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飛、李欣檬、付誠佳
(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 412000)
汽車防雨密封性是汽車質量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是汽車系統(tǒng)比較復雜的問題,常常在產品開發(fā)階段未充分識別問題點,待量產后出現(xiàn)批量的漏水現(xiàn)象。因此,漏水問題也一直是困擾整車制造廠的一大難題。本文簡述了新車型在開發(fā)過程中運用淋雨試驗,經多臺份、多批次的驗證,充分識別開發(fā)階段的漏水點并逆向分析,控制開發(f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保障整車的正常量產,同時為后續(xù)車型開發(fā)積累經驗[1]。
車輛漏水是指水從車身外部經車身的間隙流入車內,整車制造廠使用人工模擬降雨環(huán)境來實現(xiàn)淋雨密封性能試驗。在車輛生產的不同階段,整車廠對車輛的試驗要求也不同。車輛試生產期,該階段由于整車的生產工藝、設備參數(shù)等都處于試驗期,所以要通過整車長時間的淋雨試驗(1~2 h),來發(fā)現(xiàn)可能漏水的部位,再進行漏水原因分析和工藝改善。整車批量生產時,設計及工藝缺陷基本改善完成,淋雨主要進行例行檢查,以防偶發(fā)的不符合性帶來的密封性缺陷。
新車型在開發(fā)階段采用BIKINI CAR(BIKINI CAR為清楚觀察水進入車身內部的渠道,淋雨試驗中采用不安裝影響車輛淋雨密封的內飾零部件的方式組裝淋雨試驗車)和整車兩種不同狀態(tài)的車,并按平放、傾斜兩種姿態(tài)分別進行淋雨驗證,驗證時間按照不同的階段、姿態(tài)也有不同的要求。
準備2~4臺BIKINI CAR進行實驗,目的是對設計類的漏水問題改善效果進行確認;全面排查零部件質量方面的漏水問題;全面排查生產工藝方面的漏水問題。試驗條件為:水壓2.0±1.0 bar,降雨量45±25 mm/min,時長2±1 h/次。首先進行4 min漏水確認,排查較為水流式和快滴式漏水故障,同時要防止長時間淋雨試驗積水太多,對實驗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記錄,分析原因并制定措施返工;然后進行15 min漏水確認,排查滴式、蠻滴式的漏水故障,記錄問題,分析原因并制定措施返工;最后進行1~3 h漏水確認,排查不明顯或滲透式漏水故障,記錄問題,分析原因并制定措施返工。
準備1~3臺完整整車,目的是對前期未關閉的漏水問題進行跟蹤確認;模擬正常生產節(jié)拍下的淋雨檢測。試驗條件為:水壓2.0±1.0 bar,降雨量45±25 mm/min,時長2±1 h/次。首先進行4 min漏水確認,排查較為水流式、快滴式漏水故障,記錄問題,分析原因并制定措施返工;然后進行15 min漏水確認,排查滴式、蠻滴式的漏水故障,記錄問題,分析原因并制定措施返工;最后進行1~3 h漏水確認,排查不明顯或滲透式漏水故障,記錄問題,分析原因并制定措施返工[2]。
淋雨試驗由淋雨專項小組進行全程跟蹤,收集、分析漏水問題并判定責任部門,向質量部門提交問題清單,由質量部門進行全公司發(fā)布,同時要求責任部門提報整改措施和整改計劃以按期整改(圖1)。
新車型共發(fā)現(xiàn)19處漏水問題,分別為:車身工藝問題方面,背門密封條下部R角水線(不漏水,但為風險項)、前擋板左側鈑金漏水、左A柱內鈑金縫漏水(側圍加強板與側圍外板搭接處焊接密封膠密封不良)、前擋板右側鈑金處小水流入室內、背門右側鉸鏈水滴式進入車身頂蓋處內腔、背門左尾燈外側安裝孔鈑金錯邊,水流式流入背門內腔;設計問題方面,擾流板總成卡子漏水、擾流板總成螺柱墊片滲水、右前門喇叭漏水、背門左側調整塊鈑金孔進水,在內板成水滴流動、背門排水孔被牌照燈安裝板遮堵;涂裝工藝問題方面,背門尾燈側面鈑金貼合處進水、右后尾燈盒內板漏水、背門左側尾燈盒處外部鈑金密封膠開裂,水流式流入背門內腔、背門右側尾燈盒處外部鈑金密封膠開裂,水流式流入背門內腔、右后側圍后部一處(固定尾燈上部螺釘孔旁)密封、室內地板線束后倉處護套漏水;零部件問題方面,固定尾燈橡膠護套水流式流入后倉內腔;總裝工藝問題方面,后風擋玻璃下段水流式流入后倉。
這類問題原因可分類為:外飾件密封層設計不合理;車身內腔濕區(qū)未做好水流導向;與濕區(qū)相連接內飾件密封層設計不合理。對此問題的改進措施有:設計時,充分考慮水流速度和壓力,對密封位置面積做充分評估,然后選擇防水層的材料、密度和厚度,并做充分驗證。
數(shù)據上做好水流模擬走向,對內腔內的水流要考慮足量的疏導;充分考慮水流速度和壓力,對密封位置面積做充分評價,然后選擇防水層的材料、密度和厚度,并做充分驗證。
這類問題原因可分類為:鈑金沖壓變形影響涂膠;車身焊接精度差、鈑金重合影響涂膠;點焊密封膠打膠不良。對此問題的改進措施有:優(yōu)化鈑金沖壓工藝,減少變形量和角度;提高車身焊接精度,對多重鈑金貼合處做重點控制;提升點焊密封膠打膠員工質量意識,嚴格做好自檢。
這類問題原因可分類為:密封膠涂抹不良,烘干后形成沙眼;密封膠涂抹量不足,車輛震動后膠面開裂;密封膠涂抹位置錯誤,影響總裝堵蓋安裝。對此問題的改進措施有:對密封膠進行自檢,對常發(fā)位置進行重點控制;嚴格驗證設計定義的涂膠量進行涂抹,對常發(fā)位置進行重點控制;對涂膠位置進行自檢,不允許膠堵住和影響車身堵蓋工藝孔。
這類問題原因可分類為:玻璃膠打膠不良。對此問題的改進措施有:對玻璃膠進行膠型和軌跡100%確認,對膠高和膠寬每班2次抽檢,確保玻璃膠穩(wěn)定性[3]。
本文主要介紹了新車型開發(fā)各階段淋雨試驗的方式和要求,并分析了設計、四大工藝淋雨漏水的原因及改進措施。由于受知識、工程實踐經驗以及分析解決工程生產能力影響,對車輛防水密封問題分析認識還不夠,請同行指出其中的不足和錯誤的地方,以便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