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思
摘 要:“互聯網+”的概念自2015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提出以來,對很多行業(yè)的發(fā)展都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在政府的政務工作方面也是如此?!盎ヂ摼W+政務服務”是政府通過運用互聯網工具,來適應新常態(tài)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促使政府積極的去創(chuàng)新,形成創(chuàng)新的動力,也是政府治理在新時期體現出來的具有歷史意義的變革?,F階段,全國很多地區(qū)都建設了政務服務網,比如山東和浙江等,為探討新概念對完善政府治理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作用,本文從公共服務等多個角度出發(fā)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多個“互聯網+”的創(chuàng)新和觀點,最后,筆者結合我國在“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建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了筆者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新常態(tài);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8)03 — 0076 — 03
引言
當前時期,我國的經濟發(fā)展開始呈現出明顯的新常態(tài)的特征,為適應該發(fā)展趨勢,政府的政務服務工作也要做出相應的變化?!盎ヂ摼W+”的概念在各行各業(yè)的應用都越來越廣泛,很多領域借助這種思維實現了又好又快的發(fā)展?;ヂ摼W具有平等、開發(fā)和共享等多方面的特征,對于經濟社會發(fā)展具有非常大的變革的力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社會發(fā)展的結構,并且有效的提升社會生產力的水平,為適應在該時期,經濟社會所發(fā)生的一系列變化,要求政府的政務服務工作與互聯網相融合,衍生出“互聯網+政務服務”。在新常態(tài)背景下,政府政務服務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的質量是最受社會民眾所關注的,利用這一新的概念,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政府政務工作的效率與質量,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發(fā)展的特征,對這一課題進行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研究現狀
就現階段的情況來看,對“互聯網+政務服務”主要集中在其功能的定位和建設的內容以及對其進行的評價等各個方面。
首先,“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功能定位發(fā)生了比較大的演變。在傳統(tǒng)的思維里,這一概念主要是被稱為電子政務。從最近幾年的發(fā)展情況來看,學者的研究比較關注電子政務對于政府的行政管理模式所帶來的一些改變,并且也對其在政府政務工作方面的效率和決策機制以及職能等方面進行完善和更加多元化的治理方式的意義進行了探討〔1〕。在2016年,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對于互聯網的發(fā)展來說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為迎合這種新變化,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給社會帶來的進步與變革,政府也深化了對“互聯網+政務服務”的認識。
其次,對建設內容產生影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重點體現在數據的共享上面。實際上數據在政府政務工作方面的分類可以分為三個主要的類別,分別為政府的工作內容、能夠向社會公開的以及可以市場化處理的。在這一系列的內容中,最為關鍵的當屬政府數據的公開和共享,這對于政府來說,做的還不夠成熟,與國外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缺乏全國性的的政府工作數據的共享平臺。我國的上海市曾經也進行過一些這一方面的實踐,在運行機制方面使用的是公共數據平臺。而對于開放的數據增值的有關服務,我國在這一方面的發(fā)展還比較的落后,受到可公開和共享的數據量比較少的原因有很大的關系,當然也與政府在這一方面工作的動力不無影響。在當前時期,開展“互聯網下+政務服務”的建設以及對其進行運行和管理,需要考慮到多個方面的因素。需要明確開展這一建設的最為關鍵的部分是人,在具體的項目建設中,各個部門的主管人員,尤其是一把手手,作用非常的大。同時對上下級的關注點進行延伸,加強其互動,對于改善電子正度讀物建設及其服務能力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形式。。
最后,對績效評估的研究整體來說相對比較偏弱。在評價的角度和評價的指標選擇方面,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不小的差距。一般來說,國外對電子政務的評價最初是對網站建設和服務進行評價,之后逐漸發(fā)展成更加關注民眾的利益與民眾的滿意度。而現階段國內對其的評價過于關注網站本身,更加注重從網站的建設與服務的角度去探討這一問題,并沒有對民眾的體驗進行重點的考慮。因此,對于我國政府來說,需要積極的構建出相對完善的用于評估電子政務績效的體系,把評估的重點集中在政府和民眾或者企業(yè)的互動上面。評估體系的建立必須要以民眾的實際的滿意程度為導向,其主體應當是社會民眾或者獨立的第三方,最終能夠形成比較客觀的,能夠比較公正和準確的對政府的政務服務工作進行評價的標準。在當前時期,能夠達到這一目的的比較好的策略就是評價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進而能夠對數據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評估。與此同時,對績效進行評估還要綜合考慮諸多的方面,包括信息的安全和相關的制度建設等。通過以上各種方式來為“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發(fā)展奠定技術等方面的基礎。
