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代小學德育發(fā)展存在的困境主要表現(xiàn)為德育的知識化傾向嚴重、與“生活世界”相脫離、學生的參與與體驗不足、“公民意識”的缺乏等方面。要走出困境,我們可以采取以下路徑:“情景化”、“生活化”、“活動化”、“體驗化”和“人性化”。
【關鍵詞】種植;種子;創(chuàng)設情境;滋養(yǎng)生命;德育審美化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1-0099-02
在這個綠意盎然的季節(jié)里,我和孩子們種下了一顆顆包涵我們美好愿望的種子,靜待它們破土而出,期待與它們的相遇。
三年級的孩子由于生活經(jīng)驗不足,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比較差,容易激動、沖動,常為一點小事面紅耳赤。他們也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對自己評價偏高,甚至有時“目空一切”,容易導致自負的心理。為幫助孩子度過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我和孩子們與春天攜手,和秋天相約,在教室里開辟出一塊綠色植物角,種上我們喜愛的花花草草,因為在性格色彩中綠色代表和平、友善、善于傾聽和不希望發(fā)生沖突,讓綠色滋養(yǎng)孩子的生命。
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季節(jié),春天是生機勃勃的季節(jié)。當迎春花爬滿枝頭,當三月桃花連十里時,我們的播種開始了。我從網(wǎng)上買回了各色花種,一位愛種花的家長還送來了向日葵、油菜、人參等種子。孩子們看到這些形狀各異的種子,興奮萬分,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間,我們舉行了播種儀式。在儀式中,我們相約一起見證種子從入土到破土而出,從發(fā)芽到枝繁葉茂,從枝繁葉茂到開花結果的生長過程。從此,小小的種子也在孩子們的心田里種下了一份期待,一份美好的愿望。在這個大的情境中,孩子們孩子們開始進入了角色,開始了探究活動。[1]
當迎春花爬滿枝頭,當三月桃花連十里時,我的那顆小小的幼芽也在悄悄地發(fā)生著變化,葉子展開了,腰桿挺直了,顏色變綠了,這棵向日葵的種子正散發(fā)著它獨有的魅力。不,從它入土的那一刻,它對孩子們的影響就開始了。
在儀式中孩子們把泥土小心的裝進花盆?!斑@種黑色的泥土一看就很有營養(yǎng)。”梓涵一邊往花盆里放土一邊說。雨菡自豪地說:“這是我爺爺專門上山挖來的土,種下的種子會很快發(fā)芽!……”十幾雙小手一起忙活著,一會兒的功夫泥土都吧被放進了花盆,我驚訝的發(fā)現(xiàn),竟然沒有一個孩子把土撒到地面上??磥硭麄兌贾懒诉@種黑泥土對種子的好處,學會了珍惜。這也是我期盼的,看來小小的種子開始發(fā)揮它的作用了。接下來,孩子們一一上來挑選自己喜愛的種子,這時東黎發(fā)出驚呼:“這不是我吃的瓜子嗎?也能種?”“瓜子就是向日葵的種子?。 毖跑幷J真地說。我笑呵呵的在一邊聽著。溫暖的陽光灑落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笑臉上。從此,小種子就走進了我們生活。
等待的時間是漫長的,每天,孩子們會堅持把花拿到陽光下,曬太陽,在陽光下觀察種子的變化,頗有小主人的風范,于是課間少了瘋跑的孩子,多了駐足觀察的孩子。交流各自種子的變化,成了孩子們每天的熱門話題。他們喜悅的精神、飽滿的眼神,都在向我證明著小種子正在發(fā)揮它的積極作用。為了加大種子對孩子的影響力,我們還把種植活動推行到了家里,在家長的協(xié)助下,每個孩子都種上了自己喜歡的種子。每天放學回到家里,觀察變化,澆水松土,成了孩子們的日常工作,增加了親子交流的時間。通過這樣的一系列活動,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綠色”的含義和樂趣,激發(fā)了他們熱愛環(huán)境、關注生活、文明友愛的情感,使整個班風、班貌都呈現(xiàn)出綠色、和諧之態(tài),使綠色教育滲透到了班級的每個角落。
