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華
[摘 要]情感包括道德感和價值感兩個方面,具體表現(xiàn)為愛情、幸福、仇恨、厭惡、美感等。情感教育對小學生將來的學習和發(fā)展具有深遠意義,也是小學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現(xiàn)行的小學語文教材題材廣泛、文美情真、圖文并茂,字里行間都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和審美視點。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字、詞、句、段、篇等書面知識,還需要同時進 行情感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策略研究
一、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現(xiàn)
運用情感教育可以引發(fā)小學生的相應感情,使學生對語文教學內(nèi)容激發(fā)強烈的興趣,在教學中也不單單是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而是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小學階段的情感教育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親情、友情、師生情。
親情是情感教育的首要內(nèi)容。親情特指親屬之間的那種特殊的感情,不管對方怎樣也會愛對方,無論貧窮或富有,無論健康或疾病,甚至無論善惡。它有兩個特點:一是互相的,不是專一的;二是立體的,不能是單方面的。“親情”重在“情”字,無血緣關系也可以有親情;有血緣關系也不一定有親情。真正的愛才是親情,它是人間最美的一種情感。親情無任何限制:若感情好可以情同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愛自己、愛別人。
友情是伴隨人一生成長和發(fā)展,可以為人提供無限能量的情感。友情表示“無緣之慈悲”,無緣即無條件之意。無條件之友情,即是世間超越血緣、地緣,超越家園與國家,超越骨肉血親之愛,超越國別地域之愛,對所有人皆可平等奉獻、交流無條件之友情,這即是友情的奇特之處。友情教育要讓學生懂得相互關愛,學會分享。
最后是師生情教育。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其內(nèi)容在德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這就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感情,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深厚的師生情??v觀我國目前小學狀況,對于情感教育的水平不是很樂觀,這主要是由于教師的整體觀念比較滯后,高效的教育手段相對貧乏,所以,新課標下教師一定要重視小學語文教育的情感教學,也要通過情感教育提高語文課程的教學成績。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1.教材和情景結合,促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小學語文學習是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所以教師教好小學語文并讓同學們掌握知識是必要的。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材的合理使用非常重要,教師需對教材進行深入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的傳授知識給學生。而教材中的文章所蘊含情感的發(fā)掘和運用,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進而可以促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文章內(nèi)容并和文章所蘊含的情感達成共鳴。通過對文章蘊含感情的理解可以很好的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比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鼓勵同學們充分發(fā)揮想象,針對文章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然后進行交流和探討,從而更好的掌握文章內(nèi)容,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并予以表揚,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促進情感教育滲透于教學中。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所以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采用具有樂趣的情景教學模式,是很容易被好奇心強和動手能力強的小學生們所接受的。情景教學模式課堂充滿生動和活力,充分激發(fā)了教師的教學熱情,也吸引了小學生們的注意力。這樣的方式不枯燥乏味,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合理性,既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努力做好組織協(xié)調(diào)和解答問題的工作,并且以學生的學習為主,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性階段,進而促進在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將情感教育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效的提高教學質(zhì)量。
2.三段式教學模式,促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閱讀、理解、練習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必不可少的過程,這種教學模式又稱為三段式教學。閱讀是掌握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階段,理解是學習文章的必要階段,而練習則是鞏固加深階段。采用此方法,不但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能更好的促進同學們的學習和思考,還能更好的將情感教育滲透在教學中,進而提高質(zhì)量。
比如,老師在講授小學語文課文可以采用以下的過程:首先讓學生們自主預習,通讀課文,標注段落和自己不認識的字詞以及不懂的段落。讓同學們對文章所表達的內(nèi)容進行簡單的了解。然后教師再對文章進行講解,當講解到重點生字和生詞的時候,可以結合文章的內(nèi)容和情感進行講述。然后再進行深層的講解,使學生能更好的通過重點的字詞來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另外,通過結合文章,表達出詞語或句子所體現(xiàn)文章事物的特點或者精神,使學生在學習后能在掌握文章知識的同時,還能學習到事物所體現(xiàn)的優(yōu)秀精神。最后,為了促使學生掌握文章的學習重點,教師可以采用以文章中心詞語為題,開展作文練習,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掌握和理解。從而促進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提高教學質(zhì)量。通讀全文是掌握文章的初步,然后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并理解掌握是學習文章的中心過程,最后開展的作文練習就是學生鞏固加深階段了。這樣的三段式教學模式是非常有效的。在這個過程中再融入情感教學,課堂效果會很顯著。
3.轉(zhuǎn)變傳統(tǒng)模式,促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進行講解:引導學生通讀全文,了解文章主旨,概括中心思想,并且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文章的見解。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對文章所蘊含的情感進行了解,然后在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過程中,教師能夠更好的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其對文章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基礎能力,從而給予有效的方法。通過老師和同學對文章見解的交流,能夠拉進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使課堂教學順利的進行和有效的完成。然后進入文章的深入學習,通過以上的互動來總結出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和困惑,帶著這樣的問題進入通篇學習。由于帶著疑惑去解決問題,這樣的方式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使學生更加明確要學習的內(nèi)容。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依然要保持關注著學生,繼續(xù)了解學生在深入學習過程中思想的變化。當講到文章中的重點語句時,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然后讓其表達對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最后,教師在課程結束后,可以讓學生寫一下讀后感或者將自己的學習感想和同班同學進行交流和分享,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無論學生表達得怎樣,教師都應該對其進行鼓勵,以便于增長孩子的信心。在新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和學生的良性互動以及想法和情感的交流,會促進小學語文中情感教育的滲透和提高教學質(zhì)量。
四、 結語
小學語文是語文教學過程的基礎階段,小學語文的學習是不容忽視并需要引起重視的。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文章內(nèi)容,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并且滲透情感教育于語文教學中還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教師通過有效的教學模式,新型的教學模式促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參考文獻:
[1]王彬.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2).
[2]李衛(wèi)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J].情感讀本,2016(2).
[3]王麗紅.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小作家選刊,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