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莉
摘 要:預習是學生提高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數(shù)學教師并未深刻意識到預習的作用與意義,導致學生的預習效果不佳。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預習案”的設計與使用逐漸為人所重視,它不僅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提高其課堂學習效果。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預習案;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24-00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4.011
一般而言,學生學習過程主要分為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預習、學習以及復習,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共同組成了學生學習主要過程,且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之間具有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由此可見,預習是學生學習的必經階段,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對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初中數(shù)學教師大多不注重預習,僅僅是在口頭上要求學生進行預習,至于學生是否真的進行預習則置若罔聞[1],致使教學質量得不到保障。因此,數(shù)學教師必須要認真設計預習案,將預習落實到位,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數(shù)學預習存在的不足
說起預習,大部分數(shù)學教師都會覺得比較重要,因為初中的數(shù)學本身就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學生如若沒有進行課前預習,在課堂學習中難以跟上教師講課的進度,必然會影響學習效果。然而,大多數(shù)教師卻沒有主動將預習落實到位,僅僅是口頭上的要求與提倡而已。初中學生本身思維就比較活躍,如若沒有教師的指導與輔助,其難以認真地進行預習,或者根本不會進行預習,從而導致預習的效果幅度降低。同時,隨著初中課程的增多,學習壓力的增大,學生的學習時間愈發(fā)緊張,致使學生顧此失彼,且初中的數(shù)學本身就具有較大的難度,對邏輯能力與思維能力的要求相對較高,學生進行預習的時候必定要花費更長的時間,還不一定能獲得預期的預習效果。由此可見,預習時間的不足不僅會對預習的效果產生消極影響,還可能耽誤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時間[2]。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方法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高效合理的預習方法不僅能節(jié)約學生的預習時間,還能夠提高其預習的質量與效果。
二、“預習案”的設計與使用研究
(一)開展小組合作預習模式
由于初中的課程較多,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如若強行要求學生自行預習,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與抵觸,從而降低其預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為了節(jié)約學生的預習時間,提高預習的效果與質量,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部開展小組合作預習,讓學生對即將學習到的知識點進行交流與溝通,以激起學生預習的興趣與熱情,使得集體的智慧得到傳遞,從而縮短預習的時間,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預習的效果[3]。例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先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的人數(shù)約為5人,要求學生集體進行預習。隨后,教師根據教學的重難點設計幾道比較典型的一元一次方程與二元一次方程的應用題,要求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解題。在解題的過程中,學生會覺得二元一次方程的題目較難,為了解出題目,其必定會去看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而查閱知識點的過程就是預習的過程。通過解題,學生不僅能了解到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有關知識點,還能分辨出一元一次方程與二元一次方程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從而提高了預習的效果。
(二)完善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一般是教師為主,學生為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而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這種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缺陷,即教師只注重自己講課的進度,而忽略了學生預習、學習以及復習的效果,從而導致學生的預習價值得不到體現(xiàn)[4]。由此,教師應當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完善,將學生轉變?yōu)榻虒W的主體,而教師則處于指導與輔助的地位,并通過布置一定的預習任務來提高學生預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例如,在教學“軸對稱”有關內容時,教師可提前幾天設計預習教案,以確保學生能夠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預習。預習任務主要是要求學生解決幾個問題,如“軸對稱圖形具體有什么樣的特征和性質?”“生活中你見過哪些軸對稱圖形?”“軸對稱圖形與中心對稱圖形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在哪?”等等,讓學生依照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進行預習,可增強預習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從而提高預習的效果。
(三)開展網上預習模式
隨著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使用電腦、手機等智能產品。教師可開設一個網絡化的預習平臺,要求學生在網上進行預習,從而使得預習變得豐富多樣,最大限度提高學生預習的熱情。采取網上預習模式需要花費教師更多的時間,因其需要查找資料、制作課件或者錄制課堂教學視頻,最后再傳到網上,學生課后只需登錄相關的平臺便能看到教師所發(fā)的預習課件。這個課件可能是一些典型的練習題,也可能是一些與即將學到的知識點相關的填空題,還有可能是教師自己制作的一個簡單的教學課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提前了解即將學到的知識點,從而讓其在隨后課堂學習中變得游刃有余,及時跟上教師講課的進度[5]。與此同時,學生還可以在網上平臺與教師就新的知識點進行交流與溝通,從而不斷提高預習的效果,并使得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相應的增強。
三、結語
初中數(shù)學教師應當及時轉變傳統(tǒng)的口頭要求預習的方式,而應通過開展習題預習、小組合作預習以及網上預習等方式來縮短學生預習時間,提高預習的整體效果,從而使得課堂教學的質量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同時,“預習案”在設計與實行的過程中,必然會面臨較大的困難,教師必須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并適時對“預習案”進行更新與完善,從而使得學生的預習效果得到更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傅海倫,于復海,薛海東,等.數(shù)學質疑式預習導案與課堂問案設計與分析[J].中國數(shù)學教育,2014(5):17.
[2] 周燕紅.例析初中數(shù)學導學案中預習作業(yè)的設計[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5(8):15.
[3] 朱丹曉.初中數(shù)學預習作業(yè)設計的幾點體會[J].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2016(30):4.
[4] 陳益琴,郁云翔.初中數(shù)學中基于課前“預習活動”有效設計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1(17):46.
[5] 劉靈燕.創(chuàng)新初中數(shù)學預習設計,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J].課程教育研究,2015(29):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