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琦 徐伏蘭 李云杰
PDCA循環(huán)又稱戴明環(huán),是一種科學的、程序化、標準化的管理模式[1]。在醫(yī)院管理中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一般分為計劃、實施、檢查及改進,通過不斷的循環(huán)最終達到目的。PDCA也廣泛應用于臨床教學管理中[2]。并取得較好的效果[3],在臨床見習帶教管理中應用PDCA通過提高帶教老師的責任心、理論知識及專業(yè)技術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婦科腫瘤是一門專業(yè)性極強的學科,理論及實踐均較難,且隱私性強等原因,均能造成學生的心理抵觸,達不到教學目的,為此我科教學團隊討論將PDCA運用至婦科腫瘤見習中,取得較好的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10月—2017年8月在我院見習的湖北科技學院2013級本科見習生80名作為研究對象。所有見習生均完成婦科腫瘤理論知識學習。根據學號的奇偶數分組,將學號為奇數學生分為實驗組,學號為偶數學生分為對照組,每組各40名。實驗組采用PDCA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法教學,實驗組中,男生17名,女生23名,年齡為21~23歲,平均年齡為(21.00±1.45)歲;對照組中,男生21名,女生19名,年齡為22~23歲,平均年齡為(22.00±0.36)歲。兩組學生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實驗組采用PDCA循環(huán)教學。(1)計劃階段:充分評估學生對婦科腫瘤不感興趣的原因,主要包括婦科腫瘤為女性患者涉及隱私問題,理論知識多且枯燥,同時也難理解,臨床實踐強,腫瘤患者的心理因素不配合見習生問診等,均是影響婦科腫瘤見習效果的原因。(2)實施階段:每批見習生來科室見習均行入科教育,要求正確的著裝,充滿自信。入科教育由教學秘書負責完成,主要介紹科室基本情況,科室常見病及多發(fā)病,并介紹帶教老師,均為臨床經驗豐富的醫(yī)師,婦科腫瘤是婦產科很重要的分支,雖然枯燥但是其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告知患者均有求治的心理,耐心地講解及聆聽可以緩解患者的壓力,以便更好的配合教學,克服見習生的心理壓力。參與當天臨床醫(yī)生工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最后選擇一個相對配合且依從性較好的患者問診,并讓學生寫出首次病程記錄及大病歷,帶教老師修改。(3)檢查階段:帶教老師對見習書寫的首次病程記錄及大病歷進行修改及點評,出科前完成見習自我評價及教學滿意度評價表,帶教老師完成對學生的評價,雙方考核納入評先評優(yōu)中,所有學生完成婦科腫瘤見習后,舉行理論知識考試。(4)改進階段:通過學生書寫病歷的問題所在,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對學生自我評價相對欠缺的問題及時改進,對帶教老師特別滿意者給與一定獎勵,連續(xù)三次被學生給與差評者取消半年帶教資格。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教學方法教學。
帶教老師對見習書寫的首次病程記錄及大病歷的點評,出科前見習自我評價及教學滿意度評價表,自我評價包括較好、一般及較差,較好及一般記為合格,較差記為不合格。教學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及不滿意,滿意及一般記為滿意。帶教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分為滿意、一般及不滿意,滿意及一般記為滿意;所有學生完成婦科腫瘤見習后,舉行理論知識考試成績的比較。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當n<40,或T<1時,用四格表資料的Fisher確切概率法。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學生首次病程記錄及大病歷書寫質量,實驗組及格率為90.0%(36/40),對照組及格率為70.0%(28/40),兩組比較,差異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首次病程記錄及大病歷質量書寫
比較兩組學生自我評價合格率,實驗組合格率為80.0%(32/40),對照組合格率為62.5%(25/40),兩組比較,差異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自我評價合格率
比較兩組學生教學滿意度,實驗組即PDCA組滿意率為95.0%(38/40),對照組滿意率為60.0%(24/4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學生教學滿意度
比較帶教老師對兩組學生的滿意度,實驗組滿意率為90.0%(36/40),對照組滿意率為65.0%(26/4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比較帶教老師對兩組學生滿意度
比較兩組學生出科考核成績,實驗組學生成績(85.84±2.57)分,高于對照組的(71.47±4.36)分,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比較兩組學生出科考核成績(±s,分)
表5 比較兩組學生出科考核成績(±s,分)
一名合格的醫(yī)學生除了需要掌握堅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接受臨床實踐,而見習是醫(yī)學生從理論知識轉為臨床學習的重要過度階段[4],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學習醫(yī)患溝通技巧,見習是每個醫(yī)學生成長不可或缺和重要的過程,充實的見習生涯可能改變醫(yī)學生對各學科的態(tài)度及熱情。婦科腫瘤患者除了性別特殊外,還有特殊的腫瘤患者的情感因素,因此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道德與素養(yǎng),還要使見習生初步了解醫(yī)患溝通的重要性。其中良好的教學方法也能促進學生學習,提高教學質量[5-7]。目前國內絕大部分醫(yī)學院校采用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理論知識到實際操作[8]。CBL教學法在國內婦產科臨床教學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9]。但是在愈發(fā)緊張的醫(yī)患關系的時代,各種新的教學模式逐漸出現(xiàn),比如武漢大學與美國芝加哥大學聯(lián)合舉辦的CPPT課改,取得普遍好評[10]。
PDCA作為一種管理工具被應用于多個領域,首先在醫(yī)院管理,后延伸至教學管理,如我科實行的見習管理。從本文的對比研究可以看出,實驗組學生首次病程記錄及大病歷書寫質量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帶教老師對實驗組學生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學生出科成績?yōu)椋?5.84±2.57)分,高于對照組的(71.47±4.36)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充分顯示PDCA循環(huán)能夠明顯提高婦科腫瘤見習生的教學效果。
PDCA 在計劃階段通過建立良好的計劃,分析見習生可能存在的問題在實施階段進行逐一解決,并且對教學效果進行充分評估,包括學生自評及學生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調查,及時對教學質量進行反饋,隨后進行下一輪的改進,通過每個環(huán)節(jié)不斷的改進和完善,達到提高整體見習質量的為目的,使得婦科腫瘤臨床見習工作順利進行。在婦科腫瘤見習過程中,三大常見癌癥,即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三者之間既有相似性,同時又存在差異性,PDCA組見習生通過自己親自問診,了解患者臨床癥狀,治療方式等,再結合理論知識,使得其能夠更加深刻地掌握該知識點,而達到教學目的。在病史采集過程中學生的溝通能力。協(xié)作、分析及總結問題的能力均得到了改善,提高了學生臨床綜合素質,從而提高教學效果[11]。PDCA循環(huán)法不僅使臨床帶教老師遵循計劃教學,同時使臨床帶教老師更加明確教學方向和教學目標,也更利于臨床帶教老師總結教學經驗,使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12]。PDCA循環(huán)教學目的明確,操作有規(guī)律,便于檢查及考核,使臨床見習帶教更加規(guī)范、系統(tǒng)及標準,使得婦科腫瘤見習生獲得最大收益。
綜上所述,PDCA 循環(huán)應用于婦科腫瘤臨床見習帶教中效果顯著,能提高見習生理論知識及基本技能操作等水平,提高學生醫(yī)患溝通能力,有效提高見習教學質量與見習生評價,提高帶教老師的帶教意識及綜合素質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