現(xiàn)在孩子們的種子都破土出了,摘掉保鮮膜后,孩子們發(fā)現(xiàn),他們的種子一天一個變化,在他們感嘆小種子的巨大能量之時,我根據(jù)孩子們各自的特點設立了許多養(yǎng)花護花的小崗位:有曬太陽保姆,交給做事拖拉的同學,培養(yǎng)時間意識;有種子成長記錄員,由做事不細致,愛走馬觀花的同學擔任(不怕他記錯,因為有許多雙眼睛盯著種子每天的變化呢?。┑鹊?,讓他們在與種子親密的接觸中,培養(yǎng)其良好的習慣。德育是可以非常美麗的,這種美麗存在于我們?nèi)粘5牡掠榫持?。當我們德育帶著情感用心去挖掘、用眼睛去發(fā)掘的時候,當我我們深入其中,身體力行地去體驗、去感受的時候,我們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德育也可以如此美麗。德育審美化,就是把美學原理貫穿于德育之中,把審美貫穿于德育活動的要素,使學生的道德認知與審美體驗有機統(tǒng)一起來,以分辨生活中的美與丑,并自覺地參去表現(xiàn)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以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德育審美化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以“美”的法則來優(yōu)化和規(guī)范自身的教育實踐,給學生展示“美”,并使之體驗、感受和理解審美對象的“美感”,“以美育情,以情動人,以情育德”,使學生置身于輕松的、·社愉悅的、自由的、創(chuàng)造的道德生活中,造就完善的人格和豐滿的個性?!暗掠膶徝阑脑熘饕w現(xiàn)在德育主體的審美化、德育內(nèi)容的審美化、德育過程的審美化、德育方法的審美化、德育環(huán)境的審美化五大改造路徑。”[2]小種子已經(jīng)成了孩子們生活中不可缺少“小伙伴”。他們對種子傾注的愛心,讓班級里洋溢著快樂的音符。于是《春天,遇到美麗的你》的作文便應運而生。作文里,孩子們除了表達自己對種子的喜愛、贊美之情,還有的同學記錄下了同學給予自己的幫助和關懷。我欣喜的讀著他們的文章,發(fā)現(xiàn)在他們的眼睛里,充滿愛心的同學和種子一樣的美麗,他們學會了欣賞他人!我不禁感嘆:真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啊,小小的種子竟然有如此巨大影響力和帶動力。
就這樣在綠色的渲染下,孩子們言行也在悄悄的發(fā)生著變化。在班級周常規(guī)評比中,我們班總是穩(wěn)居榜首。行為優(yōu)秀不是優(yōu)秀,習慣優(yōu)秀才是真正的優(yōu)秀。小小的種子已經(jīng)在孩子們的心田里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起來。世界大哲學家亞歷士多德有過一段精彩論述: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品格;播種一種品格,收獲一種命運。在春天這個美好的季節(jié)種下一粒種子看似是不經(jīng)意的小事,卻蘊含了足以改變孩子命運的巨大能量。我們種下的不僅僅是一粒種子,還為孩子的未來種下了良好的習慣。
在種子的陪伴下,孩子們每天都浸染在綠色之中,滿眼的綠色,渾身的正能量,和平、友善、善于傾聽,似乎都印刻在了孩子們的身上。
種子雖小卻能量巨大,感謝你,讓孩子們在生命的春天里與你相遇。
參考文獻
[1][美]杜威.邏輯:探究的理論[M].紐約:亨利·霍爾特出版公司,1938.
[2]石軍.美麗的德育:德育的審美化改造[J].師資建設,2014,(3).
作者簡介:董文婷(1983.2),女,漢族,籍貫:山東威海,研究方向:班主任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