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力
摘要:幼兒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基礎的基礎,對幼兒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兒園是一種對幼兒集中進行保育和教育的學前教育機構,是幼兒教育的主要陣地。因此,幼兒園必須實施素質教育,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提高教育質量,對幼兒做好預備教育,包括使幼兒學會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促使幼兒形成完整健康的性格,從而為幼兒的發(fā)展打好基礎。
關鍵詞:幼兒教育;質量;教育環(huán)境
幼兒教育是促進幼兒發(fā)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階段,是更高階段教育的基礎,是開發(fā)幼兒智力的最佳期,是使幼兒形成健全人格的關鍵期。因此,我們應該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使幼兒學會初步的知識,培養(yǎng)幼兒各種基本的能力,拓展幼兒的思維,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為他們未來的發(fā)展打好基礎。然而,目前我國幼兒教育現狀并不樂觀,教師和家長的教育方式還存在部分誤區(qū)和弊端。因此,如何運用正確有效的教育方式提高幼兒教育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使幼兒快樂成長,是擺在我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當前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過分寵愛或者過多管制。
一方面,一些家庭過度寵愛孩子,凡事包辦代替,對孩子百依百順。這樣會造成幼兒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很差,在與其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將來很難適應社會。另一方面,有的家長或教師認為就要從小開始管教幼兒,一切都是家長或教師做主,幼兒沒有任何可選擇的余地。在這種環(huán)境下,幼兒難以形成獨立的人格。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
在巨大的升學壓力下,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越來越嚴重。游戲少了,作業(yè)多了,考試更頻繁了,升學壓力層層傳遞到幼兒身上。為了篩選優(yōu)質生源,在激烈的行業(yè)競爭中取得優(yōu)勢,許多幼兒園不斷提高入園門檻,兩三歲的幼兒就開始學習數數、背詩、寫字、記單詞等。進入幼兒園后,小學化傾向更是明顯,幼兒要學的東西更多。這樣的幼兒教育的惡果之一就是有些幼兒從一開始就畏懼學校、不愛學習,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三)學校、家庭和社會缺乏有效的合作。
隨著教育的發(fā)展,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是一種必然的趨勢。然而,在合作工作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如合作內容脫節(jié)、合作不夠深入,教師單向影響家長,交流僅限于交流信息等。此外,還有許多想法和具體工作需要實踐。教師還需要多和家長進行多種方式的溝通、交流,并使合作進一步細化、日?;?,共同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如何提高幼兒教育質量
(一)在活教育思想的指導下進行幼兒教育。
活教育思想在我國幼兒教育界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罱逃珜?,一切設施、一切活動以兒童為中心的主體,學校里一切活動差不多都是兒童的活動;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幼兒做人的態(tài)度,使其養(yǎng)成優(yōu)良的習慣,發(fā)現內在的興趣,獲得求知的方法,訓練其人生的基本技能;課程是根據兒童的心理和社會的需要來編訂的,教材也是根據兒童的心理和社會的需要來選定的,所以課程有伸縮性,教材是有活動性而可隨時更改的;一切教學集中在做,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分組學習,共同研討;以愛以德來感化兒童;兒童自訂法則來管理自己;兒童天真爛漫,活潑可愛,學習時很認真,游戲時很起勁很高興;師生共同生活,教學相長。在活教育思想指導下進行幼兒教育,有利于走出幼兒教育的誤區(qū),促使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幼兒基本的能力,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注重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由于幼兒的年齡心理特點,他們的行為往往以興趣為導向。因此,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游戲和玩教具是使幼兒認識世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首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多設計一些以游戲為基礎的活動,寓教育于游戲活動之中,從而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獲得知識,產生合作意識,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其次,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玩教具進行教學。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較強,喜歡新鮮事物。多媒體可以播放動畫、音樂、圖片等,生動形象、直觀,富有感染力,能迅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幼兒更容易理解所學內容。
(三)營造多元化的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外界環(huán)境對幼兒的認知和行為具有重要影響,幼兒動作的內化形成以及新概念的生成都依賴于幼兒成長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教師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可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使他們勤于動手、積極思考,在動手操作過程中親身體驗、獲得知識和提高能力。因此,教師應注重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有利于幼兒發(fā)展的良好的環(huán)境,為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提供廣闊、自由的空間。比如,教師可以經常組織評選好孩子活動,通過文明班級和好孩子的評選,增強幼兒的集體榮譽感,培養(yǎng)他們互幫互助、團結合作的意識。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營造多元化的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使幼兒在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中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形成講文明、懂禮貌、樂于助人的精神品質,形成健全的人格,快樂健康地成長。
(四)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質。
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及時糾正幼兒不好的行為習慣。具體而言,教師要培養(yǎng)幼兒勤懇、遵守時間、文明禮貌、尊重師長、愛學習、愛勞動、好學深思、關心他人、樂于助人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質。對于幼兒不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要及時幫助他們改正。教師還可以通過書本中的知識、道理或者小故事引導幼兒,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此外,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方面,教師應該堅定立場、持之以恒,從而為幼兒未來的學習和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學校、家庭和社會都要重視幼兒教育。教師要在科學的幼兒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根據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需求,充分發(fā)揮玩教具在教學中的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營造多元化的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幼兒掌握初步的知識和技能,促使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從而為培養(yǎng)適應當今社會發(fā)展需求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