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榮
摘 要:小學科學是一門以觀察和探究為基礎的學科,也是一門讓小學生眼界得到開闊、思維得到發(fā)散、知識能力和科學精神等核心素養(yǎng)得以提升的重要學科。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強化對小學生的教育和指導,特別要選擇科學合理的指導方法,讓小學生能夠帶著興趣投身科學學習過程之中。對小學科學教學方法指導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方法指導
一、強化組織協調實現小學生觀察能力的提升
實踐是小學科學最重要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要強化對小學生實踐的指導,讓小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對科學的奧妙進行學習和感悟,并且以此為基礎提升小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動力。比如,在樹木的生長一章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組織和帶領學生來到大自然中對于大樹進行認真觀察,重點指導學生從大樹的根部到樹干、從樹枝到樹葉等進行詳細認真的觀察,讓學生在實際的觀察中形成一定的思維印象,然后教師應當通過對大樹某個具體部位的介紹,指導學生認真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形成多種多樣的想象內容和思考結果。在螞蟻搬家一章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在學生觀察之前主動地進行問題的提出:比如螞蟻為什么要搬家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然后讓學生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認真的觀察和思考。學生往往會感覺非常有趣,而且很多小學生在觀察中提出了更多的問題,比如:螞蟻搬家與天氣是否有一定的關系?搬家的時間大概是多少呢?螞蟻搬家之后的新家有什么樣的特點呢?通過學生的聯想以及教師的指導很好地實現了上述一系列問題的解決,這個過程中不僅讓小學生學習和掌握了科學的知識,而且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很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對一些自然現象和自然規(guī)律進行觀察和思考,形成了良好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教師應當對學生較為獨特的觀察視角、差異化的思維認知方向進行鼓勵和支持,引導小學生實現更廣視野的觀察、更深程度的觀察。
二、強化平臺搭建實現小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提升
新課程理念強調和倡導教師應當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位置,自身要發(fā)揮好服務和輔助的作用,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提供更多的機會、創(chuàng)造更好的平臺。讓小學生掌握應知應會的知識固然是小學科學教學最基本的出發(fā)點,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強化小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讓小學生通過學習形成勇于探索、積極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和想象力相對來講處于起步階段,對于很多的問題如果僅憑個人的思考和探究往往是很難解決的,基于此,教師可以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充分應用其中,將小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針對搞不清楚、弄不明白的科學問題,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和探討、合作與探究。比如,在地球自轉與公轉一章節(jié)的教學中,很多學生都搞不清自轉和公轉的具體含義和特點,基于此,筆者讓小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學習,先通過小組內部的交流對于這一問題進行分辨和厘清,然后讓每一個小組抽出一名同學,將小組討論的結果向教師和班級的其他同學匯報,基于這一小組的觀點,再讓小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和分析,最后教師結合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針對性的點撥與指導,特別是對其中重點和難點的內容進行精準的解讀與闡釋。這個過程中不僅讓小學生對于科學的知識內容有了更深入、更準確的理解與掌握,而且將小學生獨立探索、獨立思考與協作交流、互相補充的意識和能力得以充分提升。
三、強化組織引導實現小學生科學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中強調要實現小學生科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引導中注重小學生科學態(tài)度的訓練,讓他們更主動地參與課堂、更積極地探究問題。為此,教師一方面要強化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努力將小學生探究的欲望激發(fā)起來。要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閱歷等,注重設計一些學生有一定背景認知,與原來所學的知識有一定聯系,又包含和延伸新知識內容的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應當有一定的探究性和挑戰(zhàn)性,將小學生的注意力有效集中起來,將他們認知和解決問題的求知欲望、好勝心理等提振起來,讓學生實現從觀察思考到信息獲取到知識接受的整個過程中的鍛煉與提升,最重要的是設置一定的實際動手操作環(huán)節(jié),讓小學生認知和掌握科學探究的整個過程,形成一定的思維理念和方式方法,并且盡可能地將自身所學到的知識充分應用于教師提出問題的解決之中,讓小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與認知在實踐過程中得到檢驗和提升,逐漸形成問題認知、問題思考和問題分析解決的價值觀念、實戰(zhàn)能力等。同時,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挑戰(zhàn)題”,就是讓學生通過相關科學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對于自己觀察和操作的整個過程進行詳細的記錄,幫助和引導小學生樹立記錄數據、整理資料、認真研究等好的科學探究習慣。
小學科學的教學重在教師的教育引導,教師要立足于小學生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探究能力、思考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強化自身指導思維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實施多形式、有效性指導,幫助和指導小學生沖破科學難關、獲取科學知識,形成思維探究和動手探究的綜合性素養(yǎng)的持續(xù)性提升。
參考文獻:
[1]張鳳玲.小學科學教學中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2(33).
[2]項賢良.引導小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教學策略初探[J].文教資料,2016(3).
[3]聶有禮.淺談小學科學實驗課堂學生探究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4(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