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云
【摘要】目的:比較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溶栓策略(院內、急診)臨床治療價值。方法:A組行急診溶栓,B組行院內溶栓。結果:A組院內病死率顯著低于B組(P<005),A組血管再通率顯著高于B組(P<005),兩組心肌酶譜(CK-MB、CPK)峰值時間、左室射血分數對比P<005。結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溶栓的臨床效果更優(yōu)。
【關鍵詞】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策略;急診溶栓;院內溶栓;治療價值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志碼】
B【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6-218-01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疾病,主要治療方法有介入治療、抗凝療法、手術療法、溶栓療法等,雖然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開通率明顯高于溶栓[1],但因設備、技術等因素顯示,溶栓仍然是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的治療方法。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最佳治療時間為發(fā)作后1-2h,我院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急診溶栓,效果顯著[2],現應用對比分析的方法探討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療中的價值,如下文所述: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抽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女性33例,男性47例,平均年齡為(5607±730)歲。根據溶栓策略不同將其分為A、B兩組,每組各有患者40例,在性別、年齡等資料方面兩組無巨大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B組患者接受院內溶栓治療,發(fā)病后先接受常規(guī)治療,病情穩(wěn)定后在實施溶栓治療。A組患者接受急診溶栓治療,懷疑急性心肌梗死者,急診醫(yī)生應迅速給患者完成標準的12導心電圖,及時是心肌梗死發(fā)病早期,心電圖也很少正常,故及時檢查心電圖有利于識別心肌缺血患者,方便實施治療。配備內科醫(yī)生,迅速判斷患者是否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若內科醫(yī)生不在場,急救人員應立即將心電圖結果詳細記錄并傳回醫(yī)院科室以確診,治療。一旦確診且無禁忌癥者,應立即實施溶栓治療。溶栓前給予患者吸氧、鎮(zhèn)靜、止痛治療,首先靜脈推注4000U肝素,在將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10ml與10U瑞替普酶混合,進行靜脈推注。溶栓12h后進行凝血檢查,提示無異常,皮下注射5000萬U低分子肝素,間隔12h用藥1次,連續(xù)治療5d。辛伐他汀,40mg/(次·d),貝那普利,10mg/(次·d)。溶栓期間加強患者相關指標檢測,確保治療安全性。
13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20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t檢驗;計數資料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死亡率與血管再通率對比B組中有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為750%;29例患者血管再通,再通率為7250%。A組中無患者死亡,死亡率為000%;有37例患者血管再通,再通率為9250%。經統(tǒng)計分析,A組院內病死率顯著低于B組(P<005),A組血管再通率顯著高于B組(P<005),
22兩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心肌酶譜峰值時間對比兩組心肌酶譜(CK-MB、CPK)峰值時間、左室射血分數對比P<005,詳細情況見表1: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后2h內是最佳治療時間,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實際情況,確定無溶栓禁忌癥后實施溶栓治療,治療時間越早,患者血管再通率越高,死亡率越低[3]。本次研究詳細記錄兩組患者死亡情況、血管再通情況,并實施組間對比分析。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后左室射血分數及心肌酶譜峰值時間[4]。接受急診溶栓治療的A組在血管再通率、心肌酶譜峰值、左室射血分數方面明顯優(yōu)于B組,死亡率顯著低于B組。該結果進一步證明急診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急診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性、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紅梅.不同溶栓時間窗溶栓治療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臨床療效的對比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7,25(05):65-68
[2]盧延濤.不同溶栓藥物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6,34(02):116-117+120
[3]姜琪華.不同溶栓策略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療中的臨床效果[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08):954-955
[4]于曉羽,代倩,程淑群,夏茵茵.溶栓前肝素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療效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4,14(03):277-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