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千余年來,諸葛亮在歷史題材的小說、詩歌、表演中一直備受推崇,人們尊其為智慧的化身、治世的能臣。但較為真實的三國歷史中,諸葛亮只是一個普通的蜀漢大臣。而要了解最真實的諸葛亮、要了解諸葛亮形象演變的原因,都必須回歸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諸葛亮展現(xiàn)出來的歷史形象。
關(guān)鍵詞:魏晉南北朝;諸葛亮;演變
作者簡介:計智勇(1986.12-),男,回族,河南南陽人,本科,研究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xué)。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8-0-01
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卒于公元234年,曾任三國時期蜀漢政權(quán)丞相,是中國歷史上公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發(fā)明家等。他為報劉備三顧之恩遇,兢兢業(yè)業(yè),鞠躬盡瘁,更是折服了中國一千多年的歷史,賢臣、智慧的化身、近乎半仙等等,人們對諸葛亮的尊崇在不斷刷新。無論是文人騷客筆下的詩歌散文還是街頭巷尾大家喜聞樂見的章回小說、戲劇演繹,諸葛亮都是不可或缺的主人公。因此,大眾對諸葛亮也顯得格外的熟悉、親切。但縱觀整個三國的正史,諸葛亮也只是作為一個普通的大臣出現(xiàn),諸葛亮的文學(xué)形象和真實形象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對于諸葛亮的研究是人們研究三國歷史的必然,但諸葛亮的形象從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宋元時期、明清時期一直在發(fā)生變化,追根溯源的從頭進行研究也是本文的要義。
1、《三國志》記載中的諸葛亮形象
陳壽所著《三國志》屬于二十四史的前四史,主要記錄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一些重要的人物和歷史事件,一直被史學(xué)界推崇為研究三國歷史最好的史學(xué)資料。南朝時期的劉勰對《三國志》更是推崇直至,稱其“文質(zhì)辨洽,荀、張比之遷、固,非妄譽也?!薄度龂尽芬圆芪簽檎y(tǒng),卻是魏、蜀、吳各自著書,諸葛亮更是單獨做傳,諸葛亮在當時的地位和影響力可見一斑。
1.1王佐之才
諸葛亮生活的東漢末年正是國家大分裂、諸侯割據(jù)爭地盤最激烈的時代,“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一方面顯示出了當時社會的凋敝,另一方面也顯露出了他對當時社會的強烈不滿和對太平盛世的向往。諸葛亮“好為《梁父吟》”“每自比于管仲、樂毅”,并不是自身傲慢,而是來自于十年躬耕造就的堅強意志和十年博覽群書對自身才干的提升。正因為此,龐德公稱其為“臥龍”,司馬徽則推崇其“俊杰之士,有伏龍、鳳雛,”徐庶才敢極力向劉備推舉其輔佐之。諸葛亮的王佐之才毋庸置疑。
1.2文武兼?zhèn)?/p>
《三國志》之所以對諸葛亮單獨列傳,不僅僅是因為其為蜀國丞相,也在于其文武兼?zhèn)洹⒅\略長遠。諸葛亮初出茅廬的第一場考驗便是曹操收降荊州進而南取東吳,諸葛亮在此萬般危機之時促進孫吳聯(lián)合,最后大敗曹操;雖然東吳奪取荊州之后劉備伐吳,兩家聯(lián)盟破裂,但劉備駕崩之后諸葛亮便立馬恢復(fù)了兩家關(guān)系,使得曹魏不敢對兩家動武。尤其是孫權(quán)稱帝之時,諸葛亮肯放下漢室正統(tǒng),對其稱賀,都表現(xiàn)出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
雖然《三國志》未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做過多記載,也只能說明其軍事才能不如政治才干一般卓越,卻也不能抹殺?!肮饰逶露蔀o,深入不毛”說明平南艱險,突出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發(fā)明諸葛連弩、木流牛馬更可為當時奇才,病亡退回漢中之后,司馬懿巡視蜀軍軍營也稱諸葛亮是天下奇才,但數(shù)次北伐最后無果而終,也只能說明其具有一定的軍事才能,卻非卓越。
1.3忠義賢臣
漢武帝當政之后,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提倡的便是眾所周知的“三綱”,而“三綱”之首便是“君為臣綱”,諸葛亮奉行儒家思想,自然被忠君的教化熏陶著,也使得他的身上表現(xiàn)出濃厚的忠君思想。
諸葛亮出茅廬之后,為劉備制定了一整套的發(fā)展戰(zhàn)略,阻擋了曹操的吞并之心,也取得了最終的根據(jù)之地。故而,劉備臨終之時才會放心地把劉禪托付給諸葛亮,并許諾可以取代劉禪。自出茅廬,至病逝于五丈原,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共計27年,真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之所以備受人們尊崇,很大一方面也在于其高尚的人格魅力。
2、筆記小說中的諸葛亮形象
《三國志》可謂是當下人們了解三國歷史最重要、最準確的文獻,但魏晉之時,文學(xué)界和民間流行的筆記小說也對當時的社會狀況有一定的記載?!墩Z林》曾對一場司馬懿與諸葛亮的對戰(zhàn)記錄道:“諸葛武侯與宣王在渭濱,將戰(zhàn),宣王戎服蒞事;使人觀武侯素輿、葛巾、持白毛扇,指麾三軍……宣王聞而嘆曰:可謂名士矣!”這則故事與《三國志》最大的不同則在于其衍生了原文的記載,首次展示了諸葛亮的著裝打扮,這也顯現(xiàn)出了人們對諸葛亮形象的美好想象。合理的想象豐富了諸葛亮的形象,卻也在盡量真實地展現(xiàn)諸葛亮本身,致使衍生之后的很多故事為后來的《三國志通俗演義》等文學(xué)著作塑造諸葛亮的形象提供了素材。
3、諸葛亮形象演變的時代背景
《三國志》無論是在當下還是在當時都被稱作是研究三國時期的最佳史料,但到了東晉時候還是出現(xiàn)了很多關(guān)于諸葛亮的傳說,促進其形象的演變,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諸葛亮一直被人們尊為賢相,晉朝曇花一現(xiàn),社會重歸戰(zhàn)火,人們開始懷念諸葛亮治理蜀國時的井井有條;另一方面,裴松之在對《三國志》做注解時插入了很多個人的看法,而其個人是比較推崇諸葛亮的;最后,諸葛亮的悲劇人生與魏晉南北朝整個時期的悲劇基調(diào)吻合,能讓人們不自覺地把二者結(jié)合起來。
參考文獻:
[1]陳壽撰.(宋)裴松之注《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2011.
[2]于新.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形象之淺析[J].黑河學(xué)刊,2009,(12).
[3]劉緒東.論諸葛亮的悲劇人格現(xiàn)[J].現(xiàn)代閱讀,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