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王洪陽 楊麗榮 韓冬
【摘 要】目的:探討周圍型小肺癌(Smallperipherallungcancer)X線與CT診斷方法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校醫(yī)院和昌平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150例周圍型小肺癌患者,按照不同的診斷方法隨機分為X線組(應用X線診斷方法,75例)和CT組(應用CT診斷方法,75例)。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周圍型小肺癌患者的臨床診斷結果(影像學表現(xiàn))。結果:CT組空泡征、細支氣管充氣征、兔耳征、胸膜凹陷征、鋸齒狀或毛刺征、邊緣不規(guī)分葉征等檢出率分別為32.00%(24/75)、32.00%(24/75)、26.67%(20/75)、36.00%(27/75)、64.00%(48/75)、84.0%(63/75),X線組空泡征、細支氣管充氣征、兔耳征、胸膜凹陷征、鋸齒狀或毛刺征、邊緣不規(guī)分葉征等檢出率分別為10.67%(8/75)、10.67%(8/75)、5.33%(4/75)、13.33%(10/75)、36.00%(27/75)、46.67%(35/75),CT組空泡征、細支氣管充氣征、兔耳征、胸膜凹陷征、鋸齒狀或毛刺征、邊緣不規(guī)分葉征等檢出顯著高于X線組(P<0.05)。結論:周圍型小肺癌的CT診斷方法正確檢出率優(yōu)于X線診斷方法。
【關鍵詞】周圍型小肺癌;CT;X線
【中圖分類號】R814.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6-03--02
周圍型小肺癌是呼吸系統(tǒng)中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好發(fā)于肺段或者肺段直徑20mm處支氣管黏膜上皮癌之中[1]。大多數(shù)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進入到進展期階段,治療過程較為困難,大多數(shù)患者錯過最佳治療階段,最終降低周圍型小肺癌患者的預后想效果[2]。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周圍型小肺癌患者具有一定改善意義,影像學檢查是診斷周圍型小肺癌患者的主要手段。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校醫(yī)院和昌平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150例周圍型小肺癌大學生患者,按照不同的診斷方法隨機分為X線組(應用X線診斷方法,75例)和CT組(應用CT診斷方法,75例)。X線組中39例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21.02±2.66)歲,平均體重為(60.65±12.87)kg;疾病類型:31例鱗癌、20例腺癌、10例小細胞癌、14例細支氣管肺泡癌。CT組中38例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20.10±2.62)歲,平均體重為(60.71±12.83)kg;疾病類型:30例鱗癌、20例腺癌、10例小細胞癌、15例細支氣管肺泡癌。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X線組應用X線(應用的萬東DRF-2型X線胃腸機,電流:30mA~35mA;電壓:60KV~70KV)診斷方法,周圍型小肺癌患者在醫(yī)護工作人員指導下呈站立位,進行常規(guī)胸片檢查。CT組應用CT(采用西門子公司生產的64排CT進行檢查,電流:120mA;電壓:120KV;層厚:1mm~2mm;螺距:2.0mm)診斷方法,掃描出病灶后,以2ml/s速度從患者肘靜脈注入碘海醇(100ml),再進行逐層掃描檢查。
1.3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周圍型小肺癌患者的臨床診斷結果(影像學表現(xiàn))。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0.05時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CT組空泡征、細支氣管充氣征、兔耳征、胸膜凹陷征、鋸齒狀或毛刺征、邊緣不規(guī)分葉征等檢出率分別為32.00%(24/75)、32.00%(24/75)、26.67%(20/75)、36.00%(27/75)、64.00%(48/75)、84.0%(63/75),X線組空泡征、細支氣管充氣征、兔耳征、胸膜凹陷征、鋸齒狀或毛刺征、邊緣不規(guī)分葉征等檢出率分別為10.67%(8/75)、10.67%(8/75)、5.33%(4/75)、13.33%(10/75)、36.00%(27/75)、46.67%(35/75),CT組空泡征、細支氣管充氣征、兔耳征、胸膜凹陷征、鋸齒狀或毛刺征、邊緣不規(guī)分葉征等檢出顯著高于X線組(P<0.05)。
3 討論
X線檢查主要依靠的是電磁波,通過波長和頻率來利用波粒二重性加以詳細檢查[3]。X線在檢查過程中充分利用了物質的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過程中將能量進行有效轉換,最終凸顯出微粒性。X線檢查較為經濟實惠,具有良好的自然對比效果 ,繼而為進一步檢查診斷提供相應參考數(shù)據(jù)。診斷周圍型小肺癌患者的關鍵之處在于增強CT掃描和X線片檢查,經過對比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CT診斷方法具有更高分辨率,繼而能夠早期發(fā)現(xiàn)周圍型小肺癌患者[4]。CT檢查能夠準確地檢查出隱蔽部位病灶,及時發(fā)現(xiàn)病變狀況,能夠清楚顯示腫瘤內部的具體結構[5]。
CT診斷周圍型小肺癌患者的主要優(yōu)點在于:不管是在腫瘤邊緣還是在腫瘤內部的組織結構改變,CT診斷效果顯著高于X線片[6]。本文研究結果顯示CT組空泡征、細支氣管充氣征、兔耳征、胸膜凹陷征、鋸齒狀或毛刺征、邊緣不規(guī)分葉征等檢出顯著高于X線組(P<0.05)。CT 增強掃描能夠鑒別周圍型小肺癌患者的病變位置和具體形態(tài),而X線片對少量胸部積水和血管集中征等無法良好顯示。
綜上所述,周圍型小肺癌的CT診斷方法正確檢出率優(yōu)于X線診斷方法。
參考文獻
張青春.周圍型小肺癌X線與CT診斷方法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11(15):41-42.
蘇全志.周圍型小肺癌X線與CT診斷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2(4):46-47.
徐慶生.周圍型小肺癌X線與CT診斷方法的臨床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5,15(72):117-117.
馬躍虎,李永霞,楊帆等.周圍型小肺癌的CT表現(xiàn)與病理對照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3,23(31):100-103.
鄭海平.多排螺旋 CT 技術在診斷和鑒別早期周圍型小肺癌中的臨床應用[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5,11(22):3319-3321.
張玲紅,呂冬亮,?,摰?多層螺旋CT 多平面重建在周圍型小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4,11(8):1403-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