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漢中
摘 要 對于小學生而言,要想學好數(shù)學,僅僅掌握基本概念和解題技巧,是遠遠不夠的。如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為學生的后期學習和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才是更加值得教學工作者關注的重要課題。文章從優(yōu)化課堂教學、豐富課外作業(yè)形式這兩方面,論述了如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與應用能力。
關鍵詞 小學教育 數(shù)學 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5.056
Abstract Abstract: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t is far from enough to grasp basic concepts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if they want to learn math well. How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good learning habit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later learning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issue worth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optimiz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nriching the form of extracurricular work, the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good learning habits and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learn and apply mathematics.
Keywords primary education; mathematics; learning habits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睂τ谛W生而言,要想學好數(shù)學,僅僅掌握基本概念和解題技巧,是遠遠不夠的。如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為學生的后期學習和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才是更加值得我們關注的重要課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分為“被動學習”與“主動學習”。被動學習中,學生通常因為學習興趣的缺乏,不清楚學習的意義,導致學習低效甚至無效。學生缺少學習動力而空有學習壓力,只有學習的苦惱而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視學習為負擔。而在主動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升,學習用時短、質量高。
所以,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聽講習慣,就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與成績的目的。要做到以下三點:首先是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尤其是書本知識的學習;其次是減少學生課堂學習的時間,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能夠更好地集中精力;同時減緩學生學習時過重的心理壓力,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讓他們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動力,同時也不忽視學生的智力因素,讓他們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自主地獲取知識,推動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
所以可以從課堂教學和精心設計課外作業(yè)兩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具體闡述如下:
1 優(yōu)化課堂教學,注重好習慣為引領的培養(yǎng)方向
1.1 巧妙設疑,讓學生自主探索新知
在課堂上,由于學生的知識、生活和學習方法經(jīng)驗有限,在學習中產(chǎn)生失誤,這不足為怪,這些失誤往往也是教學資源。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讓學生明白聽講對他們來說有多重要。
例如,教學“克、千克”片段: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某樣東西的重量有多少克或多少千克時,有名學生說我早上吃的雞蛋有58kg,老師就幽默地回答:“那這只巨蛋可該減肥了喲!比老師還重呢!”學生答完后像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覺得很奇怪。老師進而引導學生,“注意你使用的單位喲!”學生這時恍然大悟,意識到“克”比“千克”小,應該用“克”做單位合適,重新建立了清晰的重量單位觀念。要讓學生在嘗試和失敗中探索新知。
1.2 為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鄂教版語文二年級教材中有一篇名為《三個小板凳》的課文,講述的是愛因斯坦小時候在學校制作了一個很粗糙的板凳,被老師和同學們嘲笑。老師生氣地對愛因斯坦說:“我想,世界上不會再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钡菒垡蛩固拐f:“一定有比這更糟糕的板凳。”他不慌不忙地從抽屜里掏出了兩個更粗糙的小板凳,并解釋道:“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而剛交上去的是板凳雖然不能讓人滿意,但是比起這兩個要強得多?!闭驗橛辛诉@兩個丑板凳,剛才上交的那個板凳就顯得不那么糟糕了。看到這里,原本生氣的老師不再指責愛因斯坦,而全班同學也再也沒有嘲笑過愛因斯坦。
語文和數(shù)學以及其他學科都是有共通性的,留給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間,然后再獨立思考,從而得到最優(yōu)方案。這樣的能力培養(yǎng)對孩子的任何科目的學習都是很有必要的。
在學習長方形周長時,走進名人生活時,我們作為教師不妨多留出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疑——為什么要做三個小板凳?從而引出長方形周長公式為什么可以是:①長+長+寬+寬,②長+寬,③(長+寬),用孩子曾經(jīng)學過的課文引出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增加孩子們的興趣度與參與度。課堂不是老師的講堂,它是學生合作探疑的學堂,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把課堂充分還給學生。學生應在小組討論中,多虛心聽取其他同學的意見,從而通過文本感知,愛因斯坦做出三個粗糙的小板凳是出于愛因斯坦力求完美的做事風格,他的故事對“態(tài)度決定一切”做了最好詮釋!引出我們學習數(shù)學的作用就是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時我們會有多種方案,應該學會歸納總結從而得到最優(yōu)方案。讓學生通過讀故事,聯(lián)系數(shù)學知識,充分明白一個道理,即使板凳制作得再糟糕,只要堅持不懈,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總能實現(xiàn)優(yōu)化。
