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學會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教育部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即不僅要注重學生的文化知識需求,更要培養(yǎng)他們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綜合素質能力,這就意味著以往被忽略的體育、美術、音樂等學科的教育水平需要得到大力提高。本文中筆者將針對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展開初步探討,以此希望為廣大教師帶來一些啟發(fā)與思考。
關鍵詞:激發(fā)學生興趣 改善教學模式 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通過筆者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往往采取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其認為體育這門學科不是學生的主流學科,所以無須分散自己過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在上體育課時,這部分教師一般采用自由活動的教學方式:首先,帶領學生圍繞操場跑步;然后,讓學生在體委的指揮下做廣播體操;最后,教師宣布解散,讓學生進行自由活動。從本質上講這種教學方式不僅無法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還會讓他們忽視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從思想上產(chǎn)生錯誤的想法。在本文中筆者將分為三個步驟來探討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即激發(fā)學生興趣、改善教學模式、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
部分學生在上體育課時的參與性并不高,其集中表現(xiàn)為在運動時較為懶散、體育鍛煉時不積極配合、在體育課堂上隨意說話、自由活動時躲到教室中學習文化知識等行為,縱觀以上現(xiàn)象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教師不重視,給學生樹立了錯誤的榜樣;第二,長期以來我國的應試教育占據(jù)主導地位,對于核心素質教育比較忽視;第三,學生的學業(yè)較為繁重,主流學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結合具體原因,筆者認為要想改變學生學習體育時比較忽視、漠視的現(xiàn)象應該從三個方面來著手激發(fā)他們的興趣。
首先,提高教師素質。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可以采取激勵措施來提高教師的薪資待遇,以此提高他們教學的積極性;學??梢越M織教師參加培訓、研討會等,從而為提高整體師資力量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應該加強自身教育,業(yè)余時間可以為自己充電、聆聽資深教師的經(jīng)驗等。
其次,加強體育精神。應試教育造成學生在體育學習上秉著灌輸式的思維習慣,缺乏相應的體育精神。筆者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精神并不應該只將其變成一種口號,更應該落實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去,即與他們平時的作業(yè)相結合,以此將體育運動算入其成績的考核中去。
最后,減輕學生負擔。數(shù)學、語文、英語等學科的作業(yè)占據(jù)了學生大量的時間,導致他們也沒有多余的精力分散在體育學習上,筆者認為主流學科教師與體育教師應該根據(jù)具體的情況,從長遠角度為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和高效學習部署戰(zhàn)略計劃,以此將體育與其它學科的教學有機融合起來,既減輕學生繁重的學業(yè)任務,同時又可以提高他們學習體育的積極性。
提高教師素質、加強體育精神、減輕學生負擔為激發(fā)他們學習體育的興趣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共同為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這還不夠,還需要教師進一步改善自己的教學模式。
二、改善教學模式
教師在展開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結合這門學科本身的便利條件與特色優(yōu)勢,即其具有較大的選擇性與主體性,這就意味著教師要改善往常單調、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增加體育的趣味性、生動性與活潑性。筆者認為可以從改變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和遠距離的師生角色關系來著手準備。
首先,改變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往的體育課堂更多的是集中在室外,即使遇到天氣不好而改到室內的情況,其更多的時間也是被其它學科所占據(jù)。筆者認為教師應該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目標將室內與室外的教學任務有效結合起來,在室內授課時教師可以著重傳授學生理論知識,鑒于理論的枯燥,教師可以在自身學科的基礎上,并結合其它學科的教學模式來進行多樣化的選擇,如:游戲教學、情境教學、生本教學等;而在室外時則可以帶領學生舒展身心,從而加強他們的身體素質訓練。
其次,緊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往常體育教師只有在開辦運動會、組織體育活動等情況下才會與學生進行聯(lián)系,而學生也把體育教師放在了邊緣化位置,雙方之間的零互動為體育教學的有效性設置了一定的障礙,筆者建議體育教師不僅應該在展開體育教學活動時體現(xiàn)自己的主體性,更應該在課下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主動地參與他們的生活,并及時為其解決遇到的問題等。
三、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課外體育活動是增強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措施,教師可以在寒暑假、節(jié)假日、周末等時間組織學生參加課外實踐活動。但是,教師需要保障兩點方可組織:一是學生的安全性;二是活動的便利性,只有在這兩方面的基礎之上才可以實現(xiàn)課外體育活動教學的意義。
筆者認為在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時應該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帶領學生參加,不能將設施場所局限在學校內,還應該面向社會,比如:爬山、游泳、拔河、球類競技等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開展課外實踐活動不能沿用較為傳統(tǒng)、刻板、單一的體育活動,只要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教師都可以帶領學生參加。通過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既可以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同時又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內在品質與精神。
以上就是筆者針對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所作的探討。當然,由于筆者自身能力有限,還需要廣大教師提出批評與建議,以此督促筆者不斷地嚴格要求自身。
參考文獻:
[1]王玉花.提高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對策分析[J].文理導航旬刊,2017,(05).
[2]王淑真.新課標下教師如何提高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J].中學教學參考,2010,(36).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城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