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宇
摘要:如今我國主張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其中德作為首個教育重點,以提高我國整體國民道德水平,如何通過德育工作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成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考慮問題。然而目前我國德育工作比較單一,特別是小學教育資源短缺,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如今全球都非常注重對小學生進行幸福教育,因此小學班主任應當在德育工作中融入幸福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幸福品質,完善小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幸福教育;德育工作
隨著我國開始主張德育教育,各個學校都將德育工作納入核心教育工作中,但目前我國很多學校都存在德育方法單一的問題,尤其是小學無論是教學設施還是師資力量都比較貧乏,其德育工作更加困難。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幼,思想比較單純,因此對其進行德育工作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幸福感,使德育工作更加人性化。目前我國小學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小學班主任需要基于幸福教育加強德育工作,培養(yǎng)學生的幸福感。
一、幸福教育的內涵及意義
幸福教育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在小學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如很多學生的幸福感會從教師身上獲得,如果教師擁有教育幸福感,則會讓學生從教師身上體會到幸福感和幸福能力。因此教師將教育工作作為幸?;顒拥墓ぷ鳌P腋=逃w現(xiàn)在學生方面,主要是指不僅要讓學生的童年幸福,還需要讓學生在幸福教育狀態(tài)下,可以獲得更好的幸福未來。小學德育工作的最高目標是讓學生獲得幸福感,即讓學生以幸福作為精神追求。幸福教育首先要注重理解學生的內心,并需要促進學生實現(xiàn)自我,并在智育工作中融入德育,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幸福。不同學生具有不同的幸福感來源,班主任要注重抓住不同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通過優(yōu)點去欣賞每一名學生,并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欣賞的目光和態(tài)度,從而促進學生通過自我努力,回應班主任的欣賞。學生的回應會讓班主任感受到教育工作的幸福感,從而在德育工作中,以自身的幸福影響學生。
二、小學德育工作現(xiàn)狀
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農(nóng)民都在外務工,很多小學生都是在極少看到父母的環(huán)境中成長,因此小學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比較貧乏,不利于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與城市相比,小學存在教學設施不夠完善、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觀念落后、教學質量較差等問題。在我國當前德育教育中,城市小學也存在德育教育單一、效果較差等問題,因此條件更差的小學在德育方面更加落后。如今很多小學將德育工作理解為文化課程教學,并將其通過理論知識傳輸和考核的方式,讓學生死記硬背,無法起到德育工作的效果,更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幸福感。而且由于小學師資力量較弱,沒有專職的德育教師,導致小學德育情況跟不上我國當前教育的發(fā)展腳步。
三、小學班主任基于幸福教育在德育工作上的方法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班主任在接納一個班級時,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很多學生在進入剛進入班級時,由于與教師和其他學生不熟悉,會存在不敢真實表達自己的情況,特別是在課堂上,學生不敢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生怕回答錯誤引起學生的取笑和教師的批評。如班主任首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在課堂上或班會上,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使回答錯誤也要給予鼓勵,避免學生信心受挫。學生只有得到教師和其他學生的賞識,才會體會到幸福感,因此班主任要盡量以鼓勵和欣賞的態(tài)度面對學生,從而建立學生的自信。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班主任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即培養(yǎng)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讓學生在互動和合作中,感受到學習和快樂,體會到學習的幸福感。如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安排3人為一小組,進行相關問題的討論,學生之間進行討論不僅可以讓學生敢于針對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還可以增強與其他學生之間的交流,從容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所帶來的幸福感。另外班主任還可以適當組織小組比賽,讓學生在良性競爭的狀態(tài)下,激發(fā)學習的熱情,并起到磨礪學生的作用。
(三)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
在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其他優(yōu)點,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因此班主任在進行德育工作時,要善于挖掘學生的優(yōu)點,如有很多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會在課堂上或生活中沒有自信,不敢與他人交流,但這些學生可能會有寫字、繪畫、音樂等方面的天賦,因此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學生其他地方的閃光點,并讓學生意識到自己也有過人之處,從而建立自信。班主任在管理和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優(yōu)勢鼓勵學生,讓學生在成長中以自信的態(tài)度面對各種環(huán)境。如班主任可以通過組織學習活動、繪畫活動、藝術比拼等方式,讓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在某一個領域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從而讓學生受教育階段,以愉悅、快樂、幸福感度過該時期,為學生未來成長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
小學生的父母往往都不在家,雖然有爺爺奶奶的照顧,但卻無法彌補父母之愛的缺陷,因此班主任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了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小學生相對于城市小學生,更加需要班主任及教師的關懷,因此班主任應當通過交流讓小學生充分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愛,從而彌補小學生從父母身上缺失的幸福感。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教育理念的進步,很多學校的教育設施和師資力量越來越完善,但在德育工作方面卻存在一定的問題,特別是小學的各方面條件都較差,對于德育教育的理解也比較落后,導致德育工作開展難度較大。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班主任基于幸福教育進行德育工作,可以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幸福感,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促進其未來在社會上的良好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