實踐證明,讓學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積極參與科學規(guī)律的發(fā)生、發(fā)展全過程,使學生能獲得知識,也能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1.3 尊重和欣賞學生的個性
心理學研究顯示:每個人都感覺自己很重要,并希望自己得到重視。從中得到的啟發(fā)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學會欣賞學生,教師和學生能夠獲得雙贏。只要老師適當引導,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意志領域,便能發(fā)揮最好的作用。
例如:在學習運算定律時,計算245,有的同學用的筆算直接豎式計算了,他覺得比較簡便。有的同學用的245=45=45,還有的同學使用245=(20+4)5=205+45。教師要肯定每一個孩子的算法,因為都是經(jīng)過思考后的正確答案。要鼓勵使用筆算的孩子大膽嘗試,慢慢學會簡單的計算方法與技巧。老師對學生的欣賞和贊揚,能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循循善誘。尊重并賞識學生的發(fā)現(xiàn)十分重要,學生的實踐成果得到老師的肯定,學生自然會十分開心。因此,要對學生自主提出的一些思路予以高度重視,并加以有效引導。
2.1 讓學生自選課外作業(yè)
建議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求自由選擇作業(yè),把“選擇權”交給學生,調(diào)動其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
例如設置“每周一題”環(huán)節(jié),讓孩子自己設計數(shù)學題目,必須是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原創(chuàng)的數(shù)學題,而且要能準確、清晰地說出解題思路,并能告知其他同學這類題目和解題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用處。讓數(shù)學融入生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然后在“每周一題”這個數(shù)學活動課中,指導學生選出一題來考其他同學。
可能往往只有少數(shù)優(yōu)秀學生能清晰地說出題目的來源與解題方法,對這些學生要予以肯定,給予及時有效的評價,能讓獲得感及時地滲透到學生的心中,讓他們更加充滿興趣、充滿信心地迎接下一次挑戰(zhàn)。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不懈努力,在極大程度上鼓舞學生迎接挑戰(zhàn)的積極性,到了下課時間,孩子們就主動湊在一起,去研究難題,從而在班級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比如,用5個5組成一個算式,在五個數(shù)字間填上“+、-、保姑扛齙仁匠閃ⅲ純茨隳蘢齔黽柑猓5 5 5 5 5=0;5 5 5 5 5=1;5 5 5 5 5=2;
5 5 5 5 5=5;5 5 5 5 5=4;5 5 5 5 5=5;
5 5 5 5 5=6;5 5 5 5 5=7;5 5 5 5 5=8;
5 5 5 5 5=9。
能做出1~3題的,鼓勵學生“不錯”。能做出4~6題的,表揚學生“真贊”。能做出7~9題的,大聲說“真?!?。
2.2 要分層次地安排課外作業(yè)
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個體差異客觀存在,老師要因材施教、量體裁衣,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結合他們自身的特點,設計不同的課外作業(yè),讓所有學生都有施展才華的空間,學習成績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學習長方形、圓形的面積后,可以安排課外作業(yè):“我是一個設計師”。
(1)量出家里客廳和餐廳的面積,計算出家里公共面積有多少?
(2)計算家里圓形餐桌或炒鍋的大小。
(3)假如有15平方米的廁所,要你鋪瓷磚,你想如何設計?
讓學生根據(jù)家里面積和有關設施的大小,挑選自己感興趣并可以完成的內(nèi)容。第一題針對學習能力較差的,經(jīng)過實地測量都能完成務。第二題是針對基礎較扎實的學生,需要進行計算。第三題則是對更有能力的學生來布置的。面向不同知識水平與能力的學生來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yè),能使所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升。
2.3 更加開放地安排課外作業(yè)
課外作業(yè)的題型設計應呈現(xiàn)層級性,靈活選擇做題難度。設計開放式的作業(yè),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探索出多種解法、多種答案,留給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和大膽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廣泛獲取和數(shù)學知識相關的內(nèi)容,有效擴展思維空間,讓學生熟練掌握多種解題技巧和方法。針對開放型課外作業(yè)設計談一點看法,以拋磚引玉。
(1)拆的方法:拆掉一個條件,使原問題變成條件不完備的另一個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索答案。
如買來面值0.6和0.8元的郵票共15張,用去10.6元。買來兩種郵票各多少張?如去掉題中郵票共15張這個條件,即得出一道開放題,并且通過引導學生探討各組答案間的關系(算出一組答案后,只要通過增加或減少4張0.6元郵票的方法很快算出來),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中的數(shù)量關系,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提高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和深刻性。
(2)從求異到求同:把幾個相關聯(lián)的問題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的認識逐步深入,從而實現(xiàn)從求異到求同。
例如:教學長方形周長一定時,面積的大小變化??梢宰寣W生準備一個12厘米長的繩子和一個釘板,通過拼擺,算出周長不變時,面積是會產(chǎn)生變化的。
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①的面積=5=5,②的面積=4=8,③的面積=3=9。使學生知道:長方形周長相等時,面積不一定相等。然后緊接著探究出,周長不變時,長和寬相差越小,面積越大。這樣,因為整個推導過程全部由學生獨立完成。老師要努力設計大量開放性的習題,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使他們在解題過程中形成大膽探索和努力創(chuàng)新的學習態(tài)度。
所以在設計和布置作業(yè)時,如果能把來自實踐的理論知識和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聯(lián)系起來,讓作業(yè)貼近生活,學生既樂于接受,又能鞏固掌握課本知識,并能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是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我們教學工作者應順應時代要求,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真正釋放出全部的激情,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