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種價值理念和道德素養(yǎng),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前提。誠信是中國傳統(tǒng)道德里最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高校師生的誠信建設也越來越被重視。加強高校師生誠信教育、建設和諧校園,是高校誠信體系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誠信;道德;高校師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校是培養(yǎng)高素質(zhì)人才的地方,在全社會的誠信建設中起著帶頭和表率作用。然而在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下,高校正面臨誠信危機,失信現(xiàn)象在高校師生乃至學校管理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xiàn)。
一、高校師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xiàn)
1.高校學生誠信缺失的表現(xiàn)
(1)學習誠信方面??荚囎鞅资悄壳案咝W生中最惡劣的不誠信行為。作弊手段主要有夾帶、偷看、傳遞、暗號、替考等。調(diào)查顯示:3.5%的大學生考試經(jīng)常作弊,41.9%的大學生偶爾作弊??荚嚤臼强疾閷W生階段性學習效果、檢測學習能力的渠道,應公平、真實、嚴肅,但現(xiàn)下高??荚囎鞅装l(fā)生率增長,使考試失去了價值。
(2)經(jīng)濟誠信方面。助學金申請不誠信也是較明顯的一個方面。某些學生在申請助學金時,虛構偽造家庭狀況,加上當?shù)孛裾块T沒有嚴格把關,學校便給予認定。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這些學生出手闊綽,并未珍惜國家給予的補助。助學金是幫助真正家庭困難學生完成學業(yè)的,并非是用來改善日常開銷的。
(3)日常交往方面。主要表現(xiàn)在與人相處過程中隱瞞真相,捏造事實,做事不講信用,不遵循規(guī)章制度,時間久了,不僅耽誤事情,也會傷人情感,失去朋友。另外,就業(yè)方面,在簡歷上偽造身份經(jīng)歷或簽約后無故違約也時有發(fā)生,查處后不僅自身受到處罰,也嚴重損害了廣大大學生的形象。
2.高校教師誠信缺失的表現(xiàn)
(1)教書育人方面。教書育人是指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在傳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以自身的道德行為和魅力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人格。有的教師在選擇從事教師行業(yè)時信誓旦旦,然而現(xiàn)實卻事與愿違。比如,教學座談會上學生反映有的教師上課單純念課件,與學生少有互動。有的學生表示,輔導員一學期就見一次,平時除了轉(zhuǎn)發(fā)幾條消息之外很少關心過班級。長此以往,教書育人將成為空談。
(2)學術科研方面??蒲惺歉咝=處煹囊粋€重要任務,也是晉升的必要條件。有的教師表現(xiàn)得過于急功近利,為了在短時間內(nèi)晉升或者提升科研業(yè)績,弄虛作假,抄襲、剽竊、侵吞他人科研成果。也有教師隨意制訂實驗數(shù)據(jù),置實事求是的科研精神于不顧。此類行為嚴重破壞科學研究的正常秩序和公平競爭原則,與求真務實的學術研究精神大相徑庭。
二、深入分析高校師生誠信缺失的原因
1.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高校是社會的一部分,社會上一些不誠信現(xiàn)象和風氣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高校師生產(chǎn)生影響。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逐步確立,因制度不完善而出現(xiàn)一些誠信缺失的現(xiàn)象,對傳統(tǒng)的誠信美德造成嚴重沖擊。高校師生作為社會中的精英群體,如果分辨力和自律性不強,便會逐漸喪失誠信觀念,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標準。
2.家庭教育的忽視
任何人在社會化過程中都無法脫離家庭的影響,家庭教育對誠信素養(yǎng)的形成和維持有重要作用。然而家庭生活中更看重榮譽和成就,忽略對日常不當行為的規(guī)范和調(diào)整。家長從事社會各個層面的工作,自身如果也存在不誠信、欺騙他人的僥幸心理,必然會對孩子價值觀的形成起到負面影響。一旦在家庭環(huán)境中形成錯誤的理念,必然也會將不好的形象和理念帶到高校中去。
3.學校教育的盲區(qū)
一直以來,學校育人的重心偏向于智育,德育相對弱化,因此,很多學生在思想政治問題上缺乏自律,在待人接物、是非選擇時以自己的意志為主,但在短時間內(nèi)不會造成嚴重后果,就是這樣的想法使其逐漸失去原則。高校教師如果一味追求榮譽和晉升,就更無法將德育與智育相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誠信觀念。