二、現階段我國“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的現狀分析
在電子政務發(fā)展的起步階段,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政府的許多辦公由線下轉移到線上,實現了辦公的自動化;在電子政務發(fā)展的融合階段,也就是政府多個部門的業(yè)務都與電子政務實現了比較高水平的融合;在電子政務發(fā)展的協(xié)同階段,也就是能夠實現政府政務多個部門的協(xié)同;電子政務以后的發(fā)展方向必然也是智能化。而就“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發(fā)展來說,其發(fā)展的起步階段可以認為是電子政務的融合階段。我國從新世紀出就已經開始了“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建設,只不過當時并沒有互聯網+的概念?,F階段,這一建設也基本進入了協(xié)同的階段,并且智能化的因素和趨勢也都非常的明顯。
首先在制度的建設方面,很多地區(qū)都已經實現了全省范圍內的網上政務的統(tǒng)一,包括認證和申報以及查詢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偟哪繕司褪抢脵嗔κ马椉羞M駐的方式和集中提供網上服務與信息資源的共享,來使政府的政務服務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fā)展。其次,在內容的完善方面,要能夠體現出政府在治理方面的多個維度,能夠對省級部門實現高度的整合,將很多業(yè)務根據主體分成不同的板塊,匯聚不同的服務資源。最后,在對硬件的設置上面,要利用較為發(fā)達的電子技術,來實現服務網絡的構建,不再投入過多的成本去購買設備和興建機房。
三、新常態(tài)下“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建設路徑分析
信息化的發(fā)展加快了現代化的進程,對于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結合我國已有的在該方面的實踐經驗來說,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理解。首先從信息論的觀點來看,政府履行職責主要依靠的是有效的信息,對于政府開展政務工作來說,需要依靠信息的有效傳遞與服務。實際上,在政府治理工作中,信息是不斷的產生的,政府也是社會信息大量產生的主體,同時也是對這些信息進行使用和發(fā)布的主體。政府要想更加高效的開展政務工作必須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從“互聯網+”的發(fā)展來看,儼然已經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動力,與政務服務相結合也是當今時期政府工作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能夠實現對各產業(yè)發(fā)展的推動,刺激了經濟新業(yè)態(tài)和新的增長點的出現。要想有效的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發(fā)展首先要明晰其推進的具體路勁,然后才能更有方向的開展各種工作。
(一)對政府的行為進行有效的規(guī)范
首先,要注重政府建設的法治化,同時也要注重政府工作的透明化。政府政務的公開,并不單純的關系到政府的權利是否是規(guī)范的運作,與民主政治以及國家的治理體系與能力的發(fā)展等有很大的關系。政務的公開具有多方面的作用,首先,能夠滿足社會大眾與企業(yè)對政府辦公的知情權,使得政府的權利運作更加的透明化,使得政府權利的運行不再過于隱蔽化和模糊化,更能夠嚴格約束政府的一些行為,促進政府工作更加的公正廉明;其次,對于民眾來說,對政府的工作進行監(jiān)督時可以通過網絡的形式,并且政府的網站要能夠搭建起政府與民眾進行溝通的橋梁,切實的提升民眾對政府工作的滿意程度。。
(二)提升政府與社會的互動頻率
社會的發(fā)展,對信息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對于民眾來說,更加需要了解政務方面的信息,迫切需要政府提供更多高效便捷的服務。因此,政府的發(fā)展方向之一也是要構建服務型的政府,這也是新常態(tài)下的政府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實際上,政府的職能之一就是要服務于市場經濟,為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營造良好的內外部環(huán)境,發(fā)揮好宏觀調控與維護市場秩序的作用?;ヂ摼W的發(fā)展為政府實現這一職能提供了很好的途徑,尤其是電子商務等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全球化的程度進一步加深?;ヂ摼W技術的快速進步也使得國際范圍內的競爭都更加的平等,也更加的激烈,這也迫使政府必須朝著服務型的方向轉型。而“互聯網+政務服務”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做好服務職能,需要政府加強與民眾的互動,也對政府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實現了進一步的強化。并且對于實現政府與民眾的平等以及與民眾的雙向交流,實現雙向的交流具有很大的作用。