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利
摘要:在大專計算機教學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公共課程,主要教學目的是教授學生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眾所周知,計算機能力是未來工作中的必備能力,所以教師應重視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教學。本文在調查大專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之后,總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應策略。
關鍵詞: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8)13-0159-02
1 概述
隨著大數(shù)據時代的到來,計算機的使用越來越普遍,每個工作崗位都或多或少的涉及計算機的應用,這也就要求大專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原來培養(yǎng)的大專學生只是簡單了解計算機,但其計算機應用能力卻不能達到工作崗位的要求,為此,我們對現(xiàn)階段的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分析,總結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策略,希望廣大教師能在本文基礎上進行深入探究,將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進行到底。
2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課堂枯燥,教學成果不突出
在大專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忽視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認為大專學生以技能學習為主,學生具備充分的學習自主性,所以不必刻意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很多教師在課堂中照本宣科,完全依賴ppt來開展教學,課堂氣氛十分壓抑,很多學生多認為計算機基礎課比較枯燥,部分學生甚至逃課。通過調查分析,我了解到現(xiàn)在的大專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意識,仍舊需要教師來引導學生去完成學習,枯燥的課堂會導致學生厭學情緒,所以計算機教學很難達到很好的教學成果。
2.2 計算機應用的基礎課學習缺乏實踐訓練
很多大專學校在開展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時,沒有開設相應的實踐訓練,教師認為基礎課以引導學生學習基本計算機技能為主,不需要過多的實踐練習;還有部分學校因為器材問題無法開展足夠的實踐練習。經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從實踐中學習計算機知識的速度要快于課堂理論學習;很多學生在理論知識考試中取得了非常高的分數(shù),但學生在實踐操作時卻表現(xiàn)不佳,比如打字速度慢導致很多學生的計算機實戰(zhàn)能力差。在學生未來工作中,學生需要使用word來寫文檔,打字速度這一點就可能導致學生在找工作時被拒絕。
2.3 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學習效率低
在大專計算機教學中,很多教師都采用單一的課堂教授模式,很多教師主張自己借助多媒體技術來計算機教學,但其課堂方式仍舊是教師講解,其本質沒有改變。教師對知識很了解,通過課堂講解也讓學生了解了知識,但學生是否完全掌握、是否會應用知識,教師很難通過課堂講解來了解。很多教師通過課下作業(yè)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練習、了解學生掌握情況,但這一形式很難防止學生的課下作業(yè)抄襲問題。 可見,單一的課堂講授方式效率較低,不適合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實用能力。
2.4 學生評價方式不合理
在大專計算機教學中,很多學校的考核方式仍舊是考試形式開展,而且多為理論考試,這與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初衷相違背;有些學校也嘗試開展計算機上機考試,但考試題目過于模板化,經常從題庫中選取題目,這導致學生為考試而學習,也就會遺漏某些考試不涉及的內容。在考核標準中,所有的分數(shù)都壓倒了最終考試身上,對學生平時的學習表現(xiàn)沒有評價,這導致很多學生在平時課上不認真學習,在考試前突擊學習,學生會錯過很多經典計算機知識的學習,進而導致學生的知識儲備不完善。
2.5 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在大專計算機教學中,教師主導課堂的模式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缺乏主動性,教師講解在推著學生學習,被動的學習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學生作為獨立主體,只有發(fā)揮其主動性才能促使學生更高效的學習;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就忽略了這一點,教師主導課堂而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教師在課堂上只能講解有限的知識,而更多知識需要學生自學,如果學生沒有學習主動性,很難引導學生在課外學習其他知識,所以教師應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導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 改進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措施
3.1 興趣引導,提升課堂趣味性
為提升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的趣味性,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加入課堂教學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在講解ppt的制作時,應拋棄原本教材中模板式的教學素材,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作為素材來教授學生制作ppt,教師應注重ppt的美觀性,通過制作美觀的ppt來激發(fā)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ppt的興趣。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添加一些互動環(huán)節(jié),比如教師在展示ppt制作時,可以讓學生提出一些觀點,比如實現(xiàn)旋轉字體等有趣的功能。
3.2 實踐為主,提升學生實戰(zhàn)能力
在大專計算機教學中,教師應提升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在課堂上給學生更多時間進行上機操作,讓學生動手去完成一個項目,從而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比如教師在講解ppt的制作時,可以先快速示范ppt的制作,然后將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去完成ppt的制作,學生在制作中會遇到更多的實踐問題,比如有些學生不知道如何調整輸入法、不會調整窗口大小,這些簡單而使用的技能教師很少在課堂中講解,而學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另外,教師在給學生布置實踐任務時,可以給學生更大的自由度,讓學生自由制作ppt,這樣學生就能發(fā)現(xiàn)更多問題、學習更多實用技能。
3.3 多種手段,提升課堂效率
為解決大專計算機教學中教學手段單一的問題,教師可以將各種新鮮教學手段應用到計算機教學中,比如小組教學、游戲教學,都是比較高效的方法。在開展小組教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討論任務,小組討論模式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度,提高課堂討論效率。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組織游戲教學,引導學生通過玩游戲來提升計算機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在上機時允許學生適當?shù)赝嬗嬎銠C游戲如打字游戲,通過游戲來提升學生的打字能力。在理論課中,教師也可以開展游戲競賽,如知識擂臺賽,學生的爭強好勝心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在游戲過程中,學生也能學習更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
3.4 多元化評價,完善計算機教學模式
原有的單一考試評價體系十分不科學,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將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納入評價指標,從而促使學生在平時課堂中認真學習。另外,評價體系也不能是絕對的考核個人能力,也要考慮學生的努力程度、進步程度,讓每個學生的勤奮都能在評價體系中得到認可,從而持續(xù)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多反饋,為教學模式提出建議,并根據學生反饋來不斷完善計算機教學模式。
3.5 學生主導,鍛煉學生自學能力、探索能力
為幫助學生在計算機課堂中學到更多有用知識,教師應將課堂主導權交由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可以在將原本的課堂講解內容改為學生自學,讓學生邊上機操作、邊自學知識,并鼓勵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通過討論解決;在學生完成自學后,可以邀請部分學生展示學習成果。這樣大部分學生可以完成自學,而其余學生可以通過討論和學生展示來完成知識學習。
4 結論
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學生應用能力不足,本文也對其深層原因進行了剖析,其中缺乏實踐訓練、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是最為關鍵的原因,教師應格外重視這兩點;在課程改革策略中,教師應優(yōu)先推進上機操作和自主學習,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學習意識,引導學生在課堂之外去吸收更多的計算機知識,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計算機自學習慣,確保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可以與時代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 嚴思靜. 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J]. 信息與電腦:理論版, 2017(1).
[2] 康超. 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改革問題分析[J]. 軟件:電子版, 2017(2).
[3] 韓伊娜. 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 教育科學: 全文版, 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