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在教育教學上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各學科在教學上都做出了較大的改變,高中歷史教學在教學內容上也做出了較大的改變,使得高中歷史教學與日常生活更加貼近。生活決定教育,教育反映生活,在生活中領悟歷史,進一步了解歷史,對激發(fā)學生興趣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對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內涵進行闡述,并探討如何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將生活化教學理念加以滲透。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高中歷史;滲透
學生在歷史課程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因教學內容枯燥、無法與老師取得良好溝通,停留在對分數的追求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無法實現預期效果。將生活化教學理念應用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可以促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轉變學生對歷史消極的態(tài)度,不再是簡單的死記硬背。
一、 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內涵
生活化教學是將高中歷史教學活動置于學生的生活實踐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活動主體參與到教師課堂的歷史教學過程中的強烈愿望。使得歷史更好地融入學生的生活當中,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有吸引力的和有力量的知識,在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的同時,使得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對教師來說,將教學的目的要求有效地轉化成學生為主體的內在需要,從而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使得教學效率和學生吸收知識的能力大幅提升。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文化史和經濟史缺乏
在我國高中歷史的教材之中,教材內容幾乎都是以階級斗爭為主,這也使得高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更多的學習精力放在了階級斗爭的研究學習上面,注重對政治學的研究,而對于歷史之中的文化史和經濟史內容則被學生和教師忽略。在這樣的教材編寫模式之下,對于學生正確的了解歷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文素養(yǎng)有著非常大的壞處,同時也使得歷史教學失去其本來的意義。
2.高中歷史教學具有較強的應試性
雖然在當前我國的教育教學中已經做出了巨大的改變,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原本的應試教育模式,使得當前的高中歷史教學仍舊具有較強的應試教育特性。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育教學都是圍繞著高考的考試內容來開展,教師注重對高考??細v史知識的講解,對于一些補考的內容則直接忽略過去。
3.高中歷史教學受到教學大綱的限制
在我國當前的高中歷史教學大綱之中,都是由教育部統(tǒng)一編制的,對于不同區(qū)域采用的教育大綱都是相同的,并沒有結合區(qū)域的實際情況進行編寫,使得高中歷史教學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此種教學制度之下,學生很難根據自身的愛好,從教學中掌握到一些有用的知識,極大地降低對學生產生的幫助。
三、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1.教學目標生活化
首先,歷史的學習不僅是書本上的基本知識,而且還要學生通過學習來提高自己的內在修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是歷史學習的最根本目標。
其次,在實際生活中借鑒歷史。“以史為鑒,可以明智”,歷史上的興亡更替和歷史教訓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研究,我們常常能在啟人心智、促人感悟的歷史中尋找到先人留下的經驗和智慧,如從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名人事跡中感受到良好品德的熏陶;我們可以從蘇軾一生雖然宦海沉浮,但身處順境,不驕不躁,陷入逆境,不恨不怨的心態(tài)中感悟到為人應有的達觀、充實與平和。
最后,歷史作為高中階段的必修課程,必然是教學目標的硬性要求,但也要從學習中發(fā)展自我創(chuàng)新和領悟能力,強化學生的素質修養(yǎng)。
2.教學方法生活化
首先,歷史教學要實現語言的生活化。語言是一門藝術,教師如果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傳授歷史知識,就容易讓人接受和印象深刻,使得學生有強烈的情感共鳴,激發(fā)出對歷史學習的興趣,也可通過歷史辯論和演講的方式活躍歷史課堂。其次,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活動課程,走出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加強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教師可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資源播放歷史紀錄片,讓學生從影片中更直觀的看到整個歷史發(fā)展過程,也可利用情景式導入教學。如,教師可提問:“假如你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清朝官員,為了達到自救目的,你將會怎樣做?”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等。這些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調動,從而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也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開展活動,摒棄說教式課堂教學。
3.教學內容生活化
制定歷史教學生活化目標,除了要結合生活化教學方法,還將教學內容生活化。生活化教學內容,即讓學生學習的相關知識要符合實際生活,是新課程改革后的重要要求。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認為“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教師在教書本上的歷史知識時,不應該只局限于教材上的內容,要學會結合熱點問題、生活問題,將歷史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課堂中,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使學生能快速地理解抽象的歷史知識,增加學生學習歷史的自信心,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歷史,歷史與實際生活密不可分。
4.教學評價生活化
要想實現生活化教學的目標,除了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外,還要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評價標準。不應以一節(jié)課講多少歷史知識作為評價這節(jié)課的質量的標準,而是將這節(jié)課所運用的生活化知識比率作為評價標準。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才能真正意義上完成教學的任務。
四、結語
歷史生活化教學向我們更多地展現出了歷史學科的人文思想與教學效益觀,為提高教學實效性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深刻領會生活化教學的內涵,在此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調整和完善,努力使高中歷史教學趨向更為精彩、鮮活而靈動發(fā)展,在教學實效性的提高中促進完善學生的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孫藝. 帶領學生走進生活,探索歷史——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的探究[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2):99.
[2]安麗梅. 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探索[J]. 基礎教育研究,2016,25(17):61-62.
[3]王曉霞. 淺談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J]. 現代農村科技,2016,21(11):54.
[4]韓盼. 淺析生活化教學理念在教學中的應用[J]. 知識經濟,2016,18(03):177.
作者簡介:王鳳姣(1988-7),性別:女,籍貫:云南省大姚縣,單位:云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中學,職業(yè):高中歷史,大學本科專業(yè):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