興趣會教高。但是為了避免學生盲目動手,教師要因勢利導,把單純的興趣轉化成對學習知識的樂趣,成為學習的動力。注意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有危險的操作,個別指導他們分析試驗現(xiàn)象,書寫試驗報告。根據(jù)學生自身的特點,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盡可能地多做一些有意思的試驗,例如講了物質的知識后,可以指導學生去用碘酒鑒別哪些物質含有淀粉等。盡量多得讓學生主動地學、有方法地學、個性化地學、自主自在地學,在自主學習中發(fā)表見解。只有把課堂放開了實驗放開了,學生才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輔助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現(xiàn)代的教育手段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領域。例如優(yōu)教通、白板5……教育教學資源深受學生喜愛。教學資源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優(yōu)美的圖片、動漫動畫、滾動的文字圖片、動聽的音樂,大大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育教學。更好的改善課堂氣氛,營造輕松愉悅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愛學、想學、樂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導者。(1)運用多媒體資源導入新課,吸引學生有效的注意力。良好的開端是一節(jié)好課成功的一半。(2)運用媒體資源化解難點,使學生直觀形象理解教學的重點難點。例如在教學光的折射時,鉛筆在水中的折射現(xiàn)象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受到實驗時的陽光的強弱;水的透明度;以及學生觀察認真程度影響。實驗效果不明顯。而多媒體的教學資源的演示實驗相對于親自實驗就清晰直觀多了。(3)作為負責任的教師,無疑是認真對待每一節(jié)課,嚴格要求學生,嚴明課堂紀律等,若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精神不集中,或者準備小動作,或者準備打瞌睡等等,這說明了自己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使得學生厭倦了,沒有新意,或者激發(fā)不起學生的興趣了。那么教師就應該適時的調整自己的課堂氣氛,換另外一種方式授課,巧用故事、運用比喻,成語等引起學生的興趣,那么學生的上課注意力就自然集中,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就大大不同。這樣做不僅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興奮點,還使得學生保持良好的聽課狀態(tài),教學效果自然就不用說了。
四、注重動手操作,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識興趣
科學課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對基礎知識,基本理論操作啟動思維,思維服務于操作。動手操作的過程是手腦合并用的過程,并通過語言將操作過程內化為思維,是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必要重要條件。以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容易理解的知識過程,又是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得以培養(yǎng)和提高的過程。動手操作就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實踐、探索、猜測和發(fā)現(xiàn)的環(huán)境,不僅讓學生動眼、動耳,而且還要動手、動腦、動口,學生通過自己看、自己做、自己想、自己說進行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探求新知識的活動中來,最終達到學會知識、學會學習方法,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靈活運用知識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目的。如:在教學“摩擦力”的有關知識過程中,學生理解摩擦力后匯報。當老師提出“為什么”后,少數(shù)幾只手舉起來,但老師沒有讓他們起來回答,而是讓他們組織小組動手操作,用給定的斜板小車布匹測力計親自動手實驗。一會兒教室安靜下來,有的組搭斜坡,有的測量,有的找原因。這樣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操作環(huán)境中用一種積極的、自主的態(tài)度,感悟了對摩擦力的認識過程,在動手操作中自主地探究到了摩擦力與坡度、物體的重量、表面光滑程度有關知識。這樣,學生在動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動手,使他們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都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總之,教學方法的趣味性、多樣性,使學生身心處在積極主動愉悅的氛圍中,一定會讓學生對小學科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作為教師更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技巧,從學校資源家庭資源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fā),運用各種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學科學的積極性,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