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坤
【摘要】高中物理新課程改革增加了研究性學習,物理教學的本質是自然科學的學習,而科學探究是學習的核心。研究性學習的最終目標應是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學生建立科學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開展物理科技寫作是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一個很好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高中物理 研究性學習 科技寫作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135-02
一、研究性學習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更高層次的問題,才是物理教學知識不斷向前發(fā)展的真實軌跡,而恰當?shù)靥岢鰡栴}則是物理學科不斷向前發(fā)展的動力。
在學校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成為高中物理新課程中素質教育的重要價值取向。物理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實踐性和理論性都很強的學科,因而,針對物理學科教學,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二、物理學科適合開展研究性學習中的科技寫作
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做了大量物理習題,其中相當多的人卻不知道如何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和解決問題。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背景,或學生發(fā)現(xiàn)了某些問題背景,讓學生從其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確定寫作題目,為獲取研究問題所需信息或素材,學生設計必需的觀察、實驗、調查、考察等工作方案,并進行有關信息或素材的采集、整理、然后運用分析推理、歸納總結,對所獲取的信息或素材進行加工,得到研究結論,并最后整理成文.我們將這一發(fā)現(xiàn)問題、確定題目、設計研究方案、采集整理信息或素材、歸納總結出研究結論并整理成文的全過程,叫做物理科技寫作。
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激發(fā)的探索興趣和范圍可能十分廣泛,在物理學習過程中,他們研究的觸角也可能伸得很遠,表現(xiàn)在物理科技寫作方面,學生寫作的內容可能很廣泛。
三、根據(jù)物理科技寫作所研究問題的內容和深度,可以將物理科技寫作分為三種類型
1.知識探究型(又稱為再認識型)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在教師指導下或通過學生自學,對所學的知識進一步理解認識,獲得學習體驗,并形成學習報告,這種物理科技寫作屬于知識探究型。這種探究式學習研究,盡管只是研究性學習的初步,但對于培養(yǎng)學生深人研究的意識,提高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更大范圍和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需求是重要的起點。它能有效地解決所學的知識“是什么”這種知識探究型問題。
教學過程中學生寫的學習物理知識的體會,參觀科技展覽總結,涉及物理問題的簡單的觀察報告或調查報告、簡單的解題報告、簡單的實驗報告等對所學知識簡單應用的文章,都可以歸人知識探究型的物理科技寫作,例如《自行車中的物理學原理》、《噪聲的危害和測定》、《近視眼鏡的檢測》等等。知識探究型是物理科技寫作中最基本、最簡單的。開始物理科技寫作時,應從知識探究型做起。
2.知識靈活運用型(又稱為準學術型)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在教師指導下或通過自學,學生拓寬學習范圍,對所學習的知識有較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對與之相關的知識能夠做比較深入的分析和綜合,經(jīng)過研究和探討對某些問題有一定的見解或觀點,在此基礎上寫出的帶有研究性質的學習報告,屬于知識靈活運用型的物理科技寫作。
學生在知識靈活運用型物理科技寫作所提出的觀點,一般講在學術方面并無太大價值,很多觀點在物理學中早有定論.但對學生來說卻是他們經(jīng)過獨立探究獲得的全新的“再發(fā)現(xiàn)”的認識,例如《節(jié)能燈的節(jié)能探究》、《中學物理實驗中打點計時器的原理及制作》,《玩具車的物理原理及改進》等等。這種“再發(fā)現(xiàn)”的認識,既包括學生對所研究問題新的觀點認識,也包括對所研究問題新的方法認識。它能有效的解決所學的知識“為什么”的這種學術探究型問題。
3.知識發(fā)現(xiàn)型(又稱為學術型)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從教師創(chuàng)設的物理背景中發(fā)現(xiàn)問題,或學生在深入研究物理問題過程中發(fā)現(xiàn)某些問題,以所學的知識為基礎,通過進一步學習,并進行深入觀察、實驗、調查、考察等工作,運用分析推理、歸納總結,對所研究的問題有其獨到的認識,并得到研究結論,這種物理科技寫作屬于知識發(fā)現(xiàn)型。
與知識靈活運用型的物理科技寫作不同,學生在知識發(fā)現(xiàn)型物理科技寫作所提出的觀點,一般說具有比較獨到的見解或創(chuàng)意。例如《學校運動場的構想》、《智能物理實驗室設計》、《電視的昨天、今天、明天》、《城市燈光設計》等等。盡管其中多數(shù)觀點在學術上不一定具有太大價值,但許多觀點或方法是學生首創(chuàng)的,是他們經(jīng)過獨立探究獲得的全新的“創(chuàng)造性”認識。這種“創(chuàng)造性”認識,既包括學生對所研究的問題新的觀點獨到認識,也包括對所研究的問題新的方法獨到認識。它能有效的解決所學的知識“如何發(fā)展”的這種學術型問題。
目前高中物理教學內容中經(jīng)典內容較多,尤其是教學中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占主要地位,通常使學生的學習比較呆板和被動。學生學習了許多物理知識,但有不少人面對簡單的實際問題卻束手無策。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我們需要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中的科技寫作能力,使學生具有主動的學習精神和自學能力,具有科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
參考文獻
[1]傅道春.新課程與教師成長[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廖哲勛.課程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