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梅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教學趨勢,這對于廣大的高中歷史一線教師來說,既是一次機遇,也是一種挑戰(zhàn)。所以,就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就顯得尤為必要和重要。在借鑒前人優(yōu)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多年來所積攢的教學經驗,就如何在新課程標準下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小組討論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今天,響應號召,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精品的高中歷史課堂是我們每一位高中歷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如何擺脫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欠佳的尷尬局面,成為我們廣大一線教師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基于此,本文采用理論分析、實地調查、文獻資料等方法就新課程改革理念下如何做好高中歷史課堂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具體內容如下所述:
一、樹立有效課堂的教學理念
理念是指導行動的先引,所以為了確保有效課堂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現,教師就需要樹立有效課堂的教學理念。也就是說,在實際教學中不要為了趕進度、搶時間、完成教學任務而不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一味地講課,之后卻抱怨學生成績不高。教師要意識到歷史是一門有思想、有情感、有生活的學科,是有血有肉的回憶,所以在實踐教學中一定要用思想和情感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理念。具體來說,需要從以下幾個基本點著手:
1.讓學生學會思考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各種手段來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并使其成為一個持續(xù)不斷的過程,讓學生在思考中發(fā)現問題,在問題中學會思考。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來引導學生的思考,也可以通過學生的提問來讓全班共同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鼓勵學生,相信學生,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想說、敢說、愛說,成為學習的主人。
2.讓學生學會學習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樹立“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學思想,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而學會學習就需要教師從以下幾點著手:首先,學生能思考到的問題和答案,教師一定不要代替解決;其次,肯定和認可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進步和成長。此外,多多關注每個學生課堂學習的狀態(tài)和做題的情況,單獨指導,循序漸見,切不可急于求成。
3.讓學生學會生存
21世紀的今天,學生不僅要有文憑,還要有能力。所以,學生要想生存,要想生存得好,就需要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而學習歷史知識是其必須掌握的生存技能之一。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這一點,并能夠在實踐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
二、提高對教材資源應用的有效性
可以說,教材是教師開展高中歷史課程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所以,有效利用高中歷史教材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法寶。而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從以下幾個基本點著手:
1.做好教材內部內容的整合工作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講究連貫性,通過教材內容的整合,將零散的知識連在一起,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例如,在講解“各國經濟體制”的內容時,首先,教師可以將調整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生動地比喻成“鞋”和“腳”的關系,以幫助學生理解;其次,可以以蘇聯領導人的改革為線索,以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為切入點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開展相關內容的講解就顯得更為清晰了,學生也就更容易理解和記憶了。又如,可以將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中華民族的奮起、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建設和祖國統(tǒng)一這三個單元的內容整合在一起來講解,可以使得學生清楚地掌握中國古代、近代和現代的政治制度,并有助于其形成一定的思維體系,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2.做好必修教材之間的整合工作
岳麓版教材是按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來建構知識體系的,三本必修教材的跨度比較大,但又相互聯系,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難把握,所以教師對其進行有效的整合很有必要。例如,在學習必修一第四單元“內憂外患和中華民族的奮起”與必修二第二單元“工業(yè)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一課時,就涉及背景的問題,如果不了解背景對于學生來說就很困難,此時,教師就可以將近代社會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并做到知識的有效連接。
3.必修與選修之間進行有效的整合
也就是說,找到必修和選修之間的聯系點,將其整合在一起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必修一第6課“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與選修一“梭倫改革”就能實現有效的整合;必修一“漸進的制度創(chuàng)新”與選修二“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形成”,系統(tǒng)介紹和學習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歷程,同樣也能結合在一起。
三、有效利用各種教學方法來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
效性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很多新的教學方法應運而生,例如,分層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學方法。在此過程中,多媒體技術也為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性的提高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所以,在實踐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結合所講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科學有效地采用多種學習方法來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時空置換法
歷史事件距離現在比較遙遠,對于當代的學生來說比較難理解,可以說,雖然歷史故事比較好聽,但是真正讓學生分析起來卻比較難。因此,教師就可以采用歷史置換法這一教學方法,將學生引入當時的歷史情境,幫助學生思考問題。例如,在講解“孔子與老子”一課的內容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包括孔廟、大成殿、杏壇、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廟、孔子周游列國等圖,讓學生對孔子的歷史地位和主要活動有所了解和認識,在此背景下,教師提問,“仁”的學說是在什么社會背景下提出的?學生自然回答“春秋之際,戰(zhàn)亂頻繁,孔子寄希望于仁愛挽救社會”。
2.小組討論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集思廣益,發(fā)揮個人的聰明才智來思考問題,討論問題,以幫助其加深記憶,對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例如,在講解“中日改革比較”的內容時,就可以讓學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背景知識,討論來談自己的認識和見解,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做合理的指導、引導和鼓勵。當討論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對各個小組的觀念進行有效的評論,并對重難點知識進行進一步的講解和剖析。
3.聯系實際法
引導學生能夠將歷史問題與現代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做到古為今用,并幫助其對知識進行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也是一種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綜上所述,有效課堂是新課程標準下誕生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更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價值追求,此教學理念的應用有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揮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是,如何將其有效應用到實踐教學中去,還需要教師不斷思考和研究。教師只有在實踐教學中不斷地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總結經驗,才能確保有效課堂的教學理念得到優(yōu)化升級,實現價值最大化。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本文僅是筆者對如何打造有效的高中歷史課堂的探索性分析,愿意拋磚引玉,也希望能夠為更多教師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提供有效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劉建軍.新課程標準下如何進行高中歷史課堂德育滲透[J].都市家教,2016(12).
[2]盧曉華.基于課程標準的高中歷史問題鏈導學設計:以《巴黎和會》為例[J].歷史教學問題,2016(3):139-142.
?誗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