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霞 劉娟 呂珍 楚一帆 張倩 馬娟
摘 要:“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對于小學生而言更是如此。教師要站在生命的高度看待學生的成長,把學生數(shù)學學習中的錯誤作為一種課堂教學資源進行有效利用,通過“以錯引悟、以錯引思、充分預設、巧建錯題集”等方式和途徑,引領學生經(jīng)歷再創(chuàng)造的學習過程,從而達到正視錯誤、剖析錯因、反思自我、提升自我的教育教學目的。將錯誤搭建成學生成長的階梯,因勢利導,讓學生在錯誤中學會學習、學會成長。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錯誤資源;有效利用
乘教育改革之風,揚新課標之帆,游歷大江南北,傾聽各地教育者呼聲,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自學、互學、展學已是大勢所趨,讓孩子們真正實現(xiàn)我的課堂我主宰。但是在這種教學方式下,自然而然地衍生出一種現(xiàn)象,就是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總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以至于有些老師為了追求課堂上所謂的完美,對孩子們所犯的錯誤有時視而不見,有時匆匆而過,有時甚至包辦代替。其實,孩子們的答案恰恰是他們最真實的內心體現(xiàn),每一個出錯點也可能就是他們成功的起點。
一、以錯引“悟”,建立正確的“錯誤觀”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對于小學生來說,犯錯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要正確認識學生中出現(xiàn)的錯誤,分析原因,而不應該簡單地一帶而過,甚至不問原因地批評一頓。那樣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孩子的每一次犯錯可能就是他們進步的一個新臺階,讓錯誤發(fā)揮正能量,形成正確看待錯誤的有益輿論和認知。
在進行中間有零的乘法筆算練習時,學生出現(xiàn)了這樣的錯誤309×s6=234,我便組織學生展開如下討論和總結:
師:大家看這位同學的計算,你認為對嗎?
生:不對!
師:哪兒出問題了?
生1:他個位滿十進到百位上了。
生2:十位上0和6沒有相乘。
生3:0乘6等于0不用寫,但必須加上個位進上來的5。
師:如果個位沒滿十,0和6還用乘嗎?
生3:那也得乘,雖然得0,但必須寫0占位。
生4:所以十位0乘6是0再加5,十位上是5而不是3,百位3乘6等于18,直接寫下來,結果就是1854。
師:(面向此同學)你說呢?
生:(不好意思)我錯了。
師:老師要感謝××,正是因為他的錯題,才引發(fā)了我們熱烈的討論和深入的思考,才有了大家的真知灼見。我提議把最真誠的掌聲送給他。
通過這次的“由錯引悟”,讓原有的知識結構更為明晰,理解更加透徹。在我們的實驗課堂中,我們時常暗示、鼓勵孩子敢于承認錯誤,勇于把錯題與大家分享,在修正錯誤的過程中幫助孩子們建立正確的“錯誤觀”,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以錯引思,將孩子的思維引向深入
我們要善于利用這些錯誤資源,引導孩子思考、判斷、再思考,讓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學“相遇問題”時,我就嘗試讓學生找出錯誤,修正錯誤,由錯誤提升經(jīng)驗。
師:同學們,請看這道題:“甲、乙兩地相距260千米、兩輛汽車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向開出,一輛汽車每小時行60千米,另一輛每小時行70千米,幾小時后兩車相遇?”請大家列出綜合算式。
生:260÷(60+70) 生:260÷60+260÷70
師:這兩種解法哪個正確呢?
生:(齊)都正確。
生:老師,得數(shù)不相同。
師:得數(shù)怎么會不相同呢?找找原因,是不是計算錯了?
生:計算沒有錯誤。
師:問題出在哪兒?請自己先找一找原因,然后小組內交流意見。
全班交流,不同觀點的兩組學生展開爭論。
生:260÷60+260÷70是錯誤的。
生:相遇時間是兩輛汽車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共同行駛到相遇地點,也即共同行駛完兩地距離260米,應該用“路程÷速度和”
對于學生學習中的問題,不要立即指出,鼓勵并引導學生積極探索錯誤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這樣不僅可以達到糾正錯誤的目的,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預設錯誤,讓生成更加精彩
教師不但要有靈活處理差錯的方法,更要有預設錯誤的能力,只有恰當?shù)念A設才有更好的生成,我們的課堂才會更加靈動、精彩。
某種農藥1/5千克加水稀釋后可噴灑1公頃菜地,灑3/2公頃菜地需要多少農藥?這道題在思考方面比較有難度,在課堂上我給孩子一點提示:
1.第一句話前后調一下順序試一試。
2.畫圖看看如何解決。
孩子調整順序后是噴灑1公頃菜地需要農藥3/2千克,灑1/5公頃菜地需要多少農藥?
這時有學生說:把1/5改成5就更好理解了,就變成求5個3/2是多少,直接就用乘法計算。5變成3/1,數(shù)字變了,方法沒變,仍然用乘法計算。
還有生畫圖:求3/2千克的1/5是多少?
1公頃需3/2千克。
通過預設孩子的困惑,教師做到心里有數(shù),適時引導、啟發(fā),孩子有了更精彩的交流與展示。
四、巧建錯題集,幫助學生在反思中成長
很多孩子出錯時只是把正確答案寫一遍,真正的錯因卻沒有找到,下次出現(xiàn)同類問題仍然出錯,還有的孩子當時能認真分析錯因,可時間一長就忘記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的學習更高效,我們課題組采用讓孩子準備錯題本,把錯題、錯誤原因、正確方法認真填寫,最后再出一道類似題練一練,這樣的形式讓孩子理解得更深刻。出錯的題目往往是一單元的重難點,在單元結束時,教師可以帶著孩子一起重點交流錯題,小組把錯題集中起來,試著出同類型題考考大家,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孩子在糾錯中成長,在反思中提高,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實驗,教師的應變能力和課堂的掌控能力得到了提升,學生的糾錯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思維的靈活性和廣度等明顯得到提高。對于小學數(shù)學課堂錯誤資源有效利用的研究僅僅只是開始,還有很多方面需要研究或加強研究,希望各位同仁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
參考文獻:
[1]莫玲玲,梁雪奇.直面“錯誤”演繹精彩:淺談小學數(shù)學的“錯誤”教學[J].新課程學習(上),2011(6).
[2]朱艷春.如何有效利用小學數(shù)學錯題集[J].考試周刊,2011(39).
編輯 溫雪蓮