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曙光
摘 要:在幼兒園工作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家園溝通。通過家園溝通能夠有效連接老師和家長,從而進行信息的互通有無,從而促進幼兒園工作的順利開展。在開展家園溝通工作的過程中應該重視溝通的有效性,妥善為家長解決各類問題,從而有效發(fā)揮家園溝通的作用。因此在家園溝通的過程中應該堅持“小事不小視”的原則。
關鍵詞:家園溝通 小事不小視 措施
引言
要想順利的開展幼兒園管理工作,就要高度重視與家長的配合,通過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從而使家長了解學校的每一項安排,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到幼兒園的管理工作中來,從而提高幼兒園的管理水平。而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在進行家園溝通的過程中應該秉承“小事不小視”的原則,使家長感受到工作人員的一片赤誠之心,能夠更配合工作人員開展工作。[1]
一、積極主動的交流是做好家園溝通的前提
在家園溝通的過程中應該保持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使家長能夠感受到教師對于孩子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從而贏得家長的理解,有利于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如果在家園溝通的過程中,教師無法做到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其中去,就會導致家園溝通工作的效果事倍功半。例如,年幼的孩子進入幼兒園后,大多數家長都希望與老師進行深入的溝通,從而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如果教師在與家長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持消極的態(tài)度,用“很好”、“不錯”等籠統(tǒng)的詞語敷衍家長,就會使得家長對教師形成一種負面認識,認為教師在工作的過程中不夠負責,不愿意信任教師。[2]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如果改變交流態(tài)度就能夠收獲截然不同的溝通結果,尤其是在與那些不善于與老師進行溝通的家長,教師應該積極主動的與其進行溝通。例如,在與想要了解孩子在幼兒園表現的家長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主動的和家長進行溝通,并將學生在幼兒園的具體表現描述給家長,必要的情況下還可以借助圖片、小視頻證明自己的說法,使家長能夠全身心的信任你。因此在開展家園溝通的過程中應該主動與教師進行溝通,從而使教師能夠贏得家長的信任。
二、足夠的交流時間是做好家園溝通的保障
家園溝通需要教師與家長就孩子存在的問題進行溝通,而溝通勢必需要一定的時間,只有保證充足的溝通時間,才能夠將問題進行深入的交談,從而能夠保證溝通過的有效性,減少家園之間的矛盾。但是部分教師在進行工作得過程中,認識不到溝通的重要性,因此忽視了溝通工作的開展,容易導致一些問題的出現。例如,孩子在幼兒園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磕碰的情況,教師如果沒有和家長進行充足的情況,就會導致家長不信任幼兒園,認為幼兒園的老師對自己的孩子照顧不到位、工作不負責任。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重視溝通工作的開展,定期與家長進行溝通,就學生在學校的一些情況與家長進行交流,從而使家園之間形成一種信任的關系。對于與教師見面比較少,溝通不變的家長,教師可以選擇借助微信等工具與其進行交流,從而保證有足夠的溝通時間,家長能夠理解教師的工作,從而保證教師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平等的交流地位是做好家園工作的關鍵
所謂平等的交流地位是指家長與教師進行溝通的過程中,要將兩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能夠進行暢通的交流,從而保證溝通的有效性。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家長和教師在進行溝通的過程中容易出現位置的失衡,總有一方站在了“權威者”的角度,這也就使得家園溝通的效果事倍功半,不利于溝通效果的提升。在家園溝通過的過程中,如果教師總是將自己放在“權威者”的角度,就會使得其在與家長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會將自己放在較高的位置上,命令家長做這做那,從而使家長產生厭煩心理,降低家長與教師溝通的效果。如果家長將自己放在“權威者”的位置上,就會使得家長在與教師溝通的過程中,將教師當成自己家庭的私有物品,要求教師的一切行為都為自己的孩子服務,一旦教師無法滿足其需求,就會對教師惡言相向,從而惡化家園關系,不利于形成和諧的家園關系。為了能夠改善這種情況,在家園溝通的過程中應該教師和家長都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教師擺正自己的位置,就要把自己和家長放在相同的位置上,能夠理性的聽取家長的意見,從而贏得家長的信任,提高家園溝通的效率。家長擺正自己的位置,能夠心平氣和的與教師進行溝通,以建議的語氣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
使老師能夠認真考慮家長的想法,使家園之間能夠形成良好的溝通關系。[3]
四、科學的溝通技巧是家園溝通的重要保障
在進行家園溝通的過程中,要想獲得較好的溝通效果,就要重視溝通技巧的應用。通過恰當、科學的溝通技巧的應用,能夠提高溝通效率,推動良好的家園關系的形成。首先應該重視語言的簡潔性。教師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為了表現自己的負責性,往往會把簡單的事情翻來覆去的講,使得家長產生厭煩心理,從而使得家園溝通的效果不高。為了能夠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在與家長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應該使用簡潔的語言。其次,做到認真傾聽,在家園溝通的過程中,有的教師對于家長反映的問題一帶而過,不夠重視,使得處理效果達不到家長預期,從而引起家長的不滿,不利于和諧的家園溝通關系的形成。因此教師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傾聽,了解家長的需求。最后,重視反饋。教師在聽取的家長的意見以后,應該就最終的解決結果反饋給家長,使家長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重視和負責,從而推動良好的家園關系的形成。
結語
在開展幼兒園工作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需要進行“家園溝通”,良好的“家園溝通”能夠搭建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橋梁,減少家園之間的矛盾,從而能夠提高幼兒園的教學水平。在進行“家園溝通”的過程中要重視工作方法的選擇,根據具體的問題選擇科學的方法,從而能夠在家園之間形成一種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關系。在進行“家園溝通”的過程中應該堅持“小事不小視”的原則,有效處理各類問題,從而能夠形成和諧的家園關系。
參考文獻
[1]劉云艷; 陳希.幼兒園教師家園溝通勝任力特征及其提高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6(02).
[2]徐紅.家園溝通的現狀及其改善對策[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2(10).
[3]陳易萍.幼兒園教師家園溝通勝任力現狀與影響因素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