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友誼
【摘要】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枯燥的知識講解形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顯得方枘圓鑿。緊扣學習興趣而展開的教學形式成為新課改背景下的“主流”。本文將小學生按年級分為高、中、低三個階段,結合這三個階段學生的特征,淺析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激發(fā) 學生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9-0123-02
引言
語文是一門散發(fā)著濃郁人文魅力的學科,教師倘若授課形式過于機械,讓語文課步入詞、文分離的死課堂,那么那將會嚴重脫離語文的本質,也會讓學生喪失興趣感而達不到預設的教學目的。本文通過調查法、文獻檢索法綜合考量小學生的心理、能力特征,進而闡述如何實行興趣教學法。
一、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
首先,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尚幼,對周圍一切事物都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感。語文教師倘若能夠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設計課堂環(huán)節(jié),那么將會讓語文課堂引領小學生走進“萬物皆有靈性”的奇妙語文世界中,小學生必定興趣盎然地學習。其次,低年級學生的認字能力弱、語感差,一些古文教學,學生理解相對費勁,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理清字、詞障礙,這樣才有利于學生興趣地學習。再次,低年級學生學習依賴性心理極強,常常稍遇困難便求助教師。倘若教師態(tài)度親切、和藹,悉心為學生講解,那么學生也必然對學習充滿信心,從而更加愿意去學習??偠灾?,低年級語文知識體系比較簡單,教師可以不必耗費過多的時間在于教學內容上,因此教師不妨多設計興趣教學、學習的課堂模式。
2.小學低年級學生興趣學習模式
首先,教師可以結合兒歌教學,如深受小孩子喜愛的《貝瓦兒歌》里面有許多詩歌內容,教師在講授相應的古詩時可以借助多媒體在課前適度播放。其次,教師需要注重基礎教學,拼音、識字循序漸進,讓學生逐漸累積詞匯、逐漸提升語文能力,從而讓學生建構起語文學習信心,學生才會對語文產(chǎn)生興趣感。再次,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喜愛的寓言故事、童話故事進行教學。如,《大禹治水》這篇課文,教師可以融合《山海經(jīng)》中“大禹與蚩尤大戰(zhàn)”的故事進行教學。童話、寓言故事教學,形象生活,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深受他們的青睞。同時,童話、寓言的故事,是中外文學家的思想精髓,意蘊著深遠的哲理,讓人受益匪淺。并且,這種教學形式也為將來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埋下一個“伏筆”。
二、小學中年級語文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小學中年級學生的特點
小學中年級的學生,是三年級、四年級的學生。這個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較低年級階段有了一些提升。學生所積累的詞匯量明顯提升,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學習依舊自律性不強。對于喜歡的領域,不用教師監(jiān)督,學生就能自主性地汲取其中的知識精髓。對于不喜歡的領域,即使教師再強迫,學生也難以持久保持注意力去學習。此外,這個階段的學生對生活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這些想法倘若教師不予有效指導則很難上升為文學創(chuàng)作。目前,作文是這個階段學生薄弱的一個方面?;诖耍Z文課堂,教師需要將作文與生活有機統(tǒng)一,讓學生找到作文的興趣點,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2.小學中年級學生的興趣學習模式
一方面,教師可以巧妙運用教學語言,讓教學語言的風格更加詼諧幽默。在捧腹大笑之余,學生更多的是對教師的認可,從而對語文內容產(chǎn)生了興趣感。然而需要提及的是:當前不少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而出現(xiàn)“本末倒置”的現(xiàn)象。課堂氣氛看似活躍,教師的言語聽似詼諧,實則教學內容空洞,背離了語文學科的教學本質。這歸根究底在于教師對興趣教學形式把握不適當,所謂“過猶而不及”的道理確實值得教師深思。一方面,教師可以篩選一些短小精悍的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閱讀,在語文課堂上適當穿插課外閱讀教學。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博大精深與其中的微妙,從而促使學生興趣學習。
三、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特點
首先,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初具語文作品的賞析能力,但是卻還不能形成一套科學的、固定的語文學習模式。平時,學生會依據(jù)自己的喜好決定學習的內容與學習時間的長短。其次,小學高年級的學生的自尊心較強。倘若教師給予他們充分的鼓勵、適當?shù)馁澷p,學生就會萌發(fā)源自肺腑的自豪感、滿足感。相反,倘若教師一味地責罰,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chǎn)生抵觸情愫,進而形成逆反心理,不利于學生興趣地學習。根據(jù)實踐證明,合作學習的模式,非常適應這個階段的學生,因此,教師不妨利用集體的力量去影響學生,促使學生進行興趣學習。此外,由于升學壓力的緣由,學生的學習僅僅只局限于課本,學習形式單一,這樣也不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學習。
2.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興趣學習模式
首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賞析文學作品,讓學生能夠形成自己的價值取向。當能夠從獨特的角度去品讀文學作品之時,學生必然能夠切身感受文學作品的魅力,從而喜歡文學、熱愛語文。再次,課堂上,教師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自發(fā)組合成小組去完成。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問題,讓學生層層深入而最終掌握全文。教師:同學們,《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小女孩一共擦燃幾次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什么?文章寄予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些問題,教師讓學生組合成小組,共同探討、各抒已見。學生在群體中得到了自我認同感,并且有了自己對問題的獨特見解,從而打開興趣學習模式。
四、總結
綜上所述,根據(jù)學生所處的年級特點,教育者應當采取不同的方式教學以促使學生興趣學習。首先,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上適度穿插兒歌、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等形式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興趣學習。其次,中年級學生,教師可以巧妙運用詼諧幽默的教學語言進行教學,也可以融合進短小精悍的課外讀物教學,讓學生興趣學習。最后,高年級學生,教師可以分小組讓學生共同交流、探討,讓學生興趣學習。
參考文獻:
[1]常永梅.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錦繡.2017,(8)
[2]金蓉.微探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新課程(中).2017,(7)
[3]史雪玲.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吉林教育.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