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穎萍
【摘要】本文圍繞三個奧爾夫音樂教學課例《三輪車》、《非洲歡迎你》、《杯子游戲》展開論述,通過課例實踐,理解與思考奧爾夫的“原本性”音樂教育理念,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有效運用于音樂教學。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 課例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251-01
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是世界著名音樂教育家、作曲家卡農·奧爾夫創(chuàng)立的一種音樂教育體系。自20世紀產生以來得到了全世界的廣泛借鑒和應用,并在各國取得了本土化的發(fā)展。1980年由廖乃雄教授引進中國,對中國的音樂教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理念建立在文化人類學的基礎之上,其次是一種語言、音樂、動作、舞蹈、美術、戲劇等綜合的藝術形成,強調學生必須要親自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以解放人性、完善人性,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
奧爾夫明確指出“音樂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這是他一切努力的出發(fā)點,也是他最終的歸宿。這樣一種人本主義思想反映在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中,就是他首先從人性發(fā)展的開端,從人之初的教育做起。他并非是從一個音樂的形態(tài)或技術層面的簡單、初始的角度來看待原本性,而是最終將他確立在人的自身發(fā)展的基礎上,來完整的認識其“原本性”具有深刻的人本主義內涵。
奧爾夫的音樂教育實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教法靈活,在教學實踐中多種形式是富有意義的,相互融為一體的,整個教學過程都是一個充滿創(chuàng)作性的活動?!氨就粱笔菉W爾夫教學實踐中的又一次延伸,從兒童所熟悉的語言、文化、環(huán)境出發(fā)進行音樂教育,也就是說要使用符合本民族、本地區(qū)的音樂素材,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的掌握,又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shù)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音樂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而產生,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給人類帶來了精神的愉悅和美的享受,并推動著人類文明的步伐。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是世界三大音樂教育流派之一,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也已在各級各類學校得以運用傳播。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能有效的激發(fā)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孩子參與互動,并注重創(chuàng)造,培養(yǎng)能力,讓課堂更為豐富多彩。我校以特色課程的方式,單獨開設了奧爾夫音樂課程,結合我校實際情況,通過一學期的教學,將奧爾夫的音樂教學課例進行實踐研究與探索,有效的開展奧爾夫音樂教學。
一、動聽的歌謠——《三輪車》
《三輪車》是一首動聽的中國歌謠,里面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深受學生喜愛。通過學習歌曲,運用讀歌詞、跟唱曲調、演唱歌曲的方式感受歌曲的節(jié)奏,并鼓勵學生邊唱歌邊即興配上形象的肢體動作。歌曲非常簡單,每一個孩子都很快學會并能背唱歌曲,并能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xiàn)。
學習歌曲后,采用變奏的方式,運用不同節(jié)奏X、XX、XXXX、XXX、X.X,變奏一由原來純粹的四分、八分音符,加入四個四十六音符,使速度明顯轉快,節(jié)奏跟活躍。變奏二加入八分附點、休止符,讓節(jié)奏更加的豐富多樣,情感表達也更加的生動、有趣。最后將原曲與變奏曲采用分組的方式進行合誦合演。通過本次活動,有效地幫助學生了解了有關變奏曲的一些粗淺的樂理知識,訓練了二拍子的恒拍感,也感受了節(jié)奏訓練的多樣性。變奏的方式讓孩子們感受了不一樣的歌曲風格,原來歌曲還可以這樣唱,掀起了課堂的高潮。
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變奏的方式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如何每一個孩子都能準確有效的參與活動中,值得進一步的探索。
二、奔放的舞蹈——《非洲歡迎你》
《非洲歡迎你》是一個反映非洲黑人能歌善舞、熱情奔放、豪爽好客,讓遠方的游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的舞蹈。
舞蹈是非洲黑人感情宣泄和力量的源泉,中國人比較儒雅內斂,通過這種異域風情的音樂,結合非洲鼓的演奏,孩子們扮演酋長即興創(chuàng)編節(jié)奏,演奏鼓點,營造熱烈的氣氛與情緒,學習用豐富的表情與動作來表現(xiàn)非洲舞蹈的內涵與風情。能很好的激發(fā)孩子們的舞蹈欲望。
孩子們聆聽到非洲語的音樂,覺得很有意思,想學一學,但卻不能理解歌詞的意思,教師通過舞蹈動作與中文歌詞結合的方式,“我的眼睛看見你,我的耳朵聽見你,我的心想念你,歡迎你到非洲來。”解決了這一難題。在舞蹈表現(xiàn)中,部分孩子過于內斂,不敢表現(xiàn)自己,教師需要及時鼓勵孩子大膽運用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
三、有趣的游戲——《杯子游戲》
對于一個奧爾夫樂器缺乏的學校,自制樂器成為首選,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生活用品,都可以制作成打擊樂器,如:杯子、筷子、報紙等,既經濟又實惠。
這是一個無音高的自制樂器——杯子游戲,小小的杯子,用不同的方式演奏,會發(fā)出不一樣的音響效果,通過鼓勵學生探索紙杯的各種拍、打、拿、放的方法,就在這樣一個有趣的節(jié)奏探索游戲,由慢到快,通過模仿練習,統(tǒng)一節(jié)奏,完整演奏。
實踐證明,這些樂器也并不“過時”,相反還得到了學生的青睞,自制樂器的制作與演奏,更好的激發(fā)了孩子參與樂器演奏活動的興趣、感受、一眼樂器演奏的豐富多彩,進而獲得身心的愉悅與滿足。
通過一學期的奧爾夫音樂教學與探索,一些課例的教學,初步領會奧爾夫“原本性”的音樂教育的原理和特色,“原本性”是奧爾夫音樂教育所追尋的方向,原本性的音樂是人人都能參與演奏的,原本性的音樂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機體的、能為每個人學會和體驗、適合兒童的,表達人們內心最真實的情感。
音樂是沒有國界,任何國家、民族的音樂作品都可以來開展奧爾夫音樂教育活動。作為一名奧爾夫音樂教師,不但需要注重奧爾夫音樂教材的學習,更需要將奧爾夫課程本土化,綜合運用各種手段,研究與探索更多的課例,學習與鑒賞不同作品,感受其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09.
[2]方少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實用教程(第二版)[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