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xiàn)階段,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人們的觀念也漸漸發(fā)生了轉變,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學習中越來越重視效率這一因素,期望在最短的時間里取得最多最好的成果。反映到教育教學領域主要表現(xiàn)為,各個學校都要求教師盡可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取得最有效的教學效果。具體到高中數學這一科目,為了實現(xiàn)以上教學目的,高中數學教師就需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策略進行反思,從而在不斷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過程中實現(xiàn)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
關鍵詞:高中數學;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探究
進入高中階段,數學這一科目教學內容的難度進一步加大,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無疑都面臨著較多的困難,假如教師仍然固守著原有的教學方式的話,那么高中生很可能就會因為教學內容的枯燥性而漸漸失去學習的興趣,進而影響到整個班級的數學學習氣氛。鑒于此種情況,高中數學教師就要充分了解此階段數學知識的特點,以及高中生們獨有的生理以及心理特點,勇于接受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從而不斷探究創(chuàng)新性的數學課堂教學手段,為實現(xiàn)有效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 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數學教師在對自己的數學教學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其首先需要關注的就是數學課堂的導入部分,有效的課堂導入不僅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高中生在接下來的新課講解過程中回以教師積極的學習熱情。據此,高中數學教師就需要不斷對這一部分的教學手段進行改進與創(chuàng)新,將情境因素引入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以其獨有的生動性和靈活性感染學生,充分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舉例說明,當高中數學教師在帶領學生們開始新課《集合》這一課時的教學時,為了能讓學生們對所講內容有一個生動的印象,其就一定要避免一開始就進入新課的講解部分,要充分利用情境元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于是進入高中階段后的第一節(jié)數學課,教師可以借著了解學生情況的機會詢問學生們都是來自哪一個初中,讓來自相同初中學校的同學站到一起,并逐一詢問他們的名字,那么就會出現(xiàn)幾個兩個人的小組或者三個人的小組等。此時,數學教師就可以引入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即在數學上,三個人組成的小組可以看做是有三個元素的集合,兩人組成的小組就可以看做是有兩個元素的集合。此外,雖然每個小組的成員在名字、性別、年齡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他們都有著同一個性質,那就是他們都來自同一所初中學校,因此就可以組成一個集合。
二、 因材施教,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一般情況下,每一個高中數學教師所教的班級都會有幾十個學生,其中每一個學生的數學能力水平都是不盡相同的,因此他們在接受新的數學知識的時候也就會呈現(xiàn)出快與慢等方面的差別。但是,大多數高中數學教師都沒有給予此足夠的重視,由此,整個班級就很容易出現(xiàn)不和諧的現(xiàn)象,比如成績差的同學會覺得教師教的內容太難,其只顧著成績好的同學;而數學能力較高的同學也會覺得教師只一味地照顧成績稍差的同學,所教內容太容易,他們根本難以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這種情況就必然會導致課堂教學效率的下降。鑒于此,高中數學教師就需要充分貫徹因材施教的理念,在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中使每一位高中生的數學成績都得以迅速提升。
舉例說明,當數學教師在帶領學生們學習《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這一課時的內容時,在課堂練習部分,教師出題時就需要充分考慮到班級學生的不同層次水平。比如,教師可以出一些如“當α為鈍角時,直線的斜率如何求?”以及“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直線上兩點P1(x1,y1),P2(x2,y2)且x1≠x2能否用P1、P2的坐標來表示直線斜率k?”等不同難度等級的練習題,讓每一位同學都可以使自己的數學成績在原有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從而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實現(xiàn)高效的數學教學。
三、 巧設疑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長期以來,由于高中階段數學這一科目的教學任務比較繁重,數學教師每節(jié)課都盡可能為學生講述較多的知識內容,因此我們通常會看到這樣一種課堂現(xiàn)象,即高中數學教師把控著課堂,一整節(jié)課都在不停地講授數學知識,而學生們則在講臺底下匆忙地記著筆記。以上這樣的教學形式將高中生們放在了比較被動的位置上,他們很少有機會進行積極的思考,以至于在遇到一些較難的題目時,他們很難獨立地分析作答。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高中數學教師就需要賦予學生更多的權利,采用問題引導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興趣。
舉例說明,當高中數學教師在為學生們講授《算法與程序框圖》這一課時的內容時,其就不能將所有的知識內容都單純地通過口頭講解灌輸給學生,需要加入一些創(chuàng)新性元素。比如,高中數學教師可以根據所教的內容向學生們提出疑問,“什么叫質數?如何判斷一個數是否是質數?”等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
總之,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高中數學教師就需要不斷轉換自己的觀念,以在課堂教學方面做到與時俱進。具體而言就是要在不斷的反思中對自己的教學策略進行創(chuàng)新,以保證數學教學任務能高效地完成。
參考文獻:
[1]王菲菲.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實踐高中數學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3):79.
[2]孫亮.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實踐高中數學教學[J].高考,2017(15):19.
作者簡介:
孟劭,陜西省商洛市,陜西省柞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