對于政府的一些重要的決策等,都可以鼓勵民眾通過網絡的形式進行參與,提出各自的觀點,進而使得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得到有效的提升,也使得民眾會更加認可政府的工作,也能有效的緩解當前社會存在的矛盾。通過互聯網的渠道來對政府缺乏與民眾溝通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對于政府工作的效率和公平的實現都能起到促進作用,更加能夠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促進政府工作導向的轉變,也能夠體現我國政府開展工作的適應性及其創(chuàng)新能力的水平?!盎ヂ摼W+政務服務”的模式更加能夠創(chuàng)造出平等和開放的環(huán)境,也要求政府的工作要配合這種模式的建立,必須要擺脫傳統(tǒng)的以政府為中心的工作模式,應當要體現出公眾和企業(yè)的以人為本的思維。當前時期,最為關鍵的部分就是要使得政府能夠進一步的簡政放權,同時要有效的推動民眾與政府之間實現良性互動的渠道建設。
(三)提升政府行政工作的執(zhí)行力水平
利用“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建設來促使政府各部門都能有效的實現一些數據資源的共享。通過對政府業(yè)務流程進行重組,使得民眾可以更加快捷的獲取有用的信息,并且也簡化了使用的流程,使得政府許多微觀的行為都能得到有效的解脫,政府行政工作的效率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對于政府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比較有利,并且大大的降低了政府開展工作的成本〔2〕。通過有效的精簡與合并,來為以后的政府機構的改革和治理方式的轉變來創(chuàng)造出必要的條件。在過去,我國政府機構也有多次改革的歷史,但成效并不明顯,主要的原因還是與技術有很大關系。因此,在新常態(tài)下,實行“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改革,需要做好多各方面的規(guī)劃工作。在構建政務服務網的過程中,也需要對相關的機構進行改革,發(fā)揮二者的促進作用,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構建政府政務網的工作動力。
(四)對政府集成與利用數據的能力進行提升
當前時期,在社會發(fā)展的很多領域都已經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對于政府政務工作來說也要適應這種新的變化。政府只用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才能在新時期發(fā)揮好自己的作用,適應和引領新常態(tài)。比如在對經濟的預測方面,可以通過對各個部門所統(tǒng)計出來的多年的數據,利用數據挖掘及時進行模擬和預測。在很多具體的應用上,比如在教育和交通以及生產的信息方面,都可以運用這種技術。當前時期,最為關鍵的是對各部門數據進行融合,從體制機制的構建與數據采集技術的研究方面入手,借助互聯網根據,實現多方的融合,來對政府集成與利用數據的能力進行有效的提升,進而實現新常態(tài)下“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建設。
(五)促進政府數據的公開化
新常態(tài)下,數據資源是非常重要的生產力,對于企業(yè)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來說非常的重要。對于政府來說,很多數據資源都在政府的手中,包括企業(yè)與個人的信息,還有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數據等。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利用政府手中掌握的數據來做的更好,比如在環(huán)保信息化建設和科教文衛(wèi)等信息化建設方面,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數據信息進行支撐,也是當前很多領域發(fā)展的一個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需要通過多種途徑來促進大數據產業(yè)的發(fā)展,使得政府的數據可以進一步公開并得到高效的應用??偟膩碚f,這一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為探索出促進經濟發(fā)展的新動力,進而對經濟社會運行的質量和效益進行提升,這也是“互聯網+政務服務”發(fā)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最終能夠實現這一概念與產業(yè)之間的深度融合。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需政府能夠堅定推動改革的決心,完善相關的市場機制的建設。
結語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新時期政府加快工作方式轉變,更好發(fā)揮自身職能的重要方式,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與進步性。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各級政府加強這一工作的規(guī)劃,明確發(fā)展的主要目標,并且政府相關機構的改革也必須要與其能夠相適應,各個地方的改革還要盡量體現地方特色,以促進該模式作用的發(fā)揮。
〔參 考 文 獻〕
〔1〕任思龍.新常態(tài)下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研究〔J〕.教育:303-303.
〔2〕張麗麗.新常態(tài)下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研究——以浙江省政務服務網為例〔J〕.浙江學刊,2016,(05).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