4.自身要求的忽略
高校師生的情商、智商都很高,群體產(chǎn)生誠信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過分看重眼前利益和榮譽,自身缺乏誠信素養(yǎng),在誠信修養(yǎng)提升方面沒有予以重視。從而漸漸迷失社會公德心,致使高校環(huán)境誠信缺失。
三、認真把握高校師生誠信建設的重要意義
1.高校誠信建設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務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xiàn)到教書育人全過程,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誠信建設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提升師生道德素養(yǎng)。因此,高校師生誠信理念的培養(yǎng)是思政工作的重要任務。
2.高校誠信建設是和諧校園文化的必要保證
高校誠信建設主要依賴于高校教職工和大學生群體,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與師生工作和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緊密相連,他們的精神面貌和行為談吐都與和諧校園的建設密切相關,只有堅持誠信的道德理念,才能保證和諧校園的建設得以實現(xiàn)。
四、改善高校師生誠信素養(yǎng)的有效措施
1.加強誠信教育,營造誠信氛圍
誠信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又是經(jīng)濟社會的道德底線。政府及高校應結合高校師生日常面臨的各種實際問題,鼓勵采用多種活潑有效的方式,加強師生誠信教育,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課堂上。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我校近90年來始終堅持和弘揚的特色品牌文化,是立校之本、興校之根。誠信是一種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品質(zhì),我校的特色活動誠信案例分析展示大賽用一種可見的、合適的方式把誠信表現(xiàn)出來,通過“第二課堂”案例分析展示汲取精神養(yǎng)分,使誠信理念、思維、品質(zhì)和修養(yǎng)影響全體師生。我校還將誠信融入其他各項活動中,如辯論、微視頻、征文、講座等,引導師生在實踐中對照自己的誠信品質(zhì),優(yōu)化高校誠信氛圍。
2.制訂和完善誠信檔案以及法律法規(guī),提供制度保障
學校在辦學上要牢牢堅持誠信原則,在教學活動中加大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力度,在師德教育中強化誠信的育人品格,在榮譽申報、學術發(fā)表、職位晉升、評獎評優(yōu)、考試應聘等方面制訂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嚴肅表明對不誠信行為的懲罰機制,通過制度的強制性促使高校師生端正誠信理念,掐滅投機取巧的僥幸念頭。同時,建立高校誠信檔案,甚至與社會誠信檔案對接,如實記載高校師生的日常誠信狀況,在其他評比和晉升中將其作為重要參考指標,采用一票否決制,通過強有力的制度保障有效強化師生誠信意識,凈化校園環(huán)境。
總之,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主體部分,其目標是服務區(qū)域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著力為地方培養(yǎng)高素質(zhì)人才,誠信是中國傳統(tǒng)倫理文化的重要范疇,是我國傳統(tǒng)道德中最重要的規(guī)范之一。營造誠信氛圍、創(chuàng)新誠信模式、完善誠信機制和強化誠信踐履是高校師生誠信道德建設的根本途徑,通過誠信教育與誠信管理、自律與他律互補,高校師生一定能夠提升誠信理念,樹立誠信價值觀,杜絕誠信危機,構建誠信校園,為社會風氣貢獻一股清流。
參考文獻:
[1]杜秀娟,朱玉麗.關于高校誠信建設的幾點思考[M].教育與職業(yè),2013(5).
[2]盧中旺,尹春芬.高校師生誠信問題研究[M].高教論壇,2006(8).
[3]陸振生.關于高校加強誠信教育的思考[M].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4]楊永寬.加強高校誠信教育的幾點思考[M].求實,2006(12).
[5]王耀宗.高等學校學生考試作弊問題探析及對策[M].科教導刊,2013(3).
[6]于粉娟.加強高校誠信教育的幾點思考[M].歲月(下半月),2012(9).
作者簡介:方爽(1990— ),女,安徽樅陽人,講師,高校輔導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