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建華
【摘要】本文以譯林版英語教材中的若干story time板塊設計片段為例,論述在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三個階段對英語語篇進行設計以及探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語篇意識 小學英語 故事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5A-0129-02
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意識,故事板塊的教學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有重要意義,它能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習得語言技能。如何讓故事教學釋放出最大的精彩,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故事閱讀的三個不同階段(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來談談故事教學的有效設計。
一、閱讀前設計——激發(fā)興趣,引入故事
閱讀前(pre-reading)階段是教學故事板塊的準備階段。通常教師會設計若干與所學故事相關的活動并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通過閱讀解決問題的興趣。
(一)話題激趣,導入故事
話題談論是英語故事教學中常用的方法。通過談論話題,迅速從學生的已知話題導入到所學故事話題上。如在教學譯林版英語(五)上冊第三單元“Our animal friends Story time”時,可以設計“頭腦風暴”活動,讓學生說說已學動物名稱。
(二)設疑激趣,導入故事
導入故事前,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板塊中的插圖,讓學生用who,where,what,when等疑問詞進行提問,以此激活學生的思維,為導入故事教學做好鋪墊,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如教學譯林版英語(五)上冊第一單元“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Story time”時,教師呈現(xiàn)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小組討論提問。有的學生提問:“Who is the girl?”有的學生:“Where is she?”……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為故事的導入做了較好的鋪墊。
(三)滲透激趣,導入故事
故事教學的讀前階段是為故事的導入做準備的。在這個階段中,可以適當?shù)貪B透一些新授語言中的難點,為學生理解語篇內容掃除障礙。如在教學譯林版英語(五)上冊第八單元“At Christmas”時,語篇中first,next,then,finally是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教師在課堂開始之初,就可直接用以上詞匯呈現(xiàn)的學習任務:“First,lets enjoy a song. Next,lets learn the story. Then,lets read and act the story. Finally,lets learn more about western holidays.”教師這樣就可很自然地引出這四個表示語序的關鍵詞。學生不僅理解了生詞,教師也順利地過渡到語篇的學習中去了。
二、閱讀中設計——梳理文本,理解故事
閱讀中(while-reading)階段是英語故事教學的重要階段,該階段的任務是通過閱讀了解文本大意,獲取文本信息。學生能否理解語篇,關鍵在于教師能否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的閱讀任務,理解故事的意義。
(一)整體梳理,了解故事
在閱讀中(while-reading)階段,首先是初步感知文本。因此教師設計一些針對故事整體的概括性問題幫助學生了解故事內容。如在教學譯林版英語(四)下冊第三單元“My day Story time”時,教師首先提問:“What did Mike do today?”接著,設計Listen and match的活動,初步了解文章中主人公David在morning,afternoon,evening三個時段所做的事情,讓學生帶著任務去思考整個故事,完成填寫題,這樣從整體上幫助學生對文本進行梳理,并讓學生對主人公Mike的一天行程有一個整體的印象。
(二)分層梳理,深入故事
在初步感知故事的基礎上,教師要幫助學生分層次地深入學習語篇。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緊緊抓住故事的主線,讓學生深入地理解故事。如在教學譯林版英語(四)下冊第三單元My day Story time時,教師將故事分成三個時間段(in the morning,in the afternoon,in the evening),并提出教學任務:“When does Mike get up and when does he go to school?”讓學生完成表格填寫。學生在課堂任務的驅動下,認真閱讀故事,會自主深入地了解文本中的具體信息,從而提高了故事閱讀的技巧。
(三)細節(jié)梳理,細化故事
教師在教學設計上既要體現(xiàn)故事教學的整體教學的思想,也要注重活動的形式多樣化,讓學生在理解故事的過程中解決識記生字詞和語法點等細節(jié)問題。例如在教學譯林版英語(四)下冊第三單元“My day Story time”時,語篇中的詞匯有不少的生字詞,如usually,do homework,have dinner every day等,那么教師這樣設計教學任務:“Please underline the words and phrases which you dont understand.”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找,并且結合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和教師講解的方式擊破學習難點。
三、閱讀后設計——鞏固拓展,升華故事
閱讀后(post-reading)是閱讀的升華階段。教師在活動設計上要能夠注重精講多練,拓展延伸,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一)操練鞏固,強化故事
閱讀后階段是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環(huán)節(jié)。語篇“讀”的環(huán)節(jié)是鞏固故事必不可少的。通過讀,學生的語感得到了培養(yǎng),對語篇的理解也得到了加深。復述故事可以檢查和高估學生對所學故事的整體理解。例如在教學譯林版英語(五)上冊第一單元“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Story time”時,為了幫助學生復述課文,教師根據故事內容,將課文分成四個部分,并設計了四個引導性的問題:Q1.Where is Goldilocks at first?Q2.Whats in the forest?Q3.Whats in the house?Q4Whats in front of Goldilocks?
學生能根據教師的問題,很快地復述出故事,將語篇完整地表達出來。
(二)拓展運用,延伸故事
教師在閱讀后活動設計上,要注重語篇的拓展運用。教師可以在學習課文故事的基礎上設計仿寫任務,并談論新話題等活動,讓學生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對故事進行拓展與延伸,從而提高自身的英語閱讀能力。例如教授譯林版英語(五)上冊第八單元“At Christmas story time”時,教師可讓學生模仿語篇中描述節(jié)日的語句,自己來仿寫,介紹傳統(tǒng)的佳節(jié)。
(三)情感升華,提升故事
小學英語課程所涉及的情感內容較容易理解,但在story time的板塊中,教師可圍繞主題適當?shù)拈_展情感教育,如在教學譯林版英語(五)上冊第六單元“My e-friend Story time”時,學生對英語國家充滿了好奇感,教師可借此教育學生保持一顆探索之心,熱愛生活。
綜上所述,語篇活動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故事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師開展活動一定要從學生主體出發(fā),讓學生多思,多想,多問,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求知欲,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讓學生在語篇學習中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并為今后的英語寫作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編 周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